當孩子成為“破壞大王”,你該怎麼辦?是打,是罵,還是轉換計策,把他們變成有愛的守護者呢?
小孩子真是一種奇妙無比的生物。某一個時間,他們會可愛得如同天使;在另外一些時候,又會使人崩潰如同惡魔。
這不,女兒萌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成了一個破壞物品的大魔王。好好的杯子放在桌子上,她走過來,沒有任何預兆地揮手把杯子掃到了桌下。玻璃碎裂的聲音那麼刺耳,可是她還覺得很有趣,稚氣的臉上露出了無辜的笑容。
考驗我耐心的時候到了。天天看那麼多育兒理論,我豈能輕易對孩子發火?我保持平靜,把她拉到懷裡,問她:“萌達,為什麼要把杯子打破?”
她依舊笑著,用稚嫩的聲音回答我:“萌達想看看打破的杯子是什麼樣的。”
好吧,算我輸給她的好奇心好了。我說:“那你現在知道打破的杯子是什麼樣了吧?打破的杯子就不能用了,不能喝水了,所以以後不許再這樣做了,好嗎?”
萌達乖乖地點了點頭。我以為這就結束了,沒想到只是個開始而已。
有天我在廚房做飯,聽到外面“噼裡啪啦”一陣響,嚇了一跳,趕快衝出去,發現鉛筆、水彩筆、筆筒、書籍、本子散落了一地,萌達的兩隻手臂還在小書桌上掃來掃去的。
我不解:“你這是做什麼?為什麼要把書桌上的東西都弄到地面上呢?”
“沒為什麼呀。”萌達笑笑,一蹦一跳地離開了書桌。我想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又不明白她這是怎麼了,只好一邊撿東西一邊納悶。
晚上吃飯的時候,因為萌達不喜歡吃白蘿蔔,所以我特意夾了白蘿蔔放在她的碗裡,柔聲勸道:“萌達乖,白蘿蔔香香的,多好吃,萌達一定要嚐嚐。”
接下來的一幕簡直令我瞠目結舌,她竟然直接把盛著白蘿蔔的菜盤拿起來摔了!萌達一直很乖,除了有點兒挑食,在生人面前不太愛說話。現在這是怎麼了,還學會摔東西了?
萌達爸爸抱起萌達,好言好語地安慰她:“萌達別怕,摔就摔了,不算什麼的,不想吃就不吃。”萌達把小臉埋在爸爸的肩頭,一副受了委屈的樣子,我還能說什麼。
我只好飯後查閱育兒書籍。書上說,孩子有破壞慾,一方面是好奇,想看看他們的破壞會對物體造成什麼影響,這也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一方面是表達情緒,比如表達生氣的情緒,或者被忽略的情緒。我心中吐槽,還創造力,明明就是破壞,根本毫無創造。理解歸理解,可不代表這種表達情緒的方式是正確的啊。摔東西就是不愛惜東西,愛惜東西不是讓她吝嗇錢財,而是讓她懂得每一個物品的誕生都花費了很多人的辛苦勞動,每一個物品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應被輕易浪費。這書上寫的,也不是很靠譜嘛!
也許,我該把教會她愛惜東西作為自己的目標。目標明確之後,我想到上次被打破的杯子,不由得計上心來。
週末,我帶萌達一起報名了一節手工體驗課,我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一個陶器製作。女兒覺得製作的過程特別奇妙,她玩得很開心。原本特別愛乾淨的小姑娘,用沾滿泥水的小手掌放在陶器的雛形上,簡直不捨得讓別人幫忙。一會兒問我:“媽媽,給它加個耳朵好不好?”一會兒問老師:“老師老師,給它加個尾巴好不好?”3個多小時的忙碌之後,課程終於結束了,但成品要10天后才可以拿到。
這10天裡,萌達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著,一天要問我好幾遍:“什麼時候,小瓶瓶才能回家呢?”她稱呼她做的陶器為“小瓶瓶”,簡直把“小瓶瓶”當成了一個朋友,一個有生命的存在。
當我把她的小瓶瓶接回家後,我舉起小瓶瓶,輕輕揚了一下手,做了一個假裝要往地上摔的動作。
萌達小嘴一咧,差點兒哭出來:“媽媽,為什麼要摔小瓶瓶?它做錯了什麼?”
我見計謀得逞,連忙放下小瓶瓶,摸著女兒的小臉說:“媽媽不是要摔小瓶瓶,別哭別哭,不過你還記得你故意摔碎的杯子和盤子嗎?”
她把陶器抱在懷裡,點了點頭。
“小瓶瓶是你花了好多時間做出來的,你摔碎的杯子也是別人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假如有人因為好奇或者生氣,把你的小瓶瓶摔碎了,你會不會傷心?”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會!”
“別人也一樣啊,”我連忙接上,“所以,不可以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要愛惜每一樣東西。”
萌達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在這之後,她再也沒有故意破壞過任何東西,而且取用物品的時候都是輕拿輕放。甚至在她的小朋友來家做客時,我還聽到她小心地囑咐小朋友:“你要愛惜你的文具盒,不要摔打它,它也是別人辛辛苦苦做出來的……”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實遠在我們的想象之上,不要一味地把他們當成蠻不講理的小惡魔。給他們一個親身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將心比心,他們也會懂得愛惜物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