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拈花灣的第二晚,在《亮塔儀式》下,偶遇的賽老師一行人和我說:
你可以寫一篇這個。
我說:
這次主要為了靈山大佛來的,我明早拜完再寫。
一紀之約
我應該是在2010來的靈山大佛,一晃12年了。
所以這次來無錫主要是為了來還還願,
其次,是來開個會,
第三,因為要和幾個帥哥美女們組隊跑個步,
最後,想念太湖的河鮮大螃蟹了。
和馬斯洛需求模型完全一致。
拈花塔下
遠遠看到拈花塔讓我想到了京都清水寺。
我一共去過5年4次東京馬拉松,每次前後都會去一下東京的淺草寺求求籤。
位於京都的清水寺只去過一次,但是對我而言印象極深。
有人問:
你每次許的願,求的籤都實現了嗎?
我說:
凡是已經實現的我就覺得很靈驗,
沒有實現的那種我就告訴自己那是時機未到,
後面還有更好的安排。
——這樣想,心態就會很好。
很多人說拈花灣小鎮整體的建築風格很日式,
我說那是禪意,也可以說是古唐宋風格。
日本京本身就是將中國唐代建築風格傳承最好的城市,因為右京仿長安,左京抄洛陽。
你可以將拈花灣禪意小鎮這樣的創新看做是對唐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其又在禪意小鎮中又加入江南水系,營造出獨有的江南大唐風格。
確實是目前這個階段比較好的一個“出世”選擇,京都只是仿的早了幾百年而已。
其標誌性建築:拈花塔。
建築風格是典型的和風木結構樓閣式五重塔,由五層四方角亭組成。
遠遠望去,寧靜莊重、古樸超脫。
白天看拈花塔有種恢弘、孤美的風情,
等到晚上開始燈光秀的時候,拈花塔便重新披上了一身霓虹彩衣,成為整個小鎮和園區內最耀眼奪目的存在。
我說在這樣的燈光佈景下是一種沉浸式體驗,讓你彷彿置身於大唐盛世的錯覺。
夜幕和黑暗遮住了現代的浮躁和濁氣,被霓虹籠罩的聖剎讓你彷彿置身於電影之中,並幻想在燈火闌珊處會有美好的劇情發生……
看眼神 抱佛腳
好幾個同學在辦理入住前都以為自己住在:沾花灣,
概因:“沾花惹草”的臆想。
拈花灣確實取自另一個成語:“拈花一笑”。
出自禪宗最早的授法就是“以心傳心”:
沒有文字全靠意會。
——給你一個眼神自己體會那種。
“拈花一笑”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是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
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無怪乎我在拈花灣撞見的那兩對都是笑而不語、相對無言的那種,自己確實是太直男了,活了半輩子還是不解風情。
多虧老謀深算且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子良及時把我拉走,否則估計能把那兩對憋死。
不給你們空間,光靠看?
閃瞎了估計都沒用。
所以“拈花一笑”真的是一種很好的狀態,
所以有拈花的地方必然有大佛。
週六跑了個接力賽,週日多一步路都不想走,早餐完打了輛車去靈山腳下。
一共不到3km的距離,一路上看到好幾個同學都在慢跑。
好心的司機還不忘提醒我:
請香在廟外就可以了,廟內被某個地域的人群壟斷了,要198一把。
進了山門不要看景,直接去拜大佛、抱佛腳。
實話實說,佛腳下請香很方便。
而直接去拜大佛是對的,何況自己也沒更多的空餘時間。
所以像梵宮這樣巨大的當代藝術品仿品展,這次就沒有再去。
週日一早的香客不是很多,居然還在佛腳下又見敦煌莫高窟與玄奘。
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是未到恰當時
有人說2019年是最好的一年,言下之意2020確實對很多人而言都太難了。
不過自己覺得2020說不定代表了一種轉折呢?
——“不破不立”的那種。
2020這四個數字長得就很好看,2022也是。
所以2020許下的,2021沒有實現的,2022一定會成真的。
如果沒有?
那就是還有更好的安排和結果在等著你。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2021還有兩個月:
我姑且就叫他們“花月”和“葉月”吧。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
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
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歸根到底都是心境。
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參透這些,無需拈花、無需大佛,你自己便是整個世界。
然後莞爾一笑,拈花不沾花。
拈花一笑不負卿,只是未到恰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