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平安是最難搞懂的一家企業,那它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
我們先來看看在世界上的綜合排名情況。
2021年上半年,它在《財富》世界500強當中位列第16位。
《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位列第6位。
在全球所有的保險公司當中,市值高居第一位,並且連續5年蟬聯BrandZTM全球保險業品牌第一位。
同時,今年也首次位列全球銀行保險機構第一位。
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平安集團累計數也是高居全球第一位。而截止2021年6月末的資料,公司在金融科技、數字醫療的專利申請數也保持全球第一位。
關於國內部分,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不然僅讀一下各方面的排名資料,這一期節目就差不多結束了。
輕而易舉又顯而易見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國平安毫無疑問依舊是這個地球上最強大的保險公司。
所以呢?
所以大家理所當然的將中國平安看作一家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公司。但是我今天要說的內容可能將顛覆你對這家公司,甚至中國經濟未來的認識。
一、基本面
咱們還是先來說說中國平安最基本的一些價值判斷,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市值及股價
目前跌破萬億,僅為9453億的中國平安,半年差不多損失了6000多億市值。股價從今年最高位的93到現在的50元附近,不論是歷史估值,還是行業平均估值,用貼地飛行來形容,我相信絲毫不為過。
2、成長性
財務角度:
18-20年,年營業收入分別為9768.32億,1.17萬億,1.22萬億,近三年的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公司三年扣非淨利潤的增速也保持在15%以上。而淨資產收益率ROE也是常年保持在15%以上。
這裡估計很多朋友會說華夏幸福和房地產的事情,待會後邊我們會講。
行業發展空間:
過去10年時間,保險行業總規模由5.98萬億上升至23.3萬億,年複合增速16.3%。當然17、18年開始,猶豫經濟轉型,同時也猶豫覆蓋瓶頸的問題,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趨勢,但也保持10%以上。
雖然目前我們的體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是不論是人均還是未來空間,都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橫向比較:
至於橫向和其他保險公司的比較,我這裡就不提了,作為絕對龍頭,幾乎沒有多少比較參考的價值。
那麼關於最淺表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們可以稍微打一個總結。
1、發展了幾百年的全球金融市場,險資都是絕對的資本主力,過去是,未來也將繼續是。至少目前,及較長時間範圍內,都找不到可以替代保險的其他金融產品。這是行業的功能性所決定的。
2、既然未來離不開保險,那這個行業裡,哪家企業發展最好?會不會被其他保險公司趕超?會不會被國際企業的介入而瓦解?說實話,友邦已經三進宮的主了,也依舊無法撼動平安的地位。
關於國際險資入局的這件事,不是想的那麼簡單,可能要聊的就太多了,咱們就不在這裡展開。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稍微深入一點的話題。
二、風險和增長邏輯
如果僅從基本面來看,平安無疑是一家漂亮的美若天仙的夢中情人,但是芒格說過:我知道要死在哪裡,就一定不去那裡。
接下來應該也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1、風險
保險公司最大的風險,都來自於投資端。
關於平安投資房地產的事情,我們要好好說道一下。
其實不論是華夏幸福,還是凱德,抑或參股各大房地產公司,被譽為中國的隱性房地產龍頭。
凡事看根本,對於一家擁有4萬億投資規模的企業而言,尤其是還是保險企業而言,中國平安真正投入到房地產領域的資金規模也就4000億左右,不足總投資規模的10%,而其中70%以上的投資均屬於穩健性債券市場等業務。
而且哪怕投資房地產業務,其中也主要以物業及租賃業務為主,其收益率均是非常穩定,受整個宏觀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並不突出。
華夏幸福359億的減值計提,你以為很多,但是放在平安整個盤子裡,其實小的可憐而已。
可能大家好像習慣了什麼公募基金只有那麼幾百億,甚至幾十億,一家上千億的基金就是天量了。
眼界要開闊一點。就好比你開了一個小麵館,一部分飲料收入減少而已。難道這家麵館就會出現本質性影響?
另外,可能也是很多散戶,甚至機構都沒搞清楚的一點就是。
對於如此龐大的險資來說,具體投什麼領域,怎麼投,投多少?
大家覺得這是自己就能完全自主決定的?
如果真的這麼想,可能就有點太天真了。
房住不炒的核心國策,強調的是不炒!也就是穩為主。
大家聯想一下最近好多地方的“限跌令”,認真品品看。
房地產如此嚴厲的調控,難道最上層不清楚這種措施會慢慢改變大家的消費習慣和心理預期?準確點說,難道頂層意志不清楚會帶來做空的風險?
那誰來為可能的硬著陸做兜底保障?難道能指望槓桿率早就超標,資不抵債的房地產企業?
