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羅卓英,原名東藩,譜名高哲,學名典蓀,字尤青,別字慈威,又作慈衛。
1896年3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鄉曲灘村宜洋坪的—個農民家庭,三歲時過嗣給湖寮鄉嶺下村的叔父羅泰平。
大埔縣地處閩粵之交 ,位於韓江上游 ,境內群山環繞,豹隱層巒,螺堆列嶂,平湖若鏡,浪白楓紅,這是一處有山有水,景色絕佳的世外桃源!
這裡的人口密集,當地風氣早開,耕讀傳家的傳統是這裡不乏讀書抱道之士。
羅卓英自小便耳濡目染,他七歲入鄉塾讀書,師從宿儒藍錫莪老秀才。
羅卓英天賦過人,記憶力十分強,而且學習十分刻苦,因此藍錫莪對他也是十分喜愛,將其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之後藍錫莪覺得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教授給羅卓英的了,就把他介紹給了饒愛荃、李景崧等,在這些名師的教導下,羅卓英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也正是這些名師的教導,讓羅卓英在詩文、歷史、地理 、政治 、兵略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每次在同學們按時就寢後,羅卓英仍然在研讀各類書籍,他的老師李景崧也經常以他為榜樣,激勵其他同學。
其自編的《呼江吸海樓詩集》裡,就收錄了593首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所作的詩。
羅卓英在大埔中學讀書時的詩作也有流傳下來的 ,如“沙汀寧久佇 ,雲漢任高翔 。”“他日生鱗甲,噓雲出海南。”等等 ,這些豪言壯語都表現 了他青少年時期的理想抱負。
1918年,羅卓英北上報考保定軍校,被該校第八期炮科錄取。
在軍校他與陳誠、鄒洪等深交,1922年畢業後回到大埔中學教書。
1925年,東征軍回師廣州時,羅卓英離開家鄉參加了革命軍。
在軍營裡,羅卓英找到了自己的舞臺,他如魚得水,大展身手,先後參加了二次東征 、北伐等重要戰役。
由於他戰功顯赫,治軍有方很快從一名戰士升任為第十八軍軍長。
二
“七七事變”後,羅卓英參加了一系列的抗擊日軍的戰鬥,在長達八年的浴血抗戰中,羅卓英揮戈禦敵,馳騁淞滬,血戰羅店;臨危受命保衛武漢,而上高大捷更被冠以“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的美譽;遠征緬甸、印度,解救英軍於困境 ,揚威異國。
羅卓英每次戰鬥都會作詩一首,以詩記戰,或者鼓舞士氣,或緬懷,或言志,或歌頌大好山河。
由於他的戰績突出,屢屢被提拔,羅卓英曾被任命為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 、太平洋戰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 司令長官、國民黨最高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次長等職位。
1、請纓北上,血戰 羅店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迎來了最危險的時候,此時國共合作,全面抗日。
8月13日,淞滬會戰拉開帷幕後。
當時在廣州任行營參謀長的羅卓英毅然請纓北上,率領第18軍的11、67、98三個師奔赴上海,參與保衛大上海之戰。
羅卓英指揮部隊到羅店 、寶山、瀏河一帶攻防守備,而他親自坐鎮羅店。
淞滬會戰中的羅店爭奪戰是羅卓英抗日第一仗,他智計百出,給予日軍極大的重擊,從而一戰聞名。
羅店鎮位於上海西北郊,位於太倉 、嘉定、寶山三縣中間 ,是二省三地的交匯之處 ,水陸交通都極為便捷 ,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戰亂就多達九次。因此 ,保衛羅店極為重要。
8月 23日凌晨。
天還沒亮,黑得像墨一樣,雖然看不見,但可知滿天濃厚的烏雲定然層層密佈。
偶爾一兩陣驟雨,打在樹葉上發出急促而有節奏的聲響,陣陣電光更替這可怖的凌晨加了幾分恐怖的氣氛。
日本陸軍大將松井石根率領 2個師團向羅店發起了猛攻,等到羅卓英趕到上海時,日軍已經佔領了羅店。
羅卓英知道羅店的重要性,於是下了死命令要奪回羅店。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雙方反覆爭奪羅店,由於日軍武器裝備精良,往往是白天日軍勝利,晚上羅卓英部又將其奪了回來。
中日雙方各有勝負。
8月25日,深夜。
天空濛蒙迷迷一片,透著一打悽豔的天光。
一副悽愴低沉的景象令人有種酸楚的哀傷,羅店在魔咒裡的風嘯中,彷彿陷進世萬劫不復的慘境裡,此時羅店的風采已不復依舊,如今它將似一個垂暮之年的貴婦,已是皺紋滿面,滿目蒼夷了……
凌晨,羅卓英帶領第 11、98、67三個師同時向獅子林、金沙口、尤家樓等處日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在日本飛機大炮的頻頻轟炸下,雙方多次交鋒,最後演變成慘烈的巷戰和拉鋸戰,最後羅卓英親自上前線,大家上下一心終於一舉收復了羅店。
然而在27日,日軍又強攻打入羅店。
29日,羅卓英調動18軍和74軍對日軍發起了攻擊,中日雙方在羅店都出了重兵,在羅店拼死廝殺,到處是喊殺聲 、肉搏聲,戰況十分慘烈,終於羅店再次回到了中國人的手中。
可惜好景不長,日軍隨後四處投彈,整個羅店成為火海 ,再次失陷。
隨後中國軍隊對羅店發動攻勢時,日軍將所有的橋炸燬,將中國軍隊阻隔在河對岸,日軍將阻隔在對岸的中國軍隊圍困,使得他們突圍無望,為了避免被俘之辱,許多官兵投河自盡,以身殉國,好不壯烈。
在羅店的反覆爭奪中,中國軍隊死傷巨大,有人勸羅卓英放棄羅店,羅卓英則回答道:“羅店者,乃我家之店也,此正吾人催敵破陣之地,何懼焉?”
