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的是孩子社交小原則第六條和第七條。我們先講第六條,我們需要給孩子表達我們的真實感受,不去刻意地偽裝我們的感受。在這個之前我們也有提到,小朋友們去認知自己的情緒,能夠去表達情緒,從而去管理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去認知自己的感受。那如果孩子生氣了,我們一般不會要求他用其他的方式偽裝自己。那麼我們大人自己是否可以為了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我們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這裡還是有講究的,我們不能過度地做出誇張的反應,因為零到三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大腦發育的不完全,那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我們應該怎麼做?比如舉個例子。一個一歲半的寶寶,比如說他搶東西或者不開心、生氣朝我們吐口水,我們反應過度的話,他反而覺得你跟他在玩遊戲會覺得非常有趣,會不斷重複這個錯誤的行為。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說呢?我們可以說我不喜歡你這樣,你不應該衝我吐口水,然後我們可以離開寶寶,在保證餘光可以看到它的地方去清理。這樣的回答中,我們是沒有責罵的,也沒有批評或者貶低的意思,而僅僅是就事論事,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寶寶知道是什麼事情惹我們生氣了,並且我們去阻止他繼續做錯誤的事情。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不需要去掩飾自己的感受,也不需要沒有節制的大發雷霆。這樣被對待的寶寶在長大後和別人的社交中,他就知道如何去表達、怎麼去掌控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作為家長就不用去擔心他因為有一些情緒埋在肚子裡去產生一些精神方面的困擾,也不用擔心他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經常會大發雷霆了。
那麼下面是第七個原則,就是我們在教育小朋友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我們如果期待自己的寶寶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那麼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帶著孩子出去。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鄰居奶奶過來了,那我們儘量不要一上去就對小朋友說:我們給奶奶打個招呼吧,這個時候往往孩子是被動的,那我們先可以自己相互之間打個招呼。
不會說話的寶寶,那我們就給他示範一下。奶奶你好呀,我是小櫻桃。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我們再講一個例子,比如說不會說話的小櫻桃,因為巧布娃娃重重地打了一下小葡萄的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我們走到小櫻桃的身邊,可以蹲下來,眼睛去平視它,去揉著小櫻桃身上相同的位置,可以告訴他輕一點小櫻桃輕一點。同時我們也可以去對被打的小葡萄說:小葡萄,你被打了是不是很疼呀?
在這個過程中去打人的小朋友,你會發現我們是拿著他的手去按摩他打別人的位置,這樣他不會說話的時候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傳遞、去了解他剛剛做出這個動作怎麼樣正確的處理。那被打的小朋友呢,我們也需要去幫助他描述一下經歷了一些什麼。
這裡有一個重點,就是說我們需要用同理心,而不是用同情心去安撫。這兩個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也是家長會經常問到我的問題。有的家長他會問我家的孩子怎麼現在這個樣子,就因為一點小事就跑來告狀,因為過度的同情和關注就可能讓孩子誤認為如果我一旦受到傷害,我就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和愛,那麼從而它就產生一種誤會,用這樣的方式去獲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