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未聞花解語,如今卻見玉生香;天宮造物難思議,妙到無窮孰審詳。我們常說有眼不識泰山,有眼不識金香玉。對這兩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那麼到底什麼是金香玉?關於金香玉的說法大概有六種,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到底金香玉為何方神聖?為什麼會有香味?又為什麼會價值連城?
No1,金鑲玉的訛傳。玉石在我國古代非常珍貴,一是採挖不易,二是純手工雕琢,再加上勘測技術不成熟,很難發現好的玉礦,好的玉器一般只會出現在達官貴人家中或者皇室中。黃金自古又是昂貴的東西,金鑲玉就更是珍稀,因此常用來說“有眼不識金鑲玉”就是指沒有識人識寶的眼力。在民間口口相傳,最終傳成金香玉。
No2,龍涎香化石。龍涎香在古代可是最貴的香料,即使是現在也價值不菲。龍涎香的留香時間是麝香的20-30倍,常被用作高階定香劑。目前是世界上最貴的香料,沒有之一。今年的6月份,葉門的35名漁民在亞丁灣發現一塊重127kg的龍涎香,被阿聯酋的一個商人150萬美元納入囊中,摺合人民幣高達960萬。龍涎香本身就很珍貴,如果是龍涎香的化石那就更珍稀了。但是如果是龍涎香的化石,經歷千萬年後,其中的香味是不是能保留下來恐怕很難說。
No3,琥珀。琥珀大多數是松科植物的樹脂化石,保留有樹脂的香味。琥珀晶瑩似玉,金黃透亮,又有香味。甚至一些野史也有記載,一些想上位的妃子在自己的袖中藏著琥珀,會被皇帝當成體香加以寵幸,因此認為金香玉就是琥珀的人很多。近些年關於金香玉的研究,中科院王春雲博士認為金香玉就是琥珀中的香珀,也叫香玉。
No4,遠古珍稀芳香喬木的化石,也就是一種本就有香味的樹化玉。樹化玉就是玉化的矽化木,主要成分為蛋白石和玉髓。樹化玉的硬度為莫氏7.4,密度為2.2-2.8。在漫長的地史過程中,高大的喬木被火山灰掩埋於地下,高溫高壓下,周邊土壤中的sio2溶液慢慢滲透到樹木中將其中的碳元素替代,外觀還保留有樹木的樣子,因含有不同致色金屬元素而形成不同顏色的樹化玉。按這個形成機理來看的話,香味應該只殘存於樹化玉的表皮部分,因此我認為金香玉是樹化玉的可能性不大。
No5,荊山玉,荊山玉就是當年和氏璧的玉原石。不可謂不珍貴,從發音來看有可能是諧音或者轉音。從某本名著小說中有一段:西門慶說:“我不聽你的好意,負了你的期望。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曹植曾有一句話:“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由此可見起碼在我國曆史中,很長一段時間荊山玉就是常說的金香玉。
No6,漢中金香玉。據說漢中金香玉有天然巧克力香味,有人說像話梅太妃糖的味道。硬度為摩氏3.2-3.5,顏色多為金黃色,黑色,黑色,紅色,黃色,也有少量綠色的金香玉。據部分研究,金香玉屬蛇紋化大理岩,可能是芳香物質長期浸入形成的岩石,也有專家認為漢中金香玉是古代某種芳香樹的化石。
但僅從外觀很難辨認,因為金黃色的玉石很多。包括黃蠟石,和田黃玉,黃色翡翠,蜜蠟,田黃,金絲玉,岫巖黃白玉等等。但是湊近一聞香味就可辨別,別的玉石都不具有這種巧克力香味。特別是原石,顏色越重者香氣越濃。漢中金香玉多分佈於米倉山脈的禮溪鎮深山之中,據推測目前儲量在100萬立方米左右。據說是當年一個藥農最先發現這片石頭有香氣,後經愛石者上報有關部門才開始進行探測。
關於金香玉能散發香味,但在打磨拋光後香味會消失的原因目前還在探究中。一種看法是芳香物質長期浸入岩石的微小毛孔,形成金香玉。另一種就是這些香氣來源於一種能分泌香味的微生物,它們附著在這些石頭表面和毛孔中。打磨拋光會產生高溫同時會封閉原石的毛孔,人就會感覺香氣消失,這兩種解釋都比較合理。第三種就是金香玉屬於古代某種巨型芳香喬木的化石,但無法解釋打磨拋光後香氣會消失這個現象。
截至目前對於金香玉香氣之謎尚無定論,但金香玉特殊的香味使其價值高居不下,目前收藏金香玉原石都是採用密封瓶或者錦緞盒,好使香氣長期儲存。據說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在京召開時,一位漢中奇石愛好者送給組委會一塊金香玉標本,傳說目前儲存在中國地質博物館。有朋友真正見過金香玉的原石沒有?是不是真正有香味呢?
眾所周知,很多礦物都有臭味。例如雄黃,雌黃,毒砂都有蒜臭味。硒銀礦有葡萄臭味,硫化礦物大都有臭雞蛋味,唯獨金香玉有濃郁的巧克力香味,不能不說令人驚奇。關於金香玉的說法很多,我認為金香玉是香珀的可能性最大,您對此怎麼看呢?我是石痴惠子,弘揚我國玉石奇石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留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