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記者 張晶晶 (本文中圖片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曹操墓人骨提取DNA做研究到底靠不靠譜?戰國時期秦國征戰頻繁軍糧不夠吃怎麼辦?古人肚裡的蛔蟲究竟多不多?大河報記者11月4日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承擔的兩項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已經結項,涉及三門峽大唐電廠三期秦人墓地墓葬腹土寄生物考古研究以及備受矚目的曹操高陵及陵園綜合研究,諸多疑問在兩個專案研究中都有專業解答。
秦人肚裡蛔蟲多不多?考古樣本說了算
古人生活條件不如現代,他們身上的寄生蟲會不會很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藍萬里博士承擔了“河南三門峽大唐電廠三期秦人墓地墓葬腹土寄生物考古研究”專案,這是國內首次從寄生物考古的角度來研究秦漢社會,瞭解當時人群寄生蟲病流行情況、個體的飲食、健康狀況及當時生活環境。
考古人員獲取的分析樣品涉及3個遺址,包括2014年三門峽市大唐火電廠三期工程專案秦人墓地,城陽城址18號墓中採集的腹土樣品,以及三楊莊漢代院落遺址廁所遺蹟的土樣,分別處於豫西北山地、豫東南丘陵、豫東北平原三大地貌片區,樣品來源,則包括了軍事將領、士兵、低等級貴族、鄉村農民等多個不同群體。
據瞭解,專案共分析了秦人墓地259座墓葬的腹土樣品(包括1座東漢墓),在其中28座秦人墓中發現人體寄生蟲遺存,包括似蚓蛔線蟲卵(Ascaris lumbricoides)、異形吸蟲科吸蟲卵(Heterophyids spp.)、糞類圓線蟲卵(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研究人員發現,秦人墓腹土樣品中,有20份樣品發現蛔蟲卵,總體感染率為7.75%。而人群之間雖然存在不同分割槽、不同葬式、不同葬具隨葬品,但蛔蟲感染率只是稍有不同,達不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從戰國晚期到西漢中期,在這裡生活的各類人群受到蛔蟲病的威脅程度是相似的,他們的社會等級和財富等級所對應的生活方式、居住環境可能差異不大,反映了社會結構可能比較簡單。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當地軍事化程度較高有關係。大量秦軍士兵的墓葬,以及此墓地與文獻記載中“曲沃城”的推測位置相近,暗示該墓地與附近的關隘要塞相關。
此外,異形吸蟲的存在,表明部分墓主有生吃魚蛙等水生動物的經歷,多見於北區秦軍士兵墓葬,這一現象暗示體力消耗大的秦軍士兵除配給的口糧外,可能還會常常捕捉當地的水生動物補充肉食。
大唐電廠M47人骨腹土蛔蟲卵
城陽城18號墓鞭蟲卵
城陽城18號墓闊節裂頭絛蟲卵
楚國貴族愛吃生魚片
城陽城址18號墓,是與城址相關的戰國晚期中下層貴族墓葬,從這裡的研究樣品,可以瞭解當時楚國貴族的健康狀況、飲食生活以及寄生蟲流行病學方面的重要資訊。
研究人員發現,鞭蟲感染廣泛分佈在社會各階層中,而其他土源性蠕蟲如蛔蟲、鉤蟲等則很少感染上層貴族。橫川后殖吸蟲卵、華支睪吸蟲卵和裂頭絛蟲卵的發現,說明了18號墓墓主生前食譜包含各種淡水魚類,很可能有食用生魚片的習慣。綜合來看,M18墓主感染寄生蟲的途徑應都為從口攝入。
三楊莊遺址年代在西漢末年到東漢初期,毀於洪水,考古人員發現了罕見的廁所遺蹟,應是庭院的附屬建築。研究人員從廁所遺蹟中採集了寄生物考古樣品,最終在廁所便道磚縫樣品中發現了鉤蟲遺存。分析結果顯示,這裡當時地處黃泛區,生業模式單純,人口密度低,寄生蟲感染的機率和程度應該是很低的,僅發現有鉤蟲感染,其來源應該是由移民從外地帶來。
值得一提的是,樣品中蟲卵、桿狀蚴、絲狀蚴均有發現,研究人員可根據其體外發育時間推測其排出體外的時間,二號庭院的廁所在被洪水沖垮前一直在使用,最後一次使用應在被淹沒前24小時內。
卞後可能陪葬在曹操墓附近,曹操家族DNA研究對高陵考古價值不大
2009年以來,安陽曹操高陵的發掘與研究一直備受矚目。
此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立剛博士承擔的是曹操高陵及陵園綜合研究專案。該專案系統梳理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至2020年間學者圍繞曹操高陵開展的相關學術研究,對學術界及公眾比較關注的問題,包括質疑觀點、畫像石、卞後墓葬、高陵陪葬墓、曹氏家族DNA研究等問題分別進行了專題分析,並藉助2010年以來的新考古材料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論述。
研究結果顯示,結合2010年以來的勘探和發掘材料,證實了曹操高陵存在陵園和陪葬墓,並且陪葬墓規模不大、數量不多,至少有一座以上的陪葬墓在黃初三年陵園譭棄之時被一同廢棄,陵園的部分建築材料填埋在廢棄的陪葬墓中。
陪葬墓中填埋的建築廢棄物也表明,陵園上部可能有帶彩繪的建築。同時,考古材料也為卞後墓葬位置研究提供了新線索,高陵的一座附葬墓,墓主可能就是卞後。
同時,最新考古結果顯示,陵園西側發現的宋元時期建築遺蹟,從建築規模、出土遺物內容、年代特徵等方面分析,極有可能與北宋時期設定的“守陵戶”存在聯絡。
此外,成果中的“曹操有關 DNA 研究再商榷”部分也特別提到,被社會關注的曹操家族DNA研究,本身在理論基礎上就存在不足,後續所發表的一系列成果中關鍵材料也存在重大缺陷,使得這一系列研究結論都無法成立,並不能為曹操高陵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曹操高陵陪葬墓M4
曹操高陵陪葬墓填土出土瓦當
曹操高陵西側晚期建築遺址出土建築構件
曹操高陵西側晚期建築遺址出土建築構件
據介紹,該專案系首次對有關曹操墓的個別質疑觀點進行理性地審視,為後續相關研究提供了完整詳細的參考。同時結合新的考古材料,從陵墓本身(陵園、陪葬墓、畫像石)和歷史外延(卞後、DNA、北宋守陵戶)這兩個角度,補充了新的資訊,解答了前期一直存在疑問或者爭議的相關問題,還原了曹操高陵的真實面貌,使得曹操高陵的歷史考古面貌更加清晰完整,進而促進漢魏時期帝王陵墓制度及喪葬禮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