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姓宋的書生寒窗苦讀十年後參加科舉考試,沒想到卻名落孫山。後來等待到每屆考試時間就去復考,但還是屢次不中,而自己也到了不惑之年,最終鬱鬱寡歡,一病不起。
圖片來自全網
有一天,他正因病躺在床上的時候,恍惚間似乎見到一位官員拿著官府的文告,並牽著一匹白馬來到自己身邊,並對自己說:“請你去參加考試。”聽到這句話宋老變奇怪的問道:“現在還沒有到考試的時間,而且主考官也沒有來到,怎麼突然就讓我去參加考試呢?”但是那位官員卻不回答宋老的話,只是催促他趕緊的去。宋老無奈,只好勉強撐著病體,騎著馬隨著那位官員而去。
圖片來自全網
話說他們轉眼間就來到了一座城池前,只見那座城池看上去就像帝王都城般雄偉,而等到他們走進城池裡的一個官府時,裡面更是非常的壯麗豪華。官府裡坐了十幾個官員,宋老看了看除了其中的關帝爺自己認識外,其他的誰也不認識。
圖片來自全網
看了那些官員後,宋老看到官府的屋簷下襬放了兩個小桌子和小凳子,其中有一個秀才已經坐在了其中的一端,想來這便是考試的地方了,於是宋老就坐到了秀才的旁邊。小桌子上本來就已經擺放好了筆和紙,等到宋老坐好,於是就有人送來了考題放在他們身邊。當他們開啟考題,只見上面寫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兩人審題後開始飛速答寫起來,很快的就把文章寫好了,並呈到殿上。
圖片來自全網
只見宋老先生的文章中寫了這麼兩句話:“有心為善,非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眾官員相互傳看後,連連點頭,讚賞不已。於是,眾官員把宋老召到殿上說道:“現在河南缺了一個城隍神,就由你去任職吧!”宋老這才恍然大悟,一邊磕頭一邊哭著說:“承蒙眾神的恩賜抬愛,怎麼敢推辭。只是家裡還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母無人奉養,我可不可以等把老母侍奉到去世,再去赴任。”
圖片來自全網
只見上面有個就像帝王般的神仙聽到後,馬上令人追查宋老母親的壽數,一位留著鬍子的官吏查閱後回道:“他母親還有九年的壽陽。”說到這裡眾神開始猶豫不決,這時候只見關帝說:“不如這樣吧!先讓張先生代理九年,到時候在讓他接任。”說完看著宋老說:“你本來應該即刻赴任,現在看你一片仁義孝心,特批准你九年假期,到時候再召你赴任此職。”之後又勉勵了那位秀才幾句話,二人便垂首叩拜,一起退下。
圖片來自全網
兩人退下後那個秀才緊握著宋老的手,一直把宋老送到了郊外,並告知自己是長山縣的張某。臨別時還為宋老作了詩相贈,只是具體的內容卻已經全被宋老忘記了。隨後,宋老騎馬告別張某離去。
等到宋老回到家時,就好像做了一場大夢醒來似的。其實,這時他已經去世三天,老母親聽到棺材裡有呻吟聲,於是趕緊把他扶了出來。又過了半天,他才能開口說話。後來,家裡人派人到長山縣附近打聽,發現確實有個姓張的秀才,在那一天去世了。
圖片來自全網
九年後,宋老的母親就如預測的般果然去世了。等到安排好母親的喪事,宋老回到房間沐浴更衣後也安然而死。在宋老離開時,他住在縣城西門內的岳父這天忽然看見宋老坐著雕飾精美的馬車,在許多隨從的簇擁下登堂拜別。大家既驚訝又疑惑,因為他們不知道宋老已經成了神仙,當他岳父趕到宋老家詢問時,才知道宋老已經去世了。
圖片來自全網
這個故事是來自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從這個故事裡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的道理併發出感慨,因為蒲松齡透過這個故事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比如本次的考試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八個字。他在文中就寫了:“有心做善事,雖善不獎賞;無心作壞事,雖惡不懲罰。”這個回答受到了諸神的傳贊不已。為什麼呢?因為宋老是一個非常有才學的人,他對社會問題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對於是善還是惡要從人的動機上判定,而不是以結果作為判定的唯一標準。
圖片來自全網
這個需要從實際來出發,並對於善惡的後果需要做具體的分析,然後再去進行賞罰分明,論功行賞,這也是每個人做官人員的基本條件。另外這兩句話還表明了宋老他其實是具備了當官的必要條件,他也是有賞罰分明的才幹的。
蒲松齡透過故事讓宋老寫出這幾句話,其實是折射出自己對當時科舉制度不公的感嘆!對封建社會善惡不分,黑白不明的抨擊,同時也暗含著自己因久試不第而鬱結在胸中的積怨。
圖片來自全網
這個故事固然有他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的一面,但卻也有著另一個正能量的地方。那就是當宋老在眾神封他為城隍神的時候,他並沒有喜極若狂的立刻跑去赴任,而是首先向眾神能肯定他,並封他為城隍神表示由衷的謝意。接著表示你們如此的看中我,按道理我本來不該推辭,應該立刻去赴任。
但是我現在真的走不了,因為我上面還有個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尚在人世,我為人子的如果自己走了,跑去享樂了。那麼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的老母親就沒有人奉養了。所以請求你們考慮下能不能讓我先回去奉養老母親,待老母親百年後再去赴任呢?
圖片來自全網
這裡說道的就是傳承了中華幾千年文明的孝道,孝道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最為核心的文化之一,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那麼他的為人可能就需要大打折扣了。關於孝道無論是傳統文化中的人還是鬼和神,三脈都對其有著特有的敬畏。而傳至如今,孝道依舊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文化核心。
圖片來自全網
這個故事開頭藉著陰間考試抨擊了社會的黑暗,可能看了會讓人壓抑不已。但緊接著卻以孝道作為故事的轉折點,不禁讓人眼前一亮,突然感動肺腑。真的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也可以看出蒲松齡寫這個故事時的良苦用心了,那就是一個故事其實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裡面還暗藏著很多的文化底蘊待我們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