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星期六才可以吃糖果!?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也不是古老的歷史傳說,卻是很多家庭、大人跟小孩都奉行的幸福儀式。猜猜週六糖果日是怎麼來的,又讓瑞典孩子學到什麼?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關注
文:黃敦晴
萬聖節前,很多大人忙著買糖果;當天,很多孩子開心得要糖果;節日過後,很多大人望著孩子的糖果,不知道該讓孩子吃多少、丟掉會不會浪費、該怎麼辦?
但是在瑞典,每個星期六,都有許多家庭開開心心得去商店買糖果,痛快享受一週一次的糖果日!
這是怎麼回事?當世界各地的讀者正為萬聖節準備、奔忙、和憂慮糖果問題時,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分享了瑞典糖果日的故事,以及糖果日的意外收穫!
與其說這是個傳說,這更像是個不成文的規定。很多瑞典人奉行,週六才可以吃糖果,而且還有個名字叫做“Lördagsgodi”,翻成英文,就是SaturdaySweets(星期六糖果)。
▲瑞典的週六糖果日,讓孩子從小學習規劃支出,養成理財觀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週六糖果日變成家庭儀式
“你會一直等、盼到星期六,可以去買糖果。”倫狄恩(RobertLundin)告訴BBC,在他成長的1980年代,這件小事,是他跟父母間的一件大事,現在他也是這樣待他的五歲女兒,就像購物商場旁幾乎人手一袋散裝糖果的瑞典人一樣。
故事的緣起,是在1950年代。當時因為經濟漸漸好轉了,大家也比較有餘裕“放縱”飲食,吃些點心零食。官方衛生醫療單位就建議人們少吃糖以預防蛀牙和一些健康問題,最好一個星期只吃一次就好。因為瑞典人很相信國家,所以大家就遵行如一,久了便成為星期六糖果日的傳統。而且,這不只是小孩歡欣期待,還變成一種家庭儀式。大人小孩在星期六一起去買糖果,成為親子和家人間的一大享受。同時,超市、商店也會在這一天備好大量且多元的糖果供應,以及各種促銷訴求與方案,彷佛慶典,等著客人等了一個星期的大采購。
BBC的報道觀察,這個好處不只是少吃糖與健康而已。
瑞典的糖果有很多散裝的種類,讓客人自己挑選喜歡的種類與份量,分別計價。
另一方面,從1960年代開始,瑞典孩子領零用錢的情況就開始很普遍。
於是,小朋友透過一週一次的糖果採購,慢慢演變成了小孩每週規劃、思考預算、怎麼分配與採購品項、要花多少錢、買多少什麼樣的糖果等,事前想好與試算,獨立做決定的練習。
小孩存零用錢買糖養成理財好習慣
研究瑞典文化的講師與作家德維克斯(SofiTegsveden Deveaux)在小孩六歲時就給他們銀行卡(北歐與波羅的海多國的銀行相關規範讓小孩從6歲就可以擁有銀行卡),每週幫他們存入瑞典幣20克朗,孩子就用這筆錢來規劃星期六糖果日的支出。她的女兒常常可以用這筆錢買到一大袋糖果,兒子就會買少一點、或輕一點的糖果,留一些錢存下來。
他的故事不是特例,週末買糖果一直是許多瑞典小朋友花零用錢的固定專案。根據瑞典銀行(Swedbank)的調查,七成的父母每週、或每個月給孩子零用錢,六成的父母有跟孩子約定大致的用途範圍。
另一家北歐的大型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的家庭經濟與個人理財播客法南迪茲(Americo Fernández)則發現,長久以來,孩子最早拿到的零用錢,都是拿來買糖果。對於這樣小的孩子,很難跟他們解釋金錢的價值、存錢的重要性和具體要怎麼做,有什麼效果。但是用每週六可以用自己留下的錢買糖果或是其他想要的東西,來教孩子基本的財務規劃,就是最有感、最好的演練。
小朋友從小從買糖果開始學預算與儲蓄、立即享受與延後滿足等概念,愈來愈大時,父母也會給更多零用錢,並且要他們自理的專案愈來愈多。例如,到了15歲時,每個月大約會有500克朗,有的人用來買衣服或跟同學去玩、吃飯、看電影等。再往後,他們還可以去打工、有更多錢與不同的卡片或帳戶,練習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進行交易。
瑞典銀行的調查指出,七成的父母發現孩子都有存下零用錢的習慣,歸功於從小領零用錢時,就給他們機會和責任決定自己的某些採買。
隨著社會愈來愈開放,就算天天都去買糖果,也不是禁忌且不足為奇了。但是星期六大買糖果的儀式,還是沒有改變。
從買糖果開始進行金融理財教育,的確是簡單又有效果的初體驗。孩子會真正面對喜歡的、有誘惑、有同儕壓力與認同的事物,做出對他們有難度的決定。大人也能夠讓他們多次練習,甚至嘗試錯誤,因為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70年前的政府想用糖果日促進身體健康,卻造就了體驗與演練財務健康的另一個機會。
(資料來源:BBC Work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