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打工人
不光生活節奏快
忘起事來也是相當地快
剛剛還在默唸著的事
一眨眼的功夫就——
直接失憶
這時無論怎麼去回憶
他們死活就是想不起
那麼問題就來了——
突然間失憶是怎麼回事?
門口和突然失憶有什麼關係?
我們該怎麼去面對突然失憶?
突然失憶又叫臨時斷片
一提到“斷片”倆字
大多數人會把它和酒聯絡起來
人在喝酒的時候
酒精隨著血液擴散到大腦
作為大腦記憶體卡的海馬體
會被酒精所麻痺
不能正常幹活了
甚至有時它還會罷罷工
記憶體卡出了問題
記憶就不能順利形成與儲存
這時人的行為不能存檔
醒酒後出現記憶斷層
也就記不清自己發過的酒瘋
說簡單點,喝酒斷片就是
大腦被動地失去記錄資訊的能力
而臨時斷片卻是
大腦自己主動失憶後的結果
現代人的腦子
比起古代人來
並沒有多少質的改變
它的資訊處理能力
還是灰常地 有限
尤其是在
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鋪天蓋地的事件
往往讓腦子更加忙不過來
任務一多就容易“卡機”
這也叫“資訊過載”
當電腦CPU佔用過高
我們就會開啟任務管理器
結束一些任務程序
大腦這個人體CPU也一樣
在工作繁重的時候
會靠刪除一些記憶來減減負
以便騰出空間和資源
來處理新資訊或者重要資訊
部分記憶缺失
這時臨時斷片就出現了
在現實生活中
臨時斷片的現象通常
會發生在人進、出門之後
於是心理學家乾脆叫它
“門口效應”
(The Doorway Effect)
前面說到臨時斷片
因發生地點而得名門口效應
這時有人可能就會問——
關於這個問題
心理學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朕就挑著來說一說
首先是
【事件切割理論】
▼
通常當我們穿過一道門時
偶爾會遺忘掉一些事情
在事件切割理論看來
門口就是那個事件邊界
大腦會為了省事
會自動把“正在發生的”
和“剛剛發生過的”的事情
按事件邊界來分開
“老媽叫你去買菜”就是剛剛發生的事
而“你出門去買菜”則是正在發生的事
門口就是這倆的事件邊界
當你關上門的那一刻
如果突然就忘了自己要去幹嘛
那就意味著大腦已經把
“老媽叫你去買菜”這件事
給刪除,或者是忽略了
這時你剛剛透過的門
就要為大腦刪檔來背鍋
比如說
我們在拿起手機準備打電話
卻突然忘了要打給誰
這是因為“拿起手機”這個動作
充當了事件邊界
把“打給誰”和“撥號”分隔開
“打給誰”就被大腦給忽略了
另一種理論是
【選擇性注意】
▼
伊利諾大學曾做過
一個叫做“看不見大猩猩”的實驗
在傳球活動中
觀眾們則被要求記錄
特定球員的傳球次數
中場會有一隻大猩猩亂入
(當然不是真猩猩了)
在實驗的過程中
很多觀眾的注意力
都集中在球員身上
沒留意到那隻猩猩的存在
哪怕它一直都在
觀眾們的視野範圍內
再讓我們回到
“過門就忘事”這個話題上
其實這個現象也可以
用“選擇性注意”來解釋
我們通常在進入房間
腦子裡一般都會有個目標
比如說“進屋拿手機”
在進入房間的過程中
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
“開門”這個行動上來
有時候出現
鑰匙丟了或門鎖壞了
等之類的意外情況
會讓我們更加專注於“開門”
這時“進屋拿手機”的目標
只能退而求其次
甚至還可能會被大腦
當成無用資訊給刪除掉
等到門真的打開了
留下的只有原地懵圈的你
人生處處是“門口”
臨時斷片經常有
既然門口效應
是一種常見的心理機制
我們就應該放寬心態去面對它
可是
假如我們正在想著某些
特別重要的事物時
萬一不湊巧碰上了門口效應
Duang地一下就忘了
那豈不是叫人慾哭無淚?
為了避免門口效應
帶來工作或者生活上的不便
有些人會見招拆招
有自己的一套應對小竅門
比如說
既然門口效應的發生
很多時候靠的是場景轉化
那麼在處理重要事務時
我們就要儘量避免位置的變化
能不過門就不過門
或者能不走動就不走動
儘量使自身所處的場景保持不變
經常遇到臨時斷片的話
可以用其它物理手段來幫助記憶
對於那些重要的資訊
可以把它寫在紙上
或者錄入手機備忘錄作為提醒
當然也可以跟門口“較勁”
故意穿過房門
頻繁地進進出出
讓大腦適應這種空間變化
淡化場景轉化的影響
來鍛鍊自己的記憶力
偶爾遇到臨時斷片
既然無法反抗
朕覺得還不如坦然去面對
說不定這樣做也挺好
因為門口效應的發生
實際上也反映了你的大腦
目前的工作量有點大
同時也相當於在提醒你
愛卿們看到這
也先彆著急著退出
朕覺得你現在
肯定是遇到了門口效應
不信再仔細想一想
自己是不是忘了“點”什麼?
(瘋狂暗示)
監製:黃扒皮黃桑
今期祭天人員:
文案佬-1
還沒想好筆名就被祭天的文案佬
插畫佬-2
一傾、粗總
參考資料
[1]張傑.我剛才想說啥——有趣的“門口效應”[J].初中生必讀,2019(12):8.
[2]佚名.“突然失憶”有了科學的解釋[J].意林文匯,2019(13):28.
[3]一隻熊貓.“門口效應”——生活中那些斷片的瞬間[J].科學啟蒙,2017(12):24-25.
[4]易音信.進門就忘事? 這不是病![J].大科技(百科新說),2016(10):24.
[5]林鳴. “門口效應”是“病”嗎?[N]. 中國質量報,2016-06-14(004).
[6]邵意如,周楚.事件切割:我們如何知覺並記憶日常事件?[J].心理科學進展,2019,27(09):1564-1573.
[7]陳璇. 事件切割對時距知覺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