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中國的西部邊陲小城:塔什庫爾幹,一片“除石頭之外萬物不生的荒原”。
我在疫情之前的那兩年盡情地遊玩了這裡,數次走上從南疆的喀什前往帕米爾高原的314國道,到達這個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卻不怎麼“維吾爾”的地方。
塔什庫爾幹,全稱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新疆人會簡稱它為“塔縣”。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新疆人都到過這裡,甚至大部分新疆常住居民都沒有來過這個地方。畢竟新疆佔我國國土面積1/6那麼大,從這個省份的東頭到西頭走一遭,就相當於從北京到四川成都再繞個峨眉山那麼遠,況且塔縣還處於“目光所及之處,除了石頭還是石頭”的帕米爾高原。
這裡的平均海拔高達3000米以上,卻不似西藏那種空氣稀薄的壓抑;
這裡的河流常年都是半乾涸狀態,人們的房子後面就是雪山,每天早上推開窗,一片白茫茫;
有時候雪山就像海市蜃樓,不是拔地而起,而是漂浮在天邊,彷彿一伸手就能摸到。可以確定,它們是真實存在著的。可真的朝它走過去的時候,才感受到那距離我們不可企及的遠;
這裡是真真正正的天高地闊,人均佔地面積一平方公里。很多時候車開在路上長時間都看不到一個人。不過……這裡的民風卻實誠得有點兒過分:
有好幾次,當我們從塔縣開車回喀什的時候,路上會遇到塔吉克族人家伸手攔車。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講著不太流利的普通話把看起來也就十七八歲的女孩子送到我們車上,只說拉到喀什把人放下就行。
女孩子很靦腆,一路都沒說話。到了地方之後,她小聲問司機多少錢?司機模仿新疆人的語氣說:不要錢,我們都是朋友嘛。
我們司機是個摳門兒又務實的金牛座,但每次都不收他們的錢。
我有著一些隱隱約約的擔心——儘管我知道,這可能是多餘的:
塔吉克族的女孩子每一個都很漂亮,在最“不安全”的這個花樣年華,在任何一個地方,單身的女孩子上了陌生人的車誰也不敢說會百分百保險。
大多數時候,塔吉克族朋友對漢族人是很有好感的。或者可以這麼說:他們對整個世界都有著與生俱來的一種莫名的信任。而我的擔心正在於此:
我怕,怕到這個地方旅行的人多了,會破壞掉這種越來越不多見的乾淨的東西。所以——如果這麼做有用的話——我願意為這份單純的信任,向著麥加的方向祈禱。
他們是“中國的白種人”,換句話說,他們並非漢文化範疇的後裔,他們的祖輩甚至未必來自於中亞或者西亞,而是更接近歐洲。
作為歐羅巴人種的後代,他們通常有著棕黃色的頭髮和藍灰色的眼睛,一水兒的薄嘴唇、深眼窩。事實上這個群體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分佈最廣,但在華夏大地上,他們是“稀有品種”。
上千年的時間裡,塔吉克族人的血統相對純淨,也很少和外族人通婚。但他們既不排斥有別於本民族的文化,同時也有條不紊地逐步完善和延續著自我信念中的堅守。
在我的感受中,塔吉克族人的品格、性情、日常習慣,包括很多精神層面的認知似乎都只屬於中國僅有的這寥寥幾萬人口。
走在塔縣的街上,迎面所見都是更加立體、精緻、小巧的面孔。這裡的年輕人腿特別長,他們的骨骼架構一點兒也不“東方”,甚至與近在咫尺的維吾爾族人也很不一樣。
塔吉克族的服飾有著別緻的風情,年輕女子以穿紅披黃為美,而男子特色在於帽子。這種帽子整體呈圓形,帶一個小小的簷,大多為黑色的絨絨材質,當然,駝色也很常見。
事實上,塔吉克女子的圓帽更加漂亮:平頂淺口,通體繡花。當出席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比如精心打扮一番之後去逛街——的時候,她還會用方形的紗巾把小圓帽子罩起來。如果你在塔縣的街上看到身披紅色紗巾的女子,那麼她八成是剛嫁人不久的新娘。
新疆遊記還在繼續,下一期遊記預告:還是塔什庫爾幹。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另:隔了一個季度,新疆遊記再次起更,但這次與之前不一樣,這次將會長更+日更。接下來的願望是:用最短的時間把我兩年旅遊新疆的內容全部寫完,就……想到哪寫到哪吧,就像當初上路的時候其實也並沒有太多的計劃一樣,帶大家把我走過的路重走一遍。每天完成一批圖片的整理,每天1-2篇、3000左右。期待下一個疫情消散的盛夏再去塔什庫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