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我們說大學生學某個專業,就應該從事那個專業的工作,不然還學那個專業幹什麼?
然而,據估計,大約70%的大學生就業都沒有從事他們所學的專業。
並且從事本專業的約30%的學生混得並不是所有大學生中最好的。
也就是說,有的學生轉行了,反而比那些沒有轉行的混得好。
比如馬雲,他一個英語教師就轉行做網際網路,結果比大多數沒轉行的學生混得好得多。
當然,也有極個別沒轉行的,混得好的,比如像馬化騰等網際網路巨頭的老總。
那麼,大學生就業應不應該強調專業對口呢?
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就業應該強調專業對口,不然,大學所學的專業就白學了。
然而,一般情況只佔少數,大多數情況屬於特殊情況。
那麼,哪些情況屬於一般情況,哪些情況屬於特殊情況呢?
一般情況,就是你熱愛你的專業,並且取得好成績。
比如馬雲,他學的英語,他對英語也感興趣,並且取得了好成績。
那麼,他就業一般就是從事他所學的專業,所以,他教了六年的大學英語。
並且他創業之後,還想回到學校去教書。
那麼,什麼是特殊情況呢?
特殊情況就是你不愛你的專業,或者你覺得你的專業沒有發展前途,於是想走更有前途的路。
可能有人要問:如果你不愛你的專業,為什麼當初要選擇它呢?
這主要是由於許多高中生選專業時,對專業一點都不瞭解,憑著感覺就選擇了,待到大學知道專業是幹什麼的時候,想換專業,又不想重新修其他專業的學分了。
還有有的學生由於高考分數所限,為了能被錄取,於是選擇同意調劑專業,最終則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上去。
對於這些特殊情況,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比如李佳琦學的是藝術與設計專業,但是他對本專業不感興趣,而對化妝品十分感興趣,所以,他畢業後就轉行做化妝品。
又比如馬雲覺得當英語教師沒有多大前途,於是選擇創業。
按馬雲自己的說法,他選擇創業是為了增加社會實踐經歷,哪怕失敗了,也可以向學生都講講自己的社會實踐經歷,而不是隻知道給學生講書本上的內容。
然而,這可能是他選擇創業的初衷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他覺得教書沒有多大前途。
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在決定是否要辭職幹其他工作時,有一個領導騎著腳踏車買菜回來,對他說:不要辭職,教書是一種如何如何有前途的職業。
他於是果斷決定辭職,因為他擔心他再在這項如何如何有前途的工作上幹下去的話,他就會像那個領導一樣,騎著一輛腳踏車買菜。
這說明馬雲胸懷大志,是不甘於做一名普通英語教師的。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條件限制,使得某些學生不能從事本專業的工作。
比如許多師範生除了大學畢業,還需要參加許多考試,如果通不過,就不能教書。
如我的一個表哥,他畢業後應該教高中歷史,但許多考試一直沒過,他又不願給錢走後門,只能留在家鄉教小學。
但他又嫌工資太低,於是教了兩年,轉行幹其他去了。
又比如趙麗穎讀書時考入了廊坊市電子資訊工程學校空乘專業,但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得不放棄投考空姐的機會,而只能選擇在自家附近的管道防腐公司做銷售工作。
後來參加由雅虎、浙江衛視、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雅虎搜星》比賽,並憑藉個人表現以及投票網友的支援獲得馮小剛組的冠軍,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如果趙麗穎有機會考上空姐,可能她所取得的成就就遠沒有她成為演員大。
所以,許多大學生選擇專業外的其他行業,可能是由於他發覺自己在某個行業的潛力比在他本專業的潛力更大。
因此,綜上所述,如果你愛你的專業,並且發覺你對你的專業也很有潛力,另外你事業上的野心也沒有超出專業外,我們還是認為強調專業對口好。
專業對口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雖然大學裡主要講的是理論,但只要你把基礎的實踐搞懂了,那些理論就會讓你如虎添翼。
而如果你發覺你並不愛你的專業,或者覺得你對你的專業並沒有多大潛力,或者你有從事其他工作的機會(比如你認識某個熟人,並且他提供的工作也是你喜歡的),再或者你的野心很大,大到從事你的專業工作已不能滿足的情況,你就不需要太強調專業對口了。
這裡來說一下創業。
如果你想創業,你一般會選擇自己的專業進行創業,因為這樣你會少走許多彎路。
比如日本稻盛和夫大學畢業後就是從事的研究陶瓷的工作(他的專業),後來創業也是以這個為基礎。
創業除了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懂管理。
如果你懂管理,沒有專業知識,也可以創業,比如馬雲。
稻盛和夫憑著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晚年又創造了一家與他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公司。
所以,在大學學習時,不僅要學專業知識,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這樣如果將來你在公司裡當管理人員或者創業,將會很實用。
不管你專業是否對口,管理知識都是很有用的。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大學生就業是否應該強調專業對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