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在農村好多的地方都沒有通電,到了晚上都是黑黑的,那時都是用煤油燈來照明的,70後的農村夥伴深有體會,幾十年過去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來說說農村日用照明的變遷情況,從這些變化可以感受到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時代的變遷,人們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第一個照明工具 煤油燈
小吳是70後,80年代的時候,正是上小學的時候,那時讀書做作業都是採用煤油燈的,一般一個家庭要做好幾盞煤油燈的,幾乎是一個人一盞吧。
小吳家四口人,就做了5盞煤油燈,晚上去做什麼事情都要提著這盞煤油燈,非常的不方便,一隻手提煤油燈,然後只有一隻手來幹活了,有時碰到要兩隻手才能乾的活,燈又不好放,那是特別揪心的。
那時這種煤油燈就有賣的,同時也有煤油賣,現在都找不到了。
下圖就是農村家裡自制的簡易的煤油燈了,一個瓶子,瓶子裡裝煤油,找一根中間空的鐵管子,找點棉花,(以前家裡做被子的都種有棉花,實在沒有就在棉被上扯一點,)搓成長條,從這個管子裡穿過去,上面露一點點出來,大概一釐米,下面放在瓶內,棉花帶子就會從下面吸取煤油上來,上面用火柴點燃,那時沒有打火機的。
這就是一個簡易的煤油燈了,不過這種煤油燈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方便拿動,只能放在沒有風的地方,一旦有風就吹熄了。
那時小吳家還用另一種東西來製作煤油燈,那時罐頭流行,吃完的罐頭留下那個瓶子,就可以製作煤油燈了,罐頭瓶子比較大一點,瓶口大概8釐米左右。
第二個照明工具 手電筒
到了80年代末期,在小吳家鄉有手電筒了,如下圖,一個金屬外殼,裡面裝電池,前面裝一個小燈泡,把開關一推,就亮了,往下面一推就關了。
比起煤油燈來那是方便多了,這個時候是手電筒與煤油燈一起使用的,家裡用煤油燈,要走動的時候就用手電筒了,因為它不怕風吹。
70後的朋友應該對這樣的一個場景記憶猶新,那就是突然手電筒燈泡不發光了,然後把前面蓋子取下來,用手指頭去彈這個燈泡,或者是一根筷子輕輕的去敲它,有時敲幾下,燈泡又亮了。有這樣幹過的嗎?
用手電筒費電池和燈泡,都要花錢,在家裡的話還是用煤油燈的。
第三個照明工具 背式充電手電筒
到了1995年,小吳家鄉通電了,記得那時按人頭每人交了300元買變壓器才通上電的。
有了電以後,另一種新型的手電筒來了,這種不需要買電池的,用完了,直接充電就可以,一次投入,可以使用好幾年。
這種背式充電手電筒光照強度大, 照得遠,比用電池的手電筒的強度大了好幾倍了。好像是用鉛酸鹽的,比較笨重,一個有10來斤,照明的時候要揹著,重重的,不是很方便。
第四個照明工具 手提式可充電手電筒
到了2000年後,又一種手電筒來了。這種又先進了,不再用鉛酸鹽來充電了,裡面是可充電的電池,比以前的又輕便了好多。
有一個充電器介面,手電筒上有一個提手,方便提攜,光照強度也是蠻大的。
第五種照明工具 頭戴式手電筒
後面又出現了一種頭戴式可充電的手電筒,這種現在農村還在用,非常的輕便了。
它有一根帶子,可以戴在頭上,解放了雙手,再也不用一隻手來拿手電筒了,這樣大方便了晚上幹活的人了。燈戴在頭上,燈跟著人走,走到哪照到哪,非常的好。
第6種照明工具 手機
現在手機普及了,人手一部,農村的老人家喜歡用老人手機。如下圖這種老人手機,不但電池耐用,充滿電一次可以用大半個月。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晚上照明時,可以用來當手電筒用,非常的方便,光也大。方便農村老人晚上出行。
年輕人的智慧手機也有手電筒功能,晚上照明自己一個人完全可以,現在農村人晚上出門都不帶手電筒了,看不見時開啟手機手電筒功能就好了。朋友們,你們是不是這樣用的。
結束語:農村從80年代用煤油燈照明,經歷了不可充電手推式手電筒照明,到笨重的背式可充電手電筒,到手提式可充電手電筒的照明,再到頭戴式可充電手電筒的照明,到現在用手機照明。這都是科技發展的結果,同時也反應了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煤油燈下寫過寫得都老了,朋友們,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你經歷了哪幾個照明場景,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