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新疆旅行,今天的目的地依然是塔什庫爾幹。
到了塔縣,首先要習慣的一件事情:晚起。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很有規律、早睡早起、每天早上七八點鐘準時起床吃個早飯再出門的人,那麼到了新疆之後,生物鐘一定會“亂套”的。
還好此前在喀什待了幾個月,已經習慣了每天晚上8點太陽不落、服務行業一律10:00之後上班。到了塔縣一看:好傢伙,晚上9點太陽都不落,早上七八點這裡還是凌晨呢。
第一天到達塔縣,上街逛了一番,再吃吃喝喝幾頓之後,天居然還不黑,一看錶,9點了。不行呀,這得回去洗洗睡了啊。回到青旅之後,大廳里人聲鼎沸,驢友們還在過著“傍晚”的休閒生活。
這的確是傍晚。透過客棧的窗戶,趁著天剛擦黑,拍了張窗外的照片。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遠處的山脈清晰可見。
努力睡到上午10:30,再也躺不住了,一方面是因為初到這一片土地上的激動和興奮,另一方面也想看看清晨的塔什庫爾幹是什麼樣子。
樓下就是帕米爾旅遊區的中心區域,廣場上已經開始有稀稀拉拉的人影走動,汽車的數量比之前少了一半。因為經度的差別,新疆的地方時和我們所處的大部分城市——就拿北京來說吧——的地方時是不同的。北京的經度比新疆的經度地方時要早。
經度每相差15度,時間就相差一小時,這也就是塔什庫爾乾和內地的時差多達三個小時的原因。
下了樓,冷嗖嗖的。這地方早晚溫差大得很,粗略估計至少得有10度。所以說到了塔什庫爾幹,哪怕是盛夏、再嫌麻煩的人,行李箱裡也要準備三件衣服:薄的羽絨服、厚一些的外套,還有長褲。女孩子可以帶一條大的披肩,有時候它比外套管用,拍照還美美的。
但是勤勞的漢族人的早餐店已經開門了。
在塔縣,遊客們可以明確地分辨出哪一家是內地人開的餐館,哪一家是當地人開的餐館。通常來說,它們或絢麗或豪氣,但線條相對簡約的那個店售賣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東西。
這裡供應我們可以吃得習慣的早餐,比如小籠包。雖然這個包子味道怪怪的。
我和一個小夥伴還在這裡發現了自助的早餐,大概是18塊錢還是28塊錢一位隨便吃那種,具體數字記不太清楚了,印象中沒有那麼便宜就是了。
清粥小菜填飽了肚子,雖然這很“不新疆”。但是沒有辦法,這裡的新疆人沒有早起的習慣,人家中午12點才剛剛“日上三杆”,很多機構單位11:00才上班。
到了中午,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家當地人開的餐館,老闆是一個凹凸有致的美女姐姐,高聳的髮髻隨便纏了一圈紗巾、繫上花圍裙,女人味兒的線條就出來了。
餐廳裡裝修得粉粉嫩嫩的,食物的價格並不高,大家悶頭吃飯,很少大聲講話。
現在回想,好像是這樣子的,無論是在喀什的時候去當地人家裡做客,還是這次對塔吉克族人的家訪,我就沒見過新疆人高談闊論。遇到重大的節日,他們之前還會念叨幾句,雖然我聽不懂是什麼,大致就是感謝上蒼賜我們糧食之類的,但祈禱得很小聲。
這店裡的食物就是新疆“通用”的西北美食了:拉條子和烙盒子。盒子外皮很厚,裡面裹的是肉。我在新疆吃過的盒子分為發麵和死麵兩種,通通採用油炸的方式製作,很管飽。
一個小攻略:桌上的茶壺很有用,裡面的茯磚茶是解油膩、助消化的,記得要喝。
讓我和小夥伴感到比較痛快的事情是在塔縣吃烤肉。
這裡的肉串巨大一串,真材實料絕不含糊,而且成品也不會像我們平時吃到的烤肉一樣各種醬料刷了一層又一層,要不要辣椒粉?要不要胡椒麵兒?要不要刷甜麵醬?都不要。
這裡的烤肉單純就是靠烤。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最多撒點孜然,足夠了。
當然,塔縣也有當地人開的餐廳,它們到了晚餐時間才會比較熱鬧。這餐廳應該有不少年頭了,透過稍微有點舊了的傢俱,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初裝修時的富麗堂皇。
鄰座有一個帥哥,長得很像“高配版”的朱時茂,徵得他的同意之後,我得到了一張留影。小哥雖然不太情願,但也同意了,這是典型的塔吉克族人的性格: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熱情好客的,當面對不太情願的事情,他們就不會太熱情,但依然好客。
現在回想起來,在遙遠的西部邊疆,在這一片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上,我沒有經歷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樁樁都是值得回憶的美好往事。
塔什庫爾幹,這個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域重鎮,它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還有很多寶藏值得探索。在接下來的遊記中,我將要分享國門見聞、塔縣的青年旅舍、塔吉克族的婚禮、塔縣的景點,以及在天高地闊的塔什庫爾干鄉村的那些“奇遇”。
新疆遊記還在繼續,下一期遊記預告:還是塔什庫爾幹。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