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264個專案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三項大獎。其中,龍游鄉賢傅向東所在的科研團隊榮膺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黃劍虹、袁巨龍兩位鄉賢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傅向東,溪口鎮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分子農業生物學中心主任。早在10多年前,他就開始研究如何在降低化肥使用率的基礎上實現水稻高產,最終帶領團隊憑藉“水稻高產與氮肥高效利用協同調控的分子基礎”專案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專案瞄準“植物生長與代謝協同調控”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從優異種質挖掘入手,系統解析了直立穗基因DEP1協同提高水稻產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分子機制及其遺傳調控網路,為作物高產和氮肥高效利用協同改良奠定了理論基礎。
“研究成果能得到黨和國家的認可,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傅向東說,“這次獲獎是一個新的起點,將激勵我們更加關注重大科技問題,在農業科技原始創新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浙江上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黃劍虹是橫山鎮人,作為該公司技術研發的主要負責人,積極與科研院校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和應用,最後憑藉與安徽農業大學等單位聯合申報的《綠茶自動化加工與數字化品控關鍵技術裝備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黃劍虹說:“領獎後,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感謝公司所有人的辛勤努力。這個獎在我國茶機行業是第一次獲得。對於我個人來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這份榮譽對於‘中國茶機之都’衢州而言,在推進茶加工裝備產業發展上,將發揮極大的鼓勵作用。”此外,黃劍虹還致力於將獲獎專案技術及裝備推廣至我國所有產茶省(市、區)的1200多家茶葉企業,裝備出口至越南、印度和韓國等10個國家。
在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還有一位同樣來自溪口鎮的鄉賢——浙江工業大學教授袁巨龍。他針對高階滾動軸承製造難題,歷經10餘年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發,在高精度滾動體高一致性加工方法、滾動面高表面質量拋光技術、軸承加工裝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創新與突破,實現了高效能滾動軸承製造產業化。這次,袁巨龍領銜完成的《高效能滾動軸承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實際上,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向國家高階軸承需求做了一些相關工作並取得了突破,解決了我國在高效能軸承方面的‘卡脖子’問題。”袁巨龍告訴小編。據悉,該研究成果攻克了高效能軸承核心元件高一致性和高表面質量加工的世界難題,大幅提升了軸承品質。目前,該項軸承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成果非常顯著,在生產上達90%以上,實現了中國航天軸承自主保障。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分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項。
(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微龍游”)
圖文/鄭晨紅 李旭東 方鈞良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邵美霞 林 晨
監製/章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