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國內兒童行為觀察類節目《小孩的神秘生活》,幫我們揭開了寶寶在幼兒園是如何社交的“神秘面紗”。
節目是在沒有大人干預的情況下,用高畫質監控攝像頭拍下的,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如何交朋友、為何排擠他人,以及不同性格的孩子,各自是如何應對幼兒園這個“社交場”的。
慢熱的孩子被“排擠”
後來“一招”致勝,成了人氣王!
性格內向、慢熱的孩子,在社交上會面臨更多的困難,這點在這個叫家潤的小男孩身上表現得很明顯。
一開始他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就表現得很害羞、怯生生的。看到別的小朋友聚在一起開心地玩耍,他一個人躲在牆角暗中觀察,心裡想著要做些什麼加入到小朋友當中,卻遲遲邁不開腳步。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在小朋友中間找了個位置坐下來,但因為不小心坐了別的小朋友的座位(那個小孩去上廁所了),所以他才剛坐下,就被“圍攻”了,孩子們告訴他這個位置“有人”,讓他別坐這裡。
一個性格比較“強勢”的男孩,甚至大聲地叫他“出去”。
內向的娃,其實內心是很敏感的。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加入,卻被無情“驅趕”,小男孩很委屈地跑開了,他急切地想要找讓自己有安全感的人,哭著說:“我想找我姥姥了”。
幼兒園當然找不到姥姥。小男孩偷偷地抹眼淚,大家都看著他,有個男孩“補刀”到:這個男的哭了!此話一出,家潤再也忍不住了,放聲大哭。慢熱的家潤,第一次想融入集體,以失敗告終。
午飯後,小朋友到外面的場地玩,大家在玩“轉圈圈”,家潤嘗試融入,但是“圈圈”轉得太快,家潤一不小心被甩出去了。
第二次的嘗試也失敗了,家潤一個人默默地走到蹺蹺板那,玩起蹺蹺板來,但是眼睛還是忍不住望向小朋友們的方向。
家潤平時跟著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的時間比較多,姥姥說家潤的性格就是慢熱的,平時喜歡自己待在家裡玩。
即使帶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家潤也是自己一個人坐地遠遠的。姥姥讓他去和大家一起玩,他會說:我不去,我膽小。
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採訪裡也“童言無忌”,表示自己不太喜歡敏感的家潤,說他愛哭鼻子。
但是這種“不喜歡”,在一件事情之後,得到了反轉,大家對他刮目相看!
節目裡,老師在一個裝著球球的水缸裡,放著可怕的章魚,裡面也放著孩子們的名牌,只有拿出名牌,孩子們才能獲得禮物。
在大家都嚇得哇哇叫,不敢去拿名牌的時候,慢熱的家潤一個人hold住了全場,幫每個人拿到了名牌,引來大家的鼓掌喝彩。
家潤的勇敢讓他扭轉了被“排擠”的局面,一下子成了“人氣王”,這次小朋友都說很喜歡他,想和他做朋友。
家潤透過抓住機會,展示出自己的優勢,獲得了大家的喜歡。相信這樣的經歷,也會讓他在之後的社交中更加自信。
強勢小孩
也有社交困境
跟許家潤正好相反,嶽昊是個很外向的孩子,但他同樣也遭遇了人際關係的危機。
嶽昊自我意識很強,脾氣顯然也很大。
一個知識問答比賽的環節,由於同組的程夏果多說了兩句話,嶽昊不耐煩了,一把將程夏果推開。
知識比賽輸了以後,嶽昊的受挫感很強烈。
正失落著,回頭看到對方的學霸隊員小橘子(比賽中答對了很多題目)跟自己隊友推搡玩鬧,他直接就衝上去了,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打小橘子。
這個動作多少有洩憤的意味。節目中的專家點評時也說到:
嶽昊的這個行為,可以用挫折攻擊理論來解釋。即一個人的既定目標受到阻礙、無法達成時,就會產生一種受挫心理,繼而引發攻擊行為。
特別當一個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情緒管理受限時,就更容易用肢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喜歡用肢體動作解決問題的嶽昊,受到了孩子們的一致排斥。
嶽昊給孩子們留下的一個深刻印象,就是“老打人”。
這個孩子的成長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嶽昊一直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條件看著也不錯。一直在學拳擊。
嶽昊母親說:孩子特別有想法,性格很強勢。
有趣的是,談及自己孩子強勢,容易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時候,這位母親臉上突然露出很燦爛的笑容。
我猜,這位家長對於孩子的強勢是默許甚至心中讚許的。
