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民宿新疆
如果說有什麼活動是集旅遊觀光、健身娛樂、科普休閒於一身,那一定就是觀鳥旅行了。
作為亞洲大陸腹地,新疆可謂是世界上最好的觀鳥地之一。從海拔8611米到低於海平面154米的地表高差,新疆跨越了23個經度和15個緯度的地域面積,高山環繞盆地的環帶地貌,以及從冰川雪原一直到戈壁沙漠,門類齊全的階梯狀自然景觀分佈,都為各種鳥類的定居和遷徙提供了充分的可選條件。
因此,新疆是中國大陸上重要的鳥類分佈區,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可以說在新疆,凡人類足跡所能到達之處,幾乎都有鳥兒的傳奇。
據統計,新疆域內已發現490種左右鳥類,分佈於從雪域高原一直延伸到沙漠腹地的各種自然環境中。
並且,觀鳥還是一種成本較低的旅遊方式。一架好的望遠鏡或者專業觀鳥鏡、一個筆記本和一份鳥類圖鑑,再加一個地理定位裝置,便可支撐起一次圓滿的觀鳥旅行。
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下伊犁文旅分享薈的北山羊老師拍攝的新疆之鳥。
黑喉巖鷚黑喉巖鷚(學名:Prunella atrogularis)是巖鷚科、巖鷚屬小型鳥類,體長15-16釐米。頭頂、臉頰、頦、喉黑色,眉紋皮黃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灰褐色,背具褐色縱紋,下體皮黃色,腹白色。主要棲息于山地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尤其喜歡在雲杉林等針葉林棲息,也出現於闊葉林、次生林、灌叢,以及城市和村莊附近的果園與小塊叢林中。在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其他季節多成小群。主要為地棲性,常在林下灌叢和地上活動,有時亦見站在樹上或灌木頂枝上,但一見人,立刻下到地面。主要以昆蟲、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主要分佈於中國、烏拉爾、阿爾泰、中亞、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地。
星鴉星鴉(學名:Nucifraga caryocatactes)是鴉科星鴉屬的鳥類,共有10 個亞種。體長29-36釐米,翼展55釐米,體重50-200克,壽命8年。體羽大都咖啡褐色,具白色斑;飛翔時黑翅,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白端很醒目。單獨或成對活動,偶成小群。棲於松林,以松子為食。也埋藏其他堅果以備冬季食用。飛行起伏而有節律。分佈於古北界北部、日本及中國臺灣;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西南及中部。
文須雀文須雀(學名:Panurus biarmicus),文須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5-18釐米。嘴黃色、較直而尖,腳黑色。上體棕黃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外側尾羽白色。雄鳥頭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並向下與黑色髭紋連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下體白色,腹皮黃白色,雄鳥尾下覆羽黑色。食物主要為昆蟲、蜘蛛和蘆葦種子與草子等。通常營巢於蘆葦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蘆葦堆上或舊的蘆葦茬上面營巢。分佈於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及東北北部的夏候鳥,在東北南部及河北為冬候鳥,數量較多。
藍頰蜂虎藍頰蜂虎(學名:Merops persicus):共有2個亞種。體長27-33釐米,翼展46-49釐米,體重38-50克。嘴形細長而下彎,先端尖,嘴峰有稜脊;鼻孔裸露;初級飛羽10片;尾羽12片;體羽質密、正常且無縱紋;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長且端部形狹或尖削,腳細弱,中趾與外趾至少連結至基部第二個關節,與內趾則僅於基部的第一個關節並連;翅長而尖,第一片飛羽細小,第二片最長。羽色豔麗,頰藍綠色顯著,兩性相似,幼鳥似成鳥。金肋亞種分佈於撒哈拉沙漠西部邊界,從摩洛哥到阿爾及利亞和塞內加爾、查德,冬天到撒哈拉以南非洲。指名亞種分佈於埃及包括尼羅河三角洲、以色列、土耳其,南到波斯灣、裡海和鹹海、巴爾喀什、阿富汗、印度(新德里和古吉拉特);冬季主要在熱帶非洲東部。
黃喉蜂虎黃喉蜂虎(學名:Merops apiaster)屬中型鳥類,體長23-30釐米。喉黃色,其下有一窄的黑色胸帶;胸帶以下的整個下體藍綠色。前額藍白色,具一寬的黑色貫眼紋,頭頂至後頸暗栗色,尾藍綠色,中央尾羽延長,明顯突出於其他尾羽。翅上具淡栗色斑。嘴黑色,細長而尖,微向下彎曲,以各種昆蟲為食。捕食多在空中,邊飛翔邊捕食。食物主要是昆蟲,尤其愛吃黃蜂類。棲於山腳和開闊平原地區有樹木生長的懸巖、陡坡及河谷地帶。分佈地中海周圍至歐洲、西南亞、非洲、印度和中國。
藍胸佛法僧藍胸佛法僧(學名:Coracias garrulus)中型鳥類,體長31~33釐米,通體淡藍綠色。翅膀長而寬,除栗色背羽外大部分為藍色。額、眼先、耳羽淡褐色;頭頂、頰、腰淡藍綠色。背、肩、最內側數枚飛羽沙棕色。翼覆羽綠藍色,小,中覆羽端部沾沙棕色,其餘飛羽黑褐色。尾上覆羽、尾羽褐色。覆羽沾滿綠藍色。頦近白色,喉以下淡綠藍色,喉至胸沾淡黃褐色。翅膀前緣鮮中藍色,翅尖黑色。翅和尾上有一淡藍色斑。分佈於北非、歐洲,往東到阿爾泰和中亞;越冬於非洲和印度。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等開闊地方的各種生境中。喜於棲木上俯衝下來捕食昆蟲。炫耀飛行如麥雞般上下翻飛。藍胸佛法僧行蹤比較詭秘難測。如果在茂密的林中,只能看到它一飛而過閃著藍色金屬光澤的雙羽;如果在空曠的原野中和電線杆上,則偶爾能觀察到。
藍喉歌鴝藍喉歌鴝,又名藍點頦(學名:Luscinia svecica)。身體大小和麻雀相似,體長12-13釐米,體重17-18克。頭部、上體主要為土褐色。眉紋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慄紅色。頦部、喉部輝藍色,下面有黑色橫紋。下體白色。雌鳥酷似雄鳥,但頦部、喉部為棕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肉褐色。棲息於灌叢或蘆葦叢中。性情隱怯,常在地下作短距離賓士,稍停,不時地扭動尾羽或將尾羽展開。主要以昆蟲、蠕蟲等為食,也吃植物種子等。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歐洲、非洲北部、俄羅斯、阿拉斯加西部、亞洲中部、伊朗、印度和亞洲東南部等地。
