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武科大作為主要完成單位
《基於3S維度的生物質固廢清潔高效
燃氣能源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為
資環學院王黎教授、馮濤教授
2007年以來
武科大一共獲得20項國家科技成果獎
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二等獎14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
優秀教授,在科研世界探索
王黎教授是武科大香濤學者、二級教授、環境汙染綠色控制與修復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生物燃料電池、汙染物超快催化轉化、生態環境安全與能源工程等研究工作;馮濤教授是武科大資源環境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環境功能材料、水汙染控制、礦業經濟環保等領域的研究。
30年深耕,變廢為寶
本次獲獎專案主要涉及兩位教授在生物質固廢清潔領域的研究。三十年來,王黎教授團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針對我國廢棄有機汙染物利用問題,創新綠色汙染物資源化和能源化技術,解決了一些特殊生物質垃圾資源化、能源化和規模化利用的難題,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王黎教授表示,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與西方不同,餐廚垃圾水分和有機質含量高,易酸化、腐敗、發酵和發臭,並滋生強烈感染性的致病菌。傳統的堆肥、焚燒、填埋方法容易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造成環境二次汙染;而王黎教授團隊主張的厭氧發酵(沼氣發酵)的處理方式,是透過各類微生物的分解代謝,可嚴格控制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和處理,杜絕二次汙染的風險。此外,此項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城市垃圾、禽畜糞便、農作物處理等領域,研究價值高。
同時,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標準不斷提高,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大力發展和運用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迫在眉睫。僅僅乾淨處理這些廢棄有機汙染物已不能滿足我國當下的需求,如何“廢物變電”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其中,王黎教授團隊將這些廢棄有機汙染物轉化為電能等清潔能源的技術——超快催化-環境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綠色汙染物轉化淨化理論技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這一技術可以快速將環境中有機汙染物質降解轉化為二氧化碳和電能,可以在消除環境汙染的同時發電產能,是未來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的重要綠色途徑之一。該技術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也是此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重要支撐之一。此技術填補了國內外在此領域的空白,並奠定了王黎教授團隊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對於接下來的研究,王黎教授表示,他和他的團隊將進一步推動“廢物再利用”研究,不僅能“變廢為電”,還要“變廢為寶”。透過進一步研究,將已被嚴格控制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合物:醫用膠布、不乾膠、聚酯瓶等可降解的生活日用品和工業用品。
關於國家三大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習慣說的“國家三大獎”。此外,還包括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及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在提名制實施以前,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三大獎的授獎率保持在30%左右。2020年三大獎透過專案進一步減少,授獎率下降至14.9%。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