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生活依然影響巨大,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文化、習俗更多,影響也更大。農村人的婚喪嫁娶等各種人生大事,都能體現出這種影響,其中在喪葬上更為明顯。
農村喪葬,一直以來都深受傳統的影響,這不僅體現在各種禮儀、程式上,更體現在土葬上。土葬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喪葬方式,古人講究“入土為安”,老人去世後,都要土葬。但到了現在,有專家指出,土葬已經不適合新的形勢了,建議農村也由土葬改為火葬,因為土葬佔地更多。為了避免“死人跟活人搶地”,所以在農村逐步推行起了火葬。
土葬改火葬是農村喪葬改革最為核心的內容,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喪葬新規值得關注,其中筆者注意到有這樣一點新要求,即農村以後也將落實公墓制,每個村子都要建公墓,未來有去世的人,都要安葬在公墓裡。
在以往,很多村子沒有公墓,當老人去世後,只能安葬在自家承包地裡。這樣時間長了,很多耕地裡都有墳頭,這些墳頭散亂地分佈在耕地裡,既佔用了良田,又會影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而推行公墓制以後,也像城市那樣,逝者集中安葬在公墓裡,莊稼地裡的墳頭就會越來越少,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農村公墓制雖然好處多,但對農民來說,可能又要多花錢了,因為公墓一般都不是免費的。網上流出過這樣一張圖片,就反映了某地農村公墓大致的收費情況。
由此可知,當地公墓收取一項1600元/穴的管理費,即每處墓地要交1600元才能使用。雖然其他地區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公墓收費標準,但肯定也不是免費的。像上圖中每處墓地1600元,對農村人來說並不便宜。除了管理費,農民還需要承擔其他一些相關的費用。
那麼,等到以後農村公墓都建好之後,現在村裡村外的老墳,該如何處理呢?有專家指出,根據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1、部分老墳頭需要遷墳
有專家認為,農村田間地頭的散亂墳頭除了佔地、影響種莊稼,也影響村容村貌、影響鄉村風景。因此,一些地區已經要求,在農村“三沿六區”範圍內的新老墳墓,將要遷墳。
這裡說的“三沿六區”中的“三沿”,即農村高速路、國省道幹線、河道沿線,“六區”即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旅遊景點周圍、自然保護區、鄉鎮規劃區、集中居住區。這些區域內的墳頭,都要遷走,如果村裡已經有公墓的,可以遷入公墓。
2、多數老墳可保持原狀
大多數農村老墳,其實是不受影響的,可以選擇保持原狀,即使建好了公墓,也無需再往裡面遷,保持原狀即可。
3、無主墳的處理
在農村,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墳頭逐漸成了無主墳。對於各類無主墳,首先要多次走訪進行確定,然後再進行處理。
雖然專家說公墓制好處多,但筆者認為或許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農村的土墳頭,一般只祭拜家裡五代以內的祖先,五代以上的土墳頭在農村很少見了,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墳頭自然就沒了。但如果實行公墓制,再加上火葬後用水泥墓地,就像城裡公墓那樣,儲存的時間反而更長,時間久了反而佔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