我相信最近兩天恆大的事件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我曾經說過,資本也是有國界的。
15年金融保衛戰,國家給平安兜底,最近兩週外資連續做空平安,但股價依舊維持不變。
那麼平安,作為我們最大的保險公司,自然要為我們的核心支柱兜底,尤其是在新的產業格局遠沒有形成的時候。
關於平安投資房地產的這個事,簡單總結一下。
1、賺幾十、幾百萬,甚至哪怕幾個億、幾十個億,很難理解幾百億上千億企業的想法。借用一句話,不能用你家的洗臉盆去衡量太平洋。
2、前兩年有一句話,我記得非常清楚,“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啊?大家得仔細品。
關於最後這一點啊,稍微展開一下。因為最近大家好像都在各個地方關注到“打壓金融”這麼一件事,我也不知道頂層意志為什麼會被曲解成這樣。
調結構調結構,啥叫調結構啊?要是不倒騰一下,要是不轉移轉變一下,能叫調結構嗎?
所以當下,各行各業分化是趨勢,更是必然,金融也是如此。因為和本期節目不是很有關係,我就簡單說結論。
1、金融監管只會越來越嚴,只有聽話的機構,那麼就會形成服務集中的機構,你一定要用另外一個詞語也行。週末關於中小銀行理財產品及服務的新聞看了吧,大家慢慢體會一下整個行業的分化。
2、只有更符合改革趨勢的金融機構,沒有不賺錢的機構。不論是縮緊房貸,加大中小企業貸款力度,還是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實實在在做了這麼多事,總歸還是要賺錢的吧,好歹是盈利組織,別當慈善機構。
2、增長邏輯
今年以來,整個保險行業都迎來的普跌的行情,這裡其實有三大主要因素。
(1)底層購買力不足
隨著前幾年我們經濟換擋,強行降速,嚴加調控房地產,金融出清,防止系統性風險。整個經濟的流動性被擠了又擠,壓了又壓。
大家會發現當下除了不能瞬間爆破的房地產以外,其他地方的泡沫和水分已經被擠壓完了。我們在很早以前的一期影片裡其實講過,財富的增長的本質,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建立在各類資產泡沫上的。
沒有泡沫了,那財富也很難再增長了。
所以這些年,大家的消費購買力,尤其是底層的消費購買力被嚴重的削弱,老百姓兜裡沒錢了嘛。
連衣食住行都是一個問題,誰還有功夫去思考遠期的保險規劃和生活規劃呢?更何況保險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其實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2)對保險的刻板印象
保險是工具,筷子和勺子,哪個更好吃湯圓?
話雖如此,當時過去拉人頭,唱苦情,說悲劇的傳統營銷模式,確實讓咱們老百姓對保險這個行當生不出絲毫的好感。
明明全世界都很高階高檔的一個職業,被我們活脫脫演繹成了傳銷、詐騙的感覺。
而且錯誤引導、虛假宣傳等等手段,造成的理賠問題,公司文化問題,人員素質問題等等,都讓老百姓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情緒。
(3)發展的階段性瓶頸
這個其實很簡單,例如我現在隨便問一下,你們家重疾險或者壽險的保額是多少?
10萬?那你買保險,大機率應該是2000年附近。
20萬?那大機率應該是在2010年附近。
現在呢?
尤其是對於已購客戶來說,他們會問,我不是已經買了嗎?怎麼還買?或者是,十年前買的20萬,現在其實也沒值多少啊,還不如不買!
綜上所述,這三個層面嚴重影響了當下整個保險市場的發展,不論是經濟層面、行業發展層面、還是老百姓財富管理層面,我們都到了一個週期的瓶頸階段。這就是為什麼當下大家都不看好保險行業最深層次的原因和根本。
好了,大家發現沒有,從基本面上看,保險行業的未來好像春光無限,自身的質地也不錯。但是從發展成長上來看,又處於難以逾越的瓶頸性問題。
哪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我們普通投資者是否又可以入局呢?
這才是今天要聊到最深入,也是最核心的一點。
三、如何破局?關鍵卻在棋盤之外!
問題擺出來了,那麼就要一個個來解決問題,所以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整個平安的改革思路,我們將從剛才提到的“個人及家庭消費者”、“行業及從業人員服務”、“國家經濟發展趨勢”三個方向開始。
因為沒有思維脈絡的話,去翻看平安的年報也好,發言稿也罷,都會感覺是一頭霧水。
1、個人及家庭消費者
我們購買保險的初衷和意願是什麼?是想出了問題和風險,將這些風險轉移出去,對吧。
但事實上,除了財產風險,尤其是人身風險的問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極度厭惡者,誰想要身體不健康呢?
換句話說,每個購買保險的人,其實本質上都希望一直用不到這筆錢。
平安提出的“做有溫度的保險”,其實說白了就是儘量做到事前管理。
這裡借用一下醫生來舉例,有三個醫生。
一個醫生看了病,然後告訴患者,你必須吃紅藥還是藍藥。
第二個醫生,拿出紅藥和藍藥,告訴患者,為什麼要吃,吃哪種更好。
第三個醫生,藥如何吃,為什麼吃都會講,但是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如何不吃藥。
大家想想,如果是你,你選擇哪一個?