在具體育兒中,母親也承認:我對兒子更多的關注,就是在體育方面。
這個採訪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忍不住想起身邊類似的一些家長,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看起來很厲害、攻擊性強就不容易被欺負。為此,他們會默許甚至鼓勵自家孩子在關係中的“強硬”或“強勢”姿態。
孩子們是很靈的。
他們下意識裡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很容易在人際衝突中,採取過當的、攻擊性過強的行為方式解決問題。
但是,其他孩子不傻呀。
當他們感受到這個孩子過於自我和暴力,出於本能的自保,自然而然就會遠離他。
於是,這種看起來不容易“吃虧”的孩子,反而容易成為一個團體中被嫌棄、被排擠的物件。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
在社交中更容易相處
我們再來看看受歡迎的孩子是怎樣的?那些“被老師喜歡的孩子”“在小朋友中玩得開的孩子”,可以發現他們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他們都很暖。
杜一諾抽到一個任務是:喝一杯苦瓜汁,可以邀請一位小朋友一起喝。
小朋友基本都是不愛吃苦瓜的,看到這杯濃綠的苦瓜汁,小朋友都皺起了眉頭,張大了嘴巴,還縮緊了身體……
一諾走向了美心,邀請她的時候,美心勇敢地站起來,和一諾一起來到了老師身邊,分享一杯苦瓜汁。
可當美心喝下了一諾分給她的半杯,一諾仍然不敢喝自己杯中剩下的那一半。一諾的眼淚吧嗒吧嗒掉了下來,她邊擦眼淚邊哽咽著:
“像那些很苦的東西,我媽媽不讓我吃苦藥,吃苦藥就會感冒。”
這時一個叫白曼可的小女孩勇敢站了出來,主動幫助一諾完成任務,捏著鼻子喝完了苦瓜汁。
簡簡單單一個喝苦瓜汁的任務,這些小朋友們的反應讓我一個成年人看紅了眼圈,從個別的加油聲,到大家整齊地為夥伴們喊加油,這些三四歲還難以形成個人與集體觀念的孩子,竟然燃起了“團魂”!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事後問及為什麼要幫別人喝苦瓜汁的時候,白曼可說:
“因為杜程一諾喝哭了,她沒辦法喝。”
別人的難過,她可以體會到,能感同身受。雖然自己本身也非常怕苦的,但她不忍心看到一諾痛苦,願意去幫助她。
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同理心是最高階的善良。
在一項不能碰糖果機的考驗中,愛搗蛋的昂米諾,悄悄打開了開關,糖果瞬間噴薄而出。一開始我想,其他小朋友肯定又要責怪昂米諾了。
結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面對自己犯的錯昂米諾不知所措地大哭,旁邊一臉震驚的王昱堯第一反應是:
“不是因為你,是因為咱們。”
“是因為咱們。”這句話王昱堯在安慰昂米諾時,重複了好幾遍。
守護糖果機,是大家一起的任務,現在出了問題,那就大家一起承擔,王昱堯可太暖了!
節目中還有一個小環節,孩子們可以向電話亭許願,電話亭會實現大家的願望。後來所有的小朋友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禮物,除了白曼可。
看到只有白曼可沒有禮物,大家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在幼兒園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都願意和白曼可分享自己得到的玩具:
“我可以給她玩Elsa!”
在這個孩子們普遍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階段中,我們看見一個個孩子的同理心初現的樣子。
一諾、曼可、昱堯以及昂米諾這些孩子展現了超出年齡的同理心、那些純粹得發光的高情商,讓身為成年人的我們都自愧不如。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一堂必不可缺的教養課。哈佛大學給出了5點建議及方法:
- 用同理心關懷你的孩子並樹立同理他人的楷模
- 把關懷他人放在首位,並設定較高的道德期望
- 創造機會,與孩子一起練習同理心
- 擴大孩子的關注範圍
- 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除了有幸能在一個富有愛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之外,還需要父母對TA長期的引導,帶領TA將這同理心融入到生活的點滴,成為TA生命中可以自然流露且行得出來的好品質。
一個被別人理解和包容過的孩子,也更容易理解他人。這樣的孩子,在社交關係中,也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