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宋朝年間,有一個名叫王郯的樵夫,此人十分忠厚老實,而且非常孝順。其父在王郯幼年時因病早逝,只留下他老母親孫氏和他相依為命過日子。王郯每日上山砍柴,月初時背到集市上賣掉,以此貼補家用,雖算不上富裕,但是維持母子生計還不成問題。
後來有一次王郯上山砍柴摔傷了腿,被同鄉給救了下來,王郯的母親急火攻心,兩隻眼睛竟瞎了。等王郯腿傷好了之後,王郯心疼母親,便請來郎中給母親醫治,但是郎中都束手無策,只是告訴王郯老太太年歲大了,平日多給她吃些補品罷了。
王郯沒錢買補品,每日上山砍柴時便注意留意腳下,看是否有香菇野果之類,採回來帶給母親。一日王郯在山中砍柴,行至一處谷底時,隱約聽到草叢中有聲響,扒開草叢一看,只見一隻小鹿正躺在地上哀鳴呻吟,腿上血流不止。只見那小鹿頭上有一對鹿角尚長出嫩芽,王郯久居山林,知道那鹿茸價值不菲,倘若能割下鹿茸換些錢糧,自己和母親日子也好過些。
但是王郯又轉念一想,平日母親常教導自己心懷善念,掃地不傷螻蟻命,可憐飛蛾紗照燈。自己摔傷了腿,母親急火攻心瞎了雙眼,這小鹿亦非石頭中蹦出來的,倘若自己傷它性命,它母定是傷心欲絕。為了實現自己的孝道,而讓別的生靈母子離散,王郯於心不忍。
一番思想鬥爭罷,王郯從隨身攜帶的包裹中,拿出平時備用的創傷藥,給那小鹿腿上敷上藥粉,然後用樹葉裹好,拿藤蔓繫上。過了一會小鹿緩緩站起身來,一步三回頭朝森林深處跑去。王郯心中也十分愉悅,雖然自己今天沒有得到什麼奇珍異果,但是救了一條生命,亦是功德一件,母親聽到必然也會開心。
當王郯揹著柴草快走到山腳下時,一個老婦人站在路邊,見王郯走來,老婦人急忙攔住:“閣下可是孫老太太的兒子王郯?”那王郯十分詫異,並不認識眼前婦人,於是說道:“我正是王郯,只是不知阿婆是何人,好似從未見過。”
那老婦人說道:“我是山那邊的住戶,以前和你娘經常來往,後來年歲大了走動也就少了,我聽聞她病了,特意準備了幾個桃子,送給她吃,走到這想到家裡還有事情未做,故而在這等你,將桃子交至你手,我便直接回去了,你代我像你母親問好。”
說罷,那老婦人七轉八轉消失在叢林深處,王郯心情愉悅帶著桃子下了山,回到家中洗好桃子遞給母親。孫氏咬了一口說道:“真甜,兒啊,你在哪摘的桃?那不是還有一個的麼?你咋不吃呢?”王郯大吃一驚,說道:“娘,你眼睛能看到了?”孫氏這才發現剛才咬了一口桃子之後,自己竟然能看清眼前的東西了,頓時喜極而泣,母子倆抱頭痛哭。
孫氏說道:“兒啊,你在哪摘的這仙桃?”王郯將方才自己遇到老婦人的遭遇說了一遍,然後又講述自己白日救鹿的情形。孫氏沉吟了許久說道:“山的那邊是懸崖峭壁,哪有什麼人家,當年我剛嫁到這邊時曾救過一隻母鹿,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今日你救的那隻小鹿應該就是它的孩子。那老婦人定是鹿仙化成人形,送上仙桃特來報恩的。”
王郯聽完驚詫不已,將另外一個桃子也給母親吃了,自那以後孫氏身體愈加硬朗。不久又長出一頭黑髮,猶如返老還童一般。後來有媒婆給王郯介紹了一個名叫梅花的姑娘,十分賢惠,夫妻兩人夫唱婦隨,琴瑟和諧,而王郯的母親孫氏一直活到九十多歲才無疾而終。
【宣告】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純屬文學創作,故事情節人物角色均為虛構,旨在豐富讀者業餘生活,寓教於樂,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我的讀者裡臥虎藏龍,評論比故事精彩,歡迎分享您的觀點。
您的點贊、評論、分享、轉發,都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