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文化背景及藝術特徵
公元前1600餘年,商王朝建立,目前我們發現的商代遺址集中在今日的河南省,我們也可稱它為“東部平原”,它和西部陝西一帶的“黃土高地”構成一種東西軸心。
“商”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朝代”也是名正言順的,它的王室譜系全部儲存無缺。
這些在我原來的文章中都已經介紹得很清楚了,這裡不再贅言,到了這個階段,封建傳統的血緣傳承製度被延續下來,統治者的管理權威和傳位一般採用兄終弟及,偶爾父死子繼。
此外,商朝是《史記》記載中可以查閱到傳承規制和血脈延續較為完善的封建社會,後人也喜歡稱呼他們為“ 商民族”,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壟斷了在當時最高階的冷兵器頂尖的冶煉青銅的技術,而且商人好鬥,祭祀和屠宰俘虜已經成為日常,強大的武力和兵刃技術使他們在當時的氏族部落軍事上開始佔據優勢,從後來的甲骨文發現,也證實了商人對祭祀的重視,保持著宗教上的的向心力,所以能凌駕其他民族之上。
這個階段,由商人制造的青銅器皿,不僅僅是兵器,還有大量的祭祀用器,我們推測應該還有玉器的砣具和桯鑽的工具,只有極少數例外,其歷史製造和加工被統治者所壟斷,採取集中的方式由國家監督。
在湖北武漢黃陂發現的盤龍城遺址的商文化,是以南下的中原商文化為主體,吸收、融合了本地域和江南的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一支商文化邊緣地區的文化型別,屬商代前期。
這個階段的商文化內涵豐富,也反映了中原玉雕製造藝術的寫實風格和高超的工藝製作水平。
二、商代玉器的藝術特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在湖北武漢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迄今為止所見最大的玉戈。堪稱“玉戈之王”,應該屬於商代前期的玉質禮玉用品。
該器長94釐米,寬14釐米,最厚處不到一釐米,平均厚度僅0.5釐米的大玉戈,穿線筆直、刃部平整、通體打磨光滑,充分顯示了商代時期玉匠精湛嫻熟的高超技藝。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是江漢地區商代考古的重大收穫,開啟了長江中游商代考古的先河,擴大了對商文化的認識。
三、商代玉器的鑑賞要點
從盤龍城商代遺址出土的玉器種類繁多,經過歸納整理,有禮器、儀仗器、裝飾件等,是商代前期的玉器典型代表。
而且可以看出商代的玉料切割工藝相對成熟,出土的玉器中以長方形片狀體的柄形器為多,又可分為平刃、斜刃、尖刃三種,很多都是光素無紋的,同時還有很多片狀體的戈、璋、璜、紡輪和璇璣等,還有釵、笄、環、墜飾等,還有隼、蛇、蟬、刀、花形飾等。
玉器紋飾多以細陰刻線或雙勾或劃線組成簡單的網狀紋、菱格紋、雲紋、弧線、凹弦紋,甚至淺槽,以壓地實起琢成陽線、凸稜等,側邊飾有對稱或不對稱的齒牙狀扉稜。
商代時期的玉器鑽孔分單面和雙面。
圓雕和淺浮雕的作品,造型簡潔,手法細膩,基調寫實。
四、商代玉戈的基本特徵
盤龍城遺址出土的玉器,商代玉戈的基本形狀普遍都是長平援,短直內,雙面刃,援首尖鋒,內有穿孔,或素面或紋飾。
而盤龍城出土的這件超大玉戈形制較大,材質是由呈蠟狀光澤的蛇紋石製成,經長時間的強沁蝕呈現出青黃色,區域性有灰斑。
玉戈通體扁長,長援短內,援兩側邊都有刃,前鋒薄而尖利,長方形內近闌處有穿,闌兩側有凸脊。
正面中部自內至援尖有一橢圓形的凸起脊稜,兩側呈凹弧形槽。
這件玉戈尺寸較大,形制規整,卻加工到極薄的狀態,造型十分美觀,脊稜筆直刃平整,勾稱流暢。
通體琢制精湛,打磨細緻光滑,充分顯示了玉匠嫻熟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