銀喉長尾山雀銀喉長尾山雀(學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共有19個亞種。體型纖小,全長10.8-13.1釐米,翅長5.2-6.0釐米,尾長6.0-7.8釐米。該鳥頭頂羽毛較豐滿且甚發達,體羽蓬鬆呈絨毛狀,頭頂、背部、兩翼和尾羽呈現黑色或灰色,下體純白或淡灰棕色,向後沾葡萄紅色,部分喉部具暗灰色塊斑,尾羽長度多超過頭體長。雌性羽色與雄鳥相似。虹膜褐色;嘴黑色;腳棕黑色。該鳥行動敏捷,來去均甚突然,常見跳躍在樹冠間或灌叢頂部,生活在歐亞大陸各種環境的樹林中,群居或常與其他雀類混居,以昆蟲及植物種子等為食。分佈於自北歐和東北歐,東經西伯利亞至堪察加半島、薩哈林島(庫頁島),北美和澳大利亞。
花彩雀鶯花彩雀鶯(學名:Leptopoecile sophiae):體長9-12釐米,是一種毛茸茸偏紫色的雀鶯。頂冠棕色,眉紋白。尾長,羽毛鬆軟。前額有一寬闊的眉紋淡黃色,頭頂栗色或棕紅色,有的具紫藍色光澤。背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輝紫藍色,飛羽灰褐色。外側三對尾羽外翈羽緣白色,其餘尾羽外翈羽緣藍色。下體皮黃色或紫色,腹中央具栗色斑,有的為紫藍色而腹為皮黃色。虹膜紅色;嘴黑色;腳灰褐色。棲於矮小灌叢,夏季於林線以上至海拔4600米,冬季下至海拔2000米。是一種高寒山地和高原鳥類,主要為留鳥。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其他季節則多成群。主要以昆蟲為食,冬季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分佈於中亞、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西部。包括印度、哈薩克、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和土庫曼。
河烏河烏(學名:Cinclus cinclus)是河烏科河烏屬的鳥類,羽色黑褐或咖啡褐色,體羽較短而稠密。嘴較窄而直,嘴長與頭幾等長;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無嘴須,但口角處有短的絨絹狀羽。鼻孔被膜遮蓋。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較短,尾羽12枚。跗蹠長而強,前緣具靴狀鱗;趾、爪均較強。棲息活動於山間河流兩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飛,遇河流轉彎處亦不從空中取截徑飛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潛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他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為食。分佈較廣,多為北半球,是挪威國鳥。
大麻鳽大麻鳽(jiān)(學名:Botaurus stellaris)屬大型鷺類,體長59-77釐米。身較粗胖,嘴粗而尖;頸、腳較粗短;頭黑褐色;背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斑點;下體淡黃褐色,具黑褐色粗著縱紋;嘴黃褐色;腳黃綠色。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池塘邊的蘆葦叢。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秋季遷徙季節也整合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有時亦見白天在沼澤草地上活動。主要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分佈甚廣,歐洲、非洲、亞洲均有。
短耳鴞短耳鴞(學名:Asio flammeus)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體矮,體長約38-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 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於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成群營巢於地面。以小鼠、鳥類、昆蟲和蛙類為食。是分佈最廣的鴞類之一,分佈自北極的周圍到北溫帶,見於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可遷徙到更南的地方。
白尾海雕白尾海雕(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是鳥綱、鷹科、海雕屬的大型猛禽,體長84-91釐米。成鳥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羽毛為披針形,較長;頭、頸羽色較淡,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為純白色。活動的海拔高度為2500-5300米。多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棲息於湖泊、河流、海岸、島嶼及河口地區,繁殖期間尤其喜歡在有高大樹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與河流地帶。主要以魚為食,常在水面低空飛行,發現魚後用爪伸入水中抓邊。此外也吃野鴨、大雁、天鵝、雉雞、鼠類、野兔、狍子等,有時還吃動物屍體。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和格陵蘭島,越冬於朝鮮、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為波蘭的國鳥。
特別註釋:僅本照片拍自阿勒泰福海地區
玉帶海雕玉帶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為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分佈於裡海和黃海中間的地區、從哈薩克到蒙古國、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印度北部等的亞洲中部地區進行繁殖。多見於沼澤、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主要以魚和水禽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種水禽,如大雁、天鵝幼雛和其他鳥類,捕魚主要在淺水處,也吃死魚和其他動物的屍體。
本文攝影作者:楊新業老師(網名北山羊)
新疆攝影家協會理事
新疆觀鳥會會員
伊犁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伊寧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中國生態環境攝影師
更多楊老師攝影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