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科學都只是一種猜測和假說,它們不會被最終證實,但卻會被隨時證偽”。
換言之,主流科學能驗證的內容基本上是“趨近”真理的,但也只是一種“接近”真理的猜測和假說,而並非真理本身。而且並非所有的“真理”都可以設計出合適的“控制變數”和“盲選機制”去加以驗證。那麼,中醫裡的所有概念都可以被“科學”證明嗎?我們先來看看針灸推拿拔罐這些領域的研究。
針灸登上Nature:天樞和足三里的現代化
2021年10月13日,哈佛大學醫學院馬秋富團隊與復旦大學王彥青團隊、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景向紅團隊合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發表了題為: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adrenal axi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顯示一類PROKR2-Cre標記的背根神經節(DRG)感覺神經元,是低強度針刺刺激啟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所必不可少的。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根據此類神經的軀體分佈特點,可預測在不同部位低強度電針刺激抗炎的效果,從而為穴位相對特異性的存在提供了現代神經解剖學基礎。
上面的內容或許在僅接觸“傳統針灸”的讀者眼中顯得有些難懂,在傳統針灸的語境下,“大腸募天樞,小腸募關元”或者“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衝次”,乃至“天樞二穴,夾臍兩傍各二寸陷者中”,才是更為熟悉的表達,而這些記載多數是關於天樞的體表定位,以及與相鄰穴位的關係,大都屬於非常基礎的知識。
這些知識在千百年來的確指導了針灸臨床,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針灸天樞已經不僅僅是依靠砭石了:研究團隊進一步運用交叉遺傳的方法特異性誘導光敏蛋白CatCh表達於PROKR2-Cre標記的神經元,並用473nm藍光特異性地啟用支配後肢穴位ST36的此類感覺神經纖維。
研究發現,啟用此類神經纖維能顯著誘發迷走傳出神經的放電,並且能以迷走神經依賴的方式誘導腎上腺釋放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抑制LPS誘導的促炎細胞因子釋放,進而顯著提高動物的存活率。這一部分研究結果,幾乎模擬了低強度電針刺激後肢穴位ST36的抗炎效果——我們看到,這裡的針灸手段已經不再是砭石或者常用的不鏽鋼針具,而是鐳射,事實上,鐳射針灸已在全球多個國家有著數十年的臨床應用。
這個例子讓我們明白:透過現代科學“證實”針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證明的過程本身,更多的是以機制研究推進新的技術手段融入針灸,從而發展針灸的刺激方法。
推拿的機制之一是抗炎,然後呢?
同樣是在2021年的10月,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文章,刊登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首次揭示按摩促進肌肉修復原理的研究。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按摩和免疫之間有著長期以來不為人知的關係,按摩可以清除肌肉組織中引起炎症的免疫細胞和炎症因子,而清除這些炎症因子可以幫助受損的肌肉恢復得更快、更強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項研究中,為了系統地分析按摩提供的機械刺激究竟讓肌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哪些引數可以最大限度地修復肌肉,醫學家和機器人專家的專家合作,設計了一臺小型按摩機器裝置,給肌肉受損的實驗小鼠進行腿部按摩。
用這臺按摩儀,研究人員可精確地控制按摩力度和頻率,連續多日反覆按摩受損的肌肉組織。與此同時,這臺按摩儀相容超聲波掃描,可以同時檢查肌肉組織在不同力度下發生的應變。
同樣的是,我們更早地見證了與這一研究相關的科學研究轉化成果——比如大家喜聞樂見的“按摩椅”乃至“推拿機器人”:
張藝鍾在2015年10月組建團隊在新加坡創立了「AiTreat」,並獲得了新加坡政府和南洋理工大學的贊助,以及A*star的支援,在半年後推出了中醫按摩機器人Emma,經過軟硬體多次升級迭代,已到了第五代。
它能模仿人的手掌和拇指來進行推拿按摩,甚至能精準到具體的“穴位”。AiTreat與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MHH)達成合作,在歐洲開展臨床試驗,以加速Emma作為物理治療與康復機器人進入醫院和西醫診所,應用於現代醫學。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再度證明了一點:用現代科技“證明”推拿,絕不僅僅是為了“證明”本身,而是在證明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這樣使更多人可以享受到中醫的服務,火車站、機場、電影院不可能時刻準備著推拿醫生,但是有了這些機器裝置,中醫卻可以時刻為人服務。
番外:老鼠怎麼拔罐?
2018年2月22日,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李詠生團隊率先使用小鼠拔罐模型,運用超高效液相-質譜聯用儀建立的脂質代謝組學平臺,揭示了拔罐療法導致體內抗炎/促炎脂質代謝譜的變化規律,為拔罐療法的潛在機制提供了科學支撐。研究論文在《Cell Physiol Biochem》雜誌發表。
該研究發現,拔罐後健康小鼠體內抗炎脂質顯著升高,而促炎脂質明顯下調。課題組進一步發現拔火罐療法能減少脂多糖誘導的腹膜炎老鼠模型腹腔液中的促炎介質TNF-α及IL-6的產生。在體外實驗中,5,6-EET, PGE1明顯下調了未受脂多糖處理的巨噬細胞中TNF-α的水平,而5,6-EET, 5,6-DHET顯著抑制了IL-6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脂多糖處理後的巨噬細胞中,14,15-EET 和14S-HDoHE顯著抑制了TNF-α及IL-6的水平;17-RvD1, RvD5 和PGE1可抑制TNF-α;然而,TXB2 和12-HETE進一步上調了脂多糖介導的TNF-α和IL-6的水平。因此,該研究說明拔罐可引起體內抗炎、促消退脂質成分的升高,促炎脂質的減少,為其促進機體免疫自穩提供了科學依據。
這個解釋,或許比“調節氣血”更加豐富和充沛。而縱觀上述“證實”性質的研究我們發現,針灸、推拿、拔罐這些技術性非常明確的中醫內容,已經得到了較為豐富的現代科學證實,同時,在研究過程中,積累並形成了諸如精確推拿裝置之類的新型技術手段,這些內容對於發展中醫的治療方法,都是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的。
所以,我們不應僅關注“證明”這件事,而是應該關注證明過程中新的發現和積累,這些會成為中醫進步的新的基石。
[互動]
你認為中醫應如何發展呢?
快來評論聊聊吧~
歡迎大家點選右下方給我們留言哦
點個贊,再走吧~
關注@金華佗,瞭解更多中醫知識,下期更精彩!
學習更多的中醫知識,中醫考證,師承、專長諮詢點選→金華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