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刷到一個熊孩子搗亂的影片,把家裡的油啊雞蛋啊麵粉什麼的搞得一塌糊塗,評論裡有一句:“孩子這樣大家都覺得有趣,如果是家裡老人這樣呢”,仔細想想有點靈魂拷問。
順便接著前兩天寫的話題,“和父母的心結如何釋懷”再說幾句。或許大多數人對父母的要求和期待還是高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許多事情可能會寬容很多。
撇開少數極端個例,大部分父母和孩子的心結無非是不夠尊重,愛操控,又給不了孩子實質性的東西。如果是女孩子又有兄弟的,最大最可能的心結是重男輕女,好處沒有,責任有份。不僅對父母有責任,甚至對家裡的兄弟還有幫扶責任。
就像前段時間刷屏的半夜街頭痛哭的女孩,父母把她打工存下的20萬元偷偷地全拿去給弟弟買房了。這樣的事情誰碰上都要崩潰。
這類父母多半書讀得少,見識也少。老祖宗留下來的養兒防老之類的所謂祖訓,再加上週邊一大群和他們差不多的人差不多的三觀,基本上就是他們全部認知了。手頭的資源也有限,能操控能打主意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如果要談公平,甚至更嚴重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就沒必要談什麼和父母和解了。畢竟原生家庭對人一輩子的傷害,外人是很難感同身受的。
能夠想到這個問題面對這個問題的,都是和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一樣,是感性的、正面的、有責任心的。所以即使面對那樣委屈痛苦的過往,蘇明玉最後還是放下了,和家庭和解,和父親和解,和自己和解。
是和解,不是原諒。原不原諒已經不重要了。正如有一期的“奇葩說”裡,馬東說:“隨著時間流逝,我們要放下執念,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蔡康永馬上反駁:“錯,那不叫原諒,那叫算了”。
是啊,放下不是忘卻,也不是原諒,是算了,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老死不相往來並不難,難的是受過傷害的人會有補償心理,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尋找失落的愛。哪怕是曾經傷害過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所以,既然命運安排了這樣的父母,既然生性仁厚,那就試著降低對父母的期待和要求,試著“算了”。就當是愛一個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父母。畢竟這個世上也沒有幾個人和你有這樣的基因關聯了,無論是法律和道義,你都沒辦法逃避。
終有一天,你會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可以一分為二地正視每個不喜歡你甚至傷害過你的人,正視自己過往缺憾,你會知道自己已經痊癒,並且真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