在羅卓英不畏強敵、誓死守衛家園的決心下,在中國士兵頑強的抵抗下,雙方一直交戰到10月底,雙方傷亡兩萬餘 人。
羅店是一座不折不扣的 “血肉磨坊”,搏殺非常慘烈,正是這場慘烈的戰鬥,粉碎了 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2、臨危受命 ,保衛武漢
1938年2月。
日本侵略軍認為只要攻佔武漢,就能消滅中國主力軍,從而可以 “結束對中國的戰爭”,因此日軍妄圖奪取徐州和武漢。
此時的國民政府以確保武漢安全為核心,持久抗戰。
因此中日雙方開始秘密部署,相繼展開了 “徐州會戰”和 “武漢會戰”。
後來江西馬當失守後,長江的門戶大開,就在這危難時機,蔣介石命羅卓英急速馳往前線奪回馬當。
羅卓英來到馬當附近後,與日軍一番激戰,將日軍擊敗收復了香山,
日軍在佔領馬當後,仗著海軍艦艇的優勢 可以不斷地補充兵源,日軍在這種情況下,吃了羅卓英的虧以後,不顧國際法向中國軍隊投放了大量的致命性毒氣彈。
在羅卓英的指揮下,中國軍隊擊斃了日軍500多人,繳獲了大量武器,但這並不影響日軍侵略武漢的步伐。
9月7日,羅卓英接替陳誠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他一到武漢就開始設防備戰。可是還沒有等到羅卓英大展身手,蔣介石又派他去信陽,與日軍作戰。
信陽失守後,羅卓英率兵轉戰三關 (即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 ),與日軍開始了拉鋸戰。
10月28日,日軍攻克武勝關,而此時的蔣介石決定放棄武漢,當蔣介石希望羅卓英還堅持三天時,羅卓英表示武漢在他手上,兩週確保無虞,蔣介石喜出望外。
最後蔣介石放棄武漢,而羅卓英則在武漢堅持最後一戰,確保了大批軍民撤離。
3、上高大捷 ,榮獲殊榮
“上高會戰”震驚 中外 ,又稱為“錦江會戰”。
這是八年抗戰中最為輝煌,並取得關鍵性勝利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羅卓英最有代表的作戰。
這是一場媲美臺兒莊大捷的戰役,被人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
1941年3月。
晨曦才露,東面的天邊剛剛染上一片魚肚白色,羅卓英就根據截獲的敵軍檔案判斷出日軍將進攻上高。
羅卓英當機立斷,未雨綢繆 ,集結雄厚的兵力,設立了三道防線。
3月15日凌晨,上高會戰正式打響。
面對日軍的飛機大炮,羅卓英創造了“變內線被包圍為外線反包圍”的典型戰例,羅卓英力排眾議,力挽狂瀾。
4月初,中國士兵取得 “上高會戰”大捷,斃、傷 日軍 2萬 4千餘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而羅卓英因此役而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自從1930年以來,青天白日勳章一共只發了209枚,由此可見羅卓英再此戰中的功績有多大。
4、遠征緬印 ,揚威異 國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因此爆發了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東南亞也岌岌可危。
不久之後美國、英 國、中國分別對日本宣戰,而日本此時在緬甸、印度已經發起了進攻,日軍還對我粵漢和滇越鐵路發起了狂轟濫炸,切斷了西方援華物資補給線。
此時的情況十分危急,滇緬公路成為了中國從國外運輸戰略物資的唯一通道。
1942年仰光失陷,英軍節節敗退,英國請求中國出兵緬甸。
因此羅卓英成為了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這是中國甲午戰爭以後,再次以大兵團作戰序列跨出國門,意義非凡。
羅卓英知道此戰意義非凡,他親自策劃和指揮遠征軍將士們先後開展曼德勒以南 區域的逐次抗戰、東枝爭奪戰等重大戰役,均有斬獲。
而在後領導的仁安羌大捷則使中國遠征軍揚名異國,舉世稱頌。
1942年4月,日軍33師兩個連隊進攻仁安羌油田,將英緬軍第 1師及戰車營一部包圍,將英軍陷於彈盡糧絕之地。
英國人向羅卓英求救,羅卓英派出新38師師長孫立人率領第112團及第113團急速馳援英軍。
孫立人將軍的大名就不用多講了,孫立人移入滇緬就如魚得水,將日軍打得節節敗退,他以800多人擊敗日軍4300餘人,讓中國遠征軍揚名中外。
之後,羅卓英轉入印度。
由於羅卓英與英軍意見不和,被迫回到中國。
三
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夕,1945年8月13日,羅卓英卸下戎裝 ,出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開始了長達兩年的主政南粵的政治生涯。
經過長達14年抗日戰爭,廣東早已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羅卓英與民休養,積極改建,對於廣東的發展,他做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工作。
他在廣東期間展現出了政治、經濟上的才華。
而他在廣東執政期間,還有另一項突出貢獻,那就是收復了南海諸島,這對於今天來說羅卓英無疑是有遠見的,也是為祖國領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
為了表揚他,國民政府將其中的一個島嶼以他的別號“慈威”正式命名為“慈威島”。
可惜的是羅卓英只在廣東主政了兩年,他的許多政策由於當時的政治歷史原因沒有實現,但是他為廣東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8年2月,羅卓英在瀋陽隨陳誠離職南下,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協助陳誠經營臺灣,改編整訓敗逃的國民黨軍隊。
1961年11月6日,羅卓英因患糖尿病逝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