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藝評人:許鴻基(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唐代中期的顏真卿楷書,以博大雄強打破了書壇由東晉王羲之書風籠罩了近400年的局面,是楷書藝術的一次偉大變革。故蘇東坡稱:“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而盡天下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寬博、雄強、中正,是顏真卿楷書的主要特徵。顏楷的結體有別於初唐楷書的中宮緊縮,它頂天立地、相向環抱、寬博包容。顏楷的筆畫剛勁飽滿,有別於傳統的橫細豎粗。更重要的是,顏真卿在楷書中的筆畫不同於一般書家的規格化,它主畫必健,孤筆也壯。顏真卿很善於對分散的點畫集中成“塊”以顯示力量。多結構的字,分辨部件的主次,合成後更顯力量。顏楷的中正,不是簡單的橫平豎直、左右勻稱。顏真卿善於以區域性的“偏”構築整體的“正”,或以偏代正,使端莊之字不失生機、活力。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區域性)宋拓本
近閱儒家經典《中庸》,書中談及人生修養的終極目標——“至聖”,使我聯想到顏體楷書的修煉之途和正大氣象。《中庸》對“至聖”的內涵表述如下:“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唯有天下最聖明的人才能既聰明又睿智,能居於上位而治理天下;廣大寬舒,溫和柔順,足以包容天下;奮發強勁,剛健堅毅,足以決斷大事;整齊莊重,公平正直,足以敬業;文章條理,周詳明辨,足以分是非。這其中的“寬裕溫柔”“發強剛毅”“齊莊中正”,如果外化為具象,剛好與顏楷的寬博、剛強、中正特徵相對應。我們不妨以“顏體之楷書,聖人的肖像”概括這兩者關係。
顏楷的成就,與顏真卿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和個人品格有關。顏真卿家族有深厚儒學淵源。顏氏一世祖顏回是孔子得意弟子。《中庸》從屬於《禮記》,顏真卿的曾伯祖顏師古,曾奉旨參與編纂包括《禮記》在內的《五經定本》。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多處提到他熟讀《禮記》,並叮囑子孫學經以修身。顏真卿是人書俱修的典範。他進士出身,為官清廉公正,剛正不阿。他在抗擊安史之亂中立下卓著功勳,晚年奉旨到叛軍李希烈處勸諭,面對叛軍利誘威逼,堅守節操,寧死不屈,最後被叛軍縊殺,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而壯烈犧牲。
顏體楷書有初心、有目標,伴隨顏魯公傳奇一生而不斷昇華。顏真卿32歲所寫的《王琳墓誌》至44歲所寫《多寶塔》,是初唐風格日臻完善的階段;他從46歲寫《東方朔畫贊》開始,吸收泰山摩崖書法的粗獷,強化筆畫,拓寬結體,是變革初唐書風,不斷形成顏楷風格的階段;63歲左右所書《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元結墓誌》等,是顏楷特色發揮淋漓盡致的階段;69歲以後所寫的《李玄靖碑》《顏氏家廟碑》《自書告身帖》,人書俱老,時有拙多於巧,達到孔子自述人生“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區域性)日本三井文庫藏本
顏體楷書和《中庸》“至聖”的出現相隔千年,風神有契合,內涵亦關聯。顏楷的自強是作者對至聖“發強剛毅”內涵的踐行。《顏氏家訓》對子孫後代的書法並無過高指望,囑書法“不須過精”。而顏真卿是一生都永不滿足,不懈追求,使顏書終成書法史上又一座高峰。顏體楷書充分運用儒家倫理,辨主次,講避讓,求和諧,已近乎“至聖”的“文理密察,周詳明辨”。
許鴻基書法《蘇東坡詩句》
許鴻基書法《節臨竹山堂聯句》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旅法著名學者熊秉明先生說:“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挖掘和吸收顏楷等書法經典的文化內涵,對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書法守正創新是很有幫助的。
編審:張筱曼
責編:鄧莫南
策劃:彭 鋒
編輯:孫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