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些客戶買房的不少疑問裡,不乏一些基礎的問題。在這裡科普組又要再次發車了,給各位一一道來那些容易讓人忽視的細節。
要發車了,請坐好。
| 買賣二手房前,需要注意房屋狀態。
1、如果你看上了一套房子,先別急著簽訂合同和談判,要先調查清楚該房屋的狀態,有沒有存在抵押,法院凍結,查封等情況。
我們之前遇到有客戶與某不太專業的中介機構買房,下定和網籤之前房屋狀態是正常的,結果交易的過程中出現了法院查封,無法過戶;
房東舉債,故意隱瞞,時間點卡在了時候,該說客戶運氣不好還是該說某些機構不專業?
2、該房屋的租賃備案情況,房屋在出售前是不是在出租狀態,如果是,租賃合同何時到期?房屋有沒有租客的租賃備案在裡面,都是會影響過戶交易的。
總之買房前,多留個心眼總沒錯。
| 到底要不要買“獨家好房”?
首先我們從賣家的邏輯上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有客戶之前賣房的時候,有中介跟他說:“你這房子不好賣,小區有點老,樓梯樓頂樓,如果不跟我們簽訂獨家VIP協議,我們很難幫你大範圍推廣啊,有可能在主頁上也沒有什麼權重。”
“你只有跟我們籤獨家,我們在首頁幫你置頂,讓更多客戶看到你的房子,擴大客戶群體,被選擇的可能性更大。”
其實說白了,獨家只是中介單獨鎖定某個房源的做法,要論好壞與否,這個很難有個定數。
因為真正好的房子,它根本不愁賣,用不著籤獨家很多客戶都會上門看,碰到牛市還會踏破門檻,賣家還能從中挑個付款資質好的出價高的客戶。
所以當中介給你推薦某套“獨家好房”,把各種優勢放大了告訴你,劣勢選擇性淡化,他們不過是想快速把這個房子售出而已,這時候要多留個心眼:獨家好房未必是好房!
| 努力去研究“各種資料”重要嗎
說資料很重要,沒錯。
說資料不那麼重要,也沒錯。
說沒那麼重要的原因,是資料具有欺騙性。
很多人埋頭瀏覽和記錄各種“掛牌資料”,就自以為很瞭解市場,以為的某家掛牌價就是市場價;
有些地域板塊的房子掛牌價高得背離常理,而有的板塊又是所謂的“窪地”,也許都有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但更多存在一些市場情緒和噱頭,是你所不能判斷的。
很多情況,要以實際成交價為準,且有的客戶在本身買賣房屋的過程中,在“成交資料”上也都會出現一些非他們真實交易的資料(比如GPGD這些),在這就不展開細說。
況且,市面上有許多好房子,在某些掛牌平臺上未必看得到,能在不定時期出現一些價效比高的好房子,也有透過某些渠道範圍傳播(比如我們),能讓一些優質的好客戶優先搶到這些好房子,這些資料並不會公開,“市面上”也就不會看到。
資料大都是片面的,任何一家自稱“最專業”“最全”“最真實”資料的非國家官方平臺,可以說都是扯淡。
| 買自住和投資的房子要買不一樣的嗎?
很多人會覺得,買來自住的房子,要滿足各方面自己的需求,對自住的要求就更高,各種精挑細選,認真比對;
而買房來投資的房子,也許各方面不需要自住這麼高的要求,只要便宜就行。
但其實買房的行為裡,投資和自住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買給自己住的,也要考慮投資的屬性,不利於出手的屬性,都會讓將來出售的價格打折扣;
而買來投資的房子也是一樣,不要認為不是自己住的,條件湊合或者便宜就行,你更多的是要站在一個買房者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你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要買這個房子的客戶,他是會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和動機來買這個房子;接受這個房子優點的同時,能不能接受這個缺點;你以投資為出發點的房子認為接受一點瑕疵沒關係,如果是你來住這套房子,你是否能接受這樣的瑕疵?
投資和自住的本質從來都是密不可分。
| 沒有缺點的房子存不存在?
答案是不存在,因為沒有缺點的房子,它的價格就是最大缺點——貴。
買房有很多選擇,區域,交通,通勤,商圈,周邊,醫療,教育等等;
再細分還有小區,環境,年代,物業,樓型,房型,朝向,樓層等等;
所有的選擇難以面面俱到,一定會存在取捨。
當某個房子的優點達到無窮趨近於所有的優點時,價格維度的變化就會越發大。
湯臣一品誰不想住?價格就是最直接劃分房子梯度的標尺。
所謂的“一步到位”,也是基於對自身的需求選擇而已,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一步到位。
| 最後,懂理論並不等於懂實操。
很多買房技巧,很多買房知識,很多誤區排雷,一看就懂,但是真的實操起來,又會回到腦子一團亂的起點。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體會。即便是很多懂行的朋友,助人買房無數,到自己買的時候,還會陷入選擇的糾結。
有句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管是否相信,旁人角度觀察則更容易看到自己容易疏漏的點,何況大部分人並不是真的專業,實實在在需要專業的分析和購房方案指導,以在買房的路上避免踩坑。
願大家都能買到心儀的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