如果能提供更優質的醫療、健康、養老等一系列的服務,讓壽命和生活更長期持續向好,那麼對於客戶來說是願意的,而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客戶越晚使用這筆錢,那麼它就可以更長時間的利用這筆錢。
而且,平安很顯然一開始,就將目光鎖定在了那些擁有消費能力的高淨值客戶群體上,去有魚的地方釣魚,去有錢人那裡賺錢。
早已經脫離了同行的同質化競爭,也脫離了還在老客戶身上繼續去挖掘加保的這種行為。
總結一下,領先客戶需求,抓準細分市場格局。
2、行業及從業人員服務
這一輪平安的自我改革,說起來已經三年了。要知道這種拉人頭的模式,是平安最早從臺灣學習過來的。
而當整個保險行業都還在繼續沿用保險代理人體系的時候,平安的改革屠刀率先砍在自己身上。
關於改革成功與否成為對中國平安的價值判斷,這種意識其實已經算是稍微資深的投資人見解了。
最近這幾年風風火火的網際網路保險產品,以及過往保險人員的宣傳口徑,都不自覺的將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觀念引導向錯誤方向。
那就是保險很安全,不用在意公司及服務,只需要在意產品價效比即可。
甚至18年的時候有一個無從考證的精算師,在知乎上邊發了一篇文章,九真一假,實際為某些保險公司站臺牟取私利。接下來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精算師出來站臺。
說實話,我真的被這些金融從業人員給噁心到了。
至於未來,隨著保險意識,保險教育,投資人教育的不斷髮展完善,基礎性保險將更加一致,監督管理也更加健全,確實屬於老百姓閉著眼都能買的程度。
但是稍微高階一點的保險服務,就需要專業性更高,綜合能力更強的從業人員參與了。這也是為什麼平安開始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原因。
這裡呢,大家可以把前期我講銀行那一期,綜合金融及財富管理的那一套東西合併起來理解一下。
說起來,其他保險公司比較而言,確實不具備這種綜合金融和財富管理的基因特質。
3、國家經濟發展趨勢
最後,也是最最最重要的部分。在過去的節目當中,我們聊到了要改變支柱性產業,這是當下最大的經濟趨勢。
我們稍微回顧一下,過去不論是基建、房地產、還是出口。
這三大支柱,任何一個,都可以牽動上下游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個行業的共同發展。之所以成為支柱,就是這種龐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那麼思考題來了!
未來二三十年,將成為支柱性的產業有哪些呢?
可以預見的是綠色經濟一定是其中之一,這裡既包含新能源、也包括配套的基建和綠色金融。但是這個領域至少目前來看,賽道太分散,而且一眼看不到會勝出的絕對龍頭。
數字經濟也將是其中之一,在數字經濟領域,尤其是應用層面,我們全球領先,已經開始從產品開始過度到場景服務等方面。當然,上游的晶片、AI、尖端製造等等,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因為解決不了卡脖子、市場定價、原材料等問題,還有個別頭部企業並未迴歸A股的問題,實在難以下手。
鄉村振興算是我一直比較看好的一個方向,因為有歷史文化慣性,也有發展縱深的需要,但是現在連成體系的方陣政策都沒有出臺,說是遙遙無期都不為過。但是不得不說,因為是關係到國計民生而且是偏基礎和傳統的一些行業,所以算是有跡可循,現在有佈局的空間和機遇。
說了這麼多,是為了埋一個伏筆。
欲揚先抑嘛,未來還有一個最不能被忽略的核心產業——養老!
到了2030年,每三個人中間,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人。
未來將是一群全世界最有錢的老頭老太太如何過好晚年生活的問題。
涉及到養老、醫療、藥品、地產、陪護、保險、理財、文旅、康養、保健等等,這上下游加起來,從產品到服務,怎麼也得幾十上百個產業了吧。
有錢,剛需,量大!
既是社會問題,又是經濟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天時地利人和,我實在找不出拒絕的理由。
那問題來了!
誰在這個行業擁有著先發優勢?擁有著資本優勢?擁有著國家支援的優勢?擁有著配套服務的優勢?
如果你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再回頭去看看中國平安這些年的佈局和脈絡,就會非常清楚,且一目瞭然了。
如果一定要給一個想象場景,那其實就好比對於每一箇中產以上的個人或家庭而言,你只需要老老實實、安安心心的上班。除了生活休閒以外的所有結餘,基本都可以放到平安的一籃子計劃裡。
年富力強的時候,給你做綜合金融服務,幫你理財,安全且放心,不用為專業擔心。退休的時候,有最好的養老資源、醫療資源、健康服務資源,又不擔心錢的問題,也不擔心自己變老的問題,還不用擔心子女牽掛的問題。
好像能想象的美好晚年生活,也不過如此了吧?
那麼大家再回頭來看看,既解決了個人的問題,又引領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還解決了如此大的社會性問題。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好了,本期的節目終於要完結了。又回到本期開頭說的,很多人和機構都將中國平安單純理解為一家保險公司,所以用當下對保險行業的估值結構去預判未來的價值,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只有當你真的看明白看透了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你就會發現在不久的未來,它將是一個投資公司、科技公司、養老公司、醫療服務公司。我想到了那個時候,到底應該用何種估值方法來預判它的整體價值呢?
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