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屠榜,這事情intel在行,每次新品釋出以後都習慣性做一回這事情。當大家都以為Intel的套路都被看穿的時候,首次在X86平臺上面玩大小核的十二代酷睿釋出了。 “大小核”這個概念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ARM平臺架構幾乎是100%都會採用,intel。那麼處理器使用大小核有啥好處呢?簡單來說有幾個方面:
1、控制處理器整體功耗,改善低功耗的發熱。
2、提升續航能力,針對於超級本和遊戲本。
3、更高的效能密度,降低提升多核效能的成本,省錢提高效能。
4、刷多核跑分。
當然了,你樂意的話可以把什麼節能環保、拯救世界之類單位作為第五項加入。
目錄:
1、開箱篇
2、體驗篇
3、分析和展望篇
一、開箱篇
某些大師可能會說,那麼傻幹嘛,架構可以水一萬字,光命名都能水一千字。咱家i9在手,為了節省DIY玩家寶貴的時間和生命,咱們還是直接一邊實測一邊分析吧。
有意思的是,Intel近幾代酷睿處理器的包裝都挺有心思的,要是早兩個月釋出,我肯定會以為是別的東西。
Buil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Gaming,這是Intel給廣大玩家的寄語,也可以說對未來的展望。
相信,大家都知道,Intel是x86架構處理器的奠基人和推動者。從過往的單核、單核雙執行緒、雙核、多核多執行緒到現在的大小核,Intel一直改變著x86處理器的遊戲規則。
關於十二代酷睿的大小核架構,早前就已經有不少爆料。不可避免的是介面甚至處理器的形狀都會改變,當然了,並不是包裝盒中間那個長長的形狀。
此次Intel更新換代,在CPU外型與介面方面也做了改變,由原來的方方正正的外觀,變成了現在的長方形,封裝介面也變為LGA1700。加上工藝的進步,提升了電晶體密度,開蓋後的12代CPU核心面積明顯要比上代縮小,雖然發熱源更集中了,但有釺焊工藝把晶片和保護蓋焊接在一起,避免積熱。
直觀感受上,這一次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的晶片從過往的正方形變成了長方形,有點像過去的伺服器處理器。
此次Alder Lake架構有著“效能核(P核)”+“能效核(E核)”兩種核心分類,前者偏向效能,後者偏向節能,通俗點講,P核就是常規的大核,睿頻能達到5Ghz左右的高頻,具備超執行緒,負責遊戲、生產力應用。而E核則為低功耗核心,頻率大致在2-4Ghz左右浮動,並且針對多線能最佳化。
簡單來說,現在就是把大(P-Core)小(E-core)狗、GPU三部分封裝在一起,這樣做的最大優點就是,處理器自身就可以根據應用場景、散熱條件、續航要求智慧調整,從而滿足大家在不同應用場景上的需求。
根據定位不一樣,i9-12900K的核心為8個P核++8個E核的組合,也就是16個核心,而執行緒數方面,因為大核支援超執行緒的原因,P核的執行緒是翻倍的,所以是8*2+8=24,總結下來,i9-12900K就是16核24執行緒,i7-12700K為12核20執行緒,i5-12600K是10核16執行緒。而且在表格內可以發現,P核最高可達5.2Ghz,而E核為3.9Ghz,IPC 相比上一代提升 19%,並且除了支援DDR4記憶體外,12代酷睿還支援全新的DDR5記憶體,效能更是強上加強。
詳盡的規格,大家可以查閱一下官方的資料。據聞,還有不帶E核是的十二代酷睿處理器,估計是i3或者部分針對於遊戲市場的i5處理器吧。
市場細分是一件好事,更多的選擇可以讓我們可以用合理的預算改變我們的生活體驗。
LGA1700介面形狀和安裝方式和過往的桌面級cpu有點區別,更進一步接近於X299至尊平臺。不過,也有可能是,intel直接把至尊平臺下放,i9就是過往的至尊平臺,減少戰線冗餘之餘,還能讓眾多玩家更容易體驗到高階平臺的玩法。
Alder Lake架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二代酷睿自然要搭乘新一代的晶片組。其中,Z690就是面向於高階玩家的平臺,i9+Z690更能代表Alder Lake架構的全部理念。
I9 12900k作為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的旗艦,自然就需要一步到位選擇一款做工和用料更加硬核的產品。一線品牌裡面,技嘉AORUS系列主打的就是長時間、高負載執行的電競遊戲使用者,自然在設計和穩定性方面更加著重。
值得一說的是,Z690平臺是可以支援DDR5也能相容DDR4記憶體的,我手上的這一塊技嘉Z690 AORUS Elite AX DDR4就是採用DDR4記憶體的。這對於投資了64GB大記憶體的設計師和超高頻電競記憶體的遊戲達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和過往接觸的一樣,這次技嘉Z690 AORUS Elite AX DDR4給人的第一感官就是非常重。畢竟採用了大面積散熱鋁片大包圍,可見的元件也是密密麻麻地滿上,自然是質感十足。
針對於新一代酷睿功耗也是一定的上升,中高階主機板的用料也是同步升級的。這次技嘉Z690 AORUS採用了直出式供電,其中十六相為供電,單相就可以處理高達70A的大電流,還有一相VCCGT、兩相VCCAUX供電,用料比起過往更加豪華。
Mos管有著大面積的散熱設計,對於i9這個級別的cpu或者是超頻玩家更有幫助,同時還能兼顧保護IO埠。
Z690對於PCI-E 4.0 4X SSD支援更多,技嘉A690 AORUS有四條M.2槽,四條均支援PCI-E 4.0 4X SSD。
記憶體方面,我手上的這款是支援DDR4的。
當然了,要是預算充足,想第一時間體驗DDR5超高頻寬帶來的爽快,建議考慮Z690 AORUS master。
體驗篇:
要體驗十二代酷睿的大小核架構,個人推薦直接安裝win11,畢竟新技術搭配新系統更加合適。Win11也是明確對大小核支援更加好,可以預見,大小核雖然是首次出現在x86平臺,但是前景非常好。
先用最新版本的cpuz檢測一下。首次見到大小核架構的處理器,CPUZ檢測的結果也是非常有意思。核心是8+8.,也就是8個大核心+8個小核心,由於小核心是不具備超執行緒的,因此匯流排程就只有24。
而且十二代酷睿採用的還是10nm新工藝,不僅僅IPC提高了,而且頻率也不低,輕輕鬆鬆就能睿頻到5.2G。
簡單運行了一下CPUZ的多核多執行緒測試,還是第一次見到五位數的結果。24執行緒的處理器跑分就那麼兇殘嗎?
24執行緒,5G的高頻,多核多執行緒測試屠榜是預算之中的事情。多核多執行緒測試的話。Cinbench系列偏向於渲染,而X264 benchmark是影片編碼壓縮測試,對於vlog玩家以及影片創作者來說,具備不錯的參考價值。
記憶體方面,DDR4記憶體搭配十二代酷睿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DDR4記憶體大家或者都有一定的投資和庫存。而且,技嘉Z690 AORUS對於記憶體支援還是非常不錯的,一對金百達DDR4 3200輕輕鬆鬆就拉上DDR4 3600用。
圖形測試方面,受限於市面上還沒有真正的PCI-E 5.0的顯示卡,即使是RTX3090也是無法體驗出新平臺的全部魅力。
分析與展望:
出乎意料之外,安裝win11以後,十二代酷睿平臺相容性出奇的好。雖然多數的測試專案並沒有針對大小核架構測試,但是從測試結果來看,號稱IPC效能再次提高17%的十二代酷睿,效能還是相當兇猛的。
相信,隨著win11正式版的到來,十二代酷睿大小核架構的效能會一步一步全面釋放。不過,新平臺雖然是10nm技術,但是考慮到八個大核心+8個小核心,i9 12900k的主機板和散熱不能馬虎。散熱建議直接上360水冷排,但是買之前一定要確認是否附送LGA1700介面的新扣具,。
對於主機板來說,cpu核心執行緒越來越多,供電一塊的壓力必然是越來越大的。從測試結果來看,十九相供電的技嘉Z390 AORUS配合著大面積的合金散熱設計,散熱效果不錯,哪怕是發熱量最高的mos部分,也就是感覺到微溫而已。主機板整體做工不錯,用料也是非常充足,用著也安心。
至於大小核的應用,相信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很多人覺得win11好玩的地方是可以安裝安卓應用什麼的。但是對於打工人來說,我是更加關心Adobe等專業公司對於大小核的最佳化,相信以後各種操作、程序都分配在更適合的核心之中,系統效率自然更加高。
技嘉小雕Z690+英特爾12代
¥569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