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收治了一位40歲的男患者,手裡拿著在當地醫院做的冠狀動脈CTA,報告顯示:冠狀動脈重度狹窄!
“前後矛盾”的醫院檢查
這個患者是在單位體檢時發現心電圖“T波倒置”,當地醫院的醫生懷疑有“心肌缺血”,便讓他做了一個冠狀動脈CTA,結果還真發現了“重度狹窄”,於是建議住院做心臟造影,甚至還要下支架。
可是,患者平時並沒有心臟不舒服的症狀,自己十分疑惑,便來到上級醫院想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醫生向患者解釋道:沒有心臟症狀,冠脈CTA卻提示重度狹窄,確實很奇怪,所以進一步行心臟造影檢查十分必要。但是,究竟下不下支架,咱得透過造影才能決定,冠脈CTA就不夠級別了。
於是,患者辦理了住院。第二天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血管狹窄只有50%!只是剛剛達到冠心病的診斷標準,更談不上下支架!
患者的“疑惑”
患者一聽不用下支架雖然很高興,但也十分疑惑: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冠脈CTA也報了重度狹窄,為什麼心臟造影卻輕得多?到底是誰出了錯?
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患者都遇到過這個問題。雖然都是心臟病的檢查手段,但是心電圖、冠狀動脈CTA、心臟造影,這三種檢查的結果往往“自相矛盾”。我們應該相信誰?又該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檢查方法?我們來一探究竟:
一、“不太準”的心電圖
有很多朋友在體檢時發現“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情況,因而被懷疑心肌缺血。
其實,心電圖只是一項“篩查”手段,除了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這些有特異心電圖表現的疾病,醫生不會僅憑一張心電圖就確診冠心病,更重要的是結合患者的症狀表現。
因為心電圖的波形容易受外界影響,即使是健康人,性別差異、肥胖甚至緊張也會造成類似心肌缺血的ST-T波形異常,往往這種異常是持續不變的,當真正發生心肌缺血時,心電圖的會出現明顯的“動態”變化。所以,醫生在看你的心電圖時,還會問“有沒有以前的心電圖”來做對比。
二、時常“犯錯”的冠狀動脈CTA
當心電圖出現異常,但是患者的不適症狀又不典型,醫生難以確診時,冠脈CTA就派上了用場。
冠脈CTA和心臟造影一樣,都是可以直接看到冠狀動脈狹窄情況的影像學檢查。
冠脈CTA相當於給心血管做了一次CT,可以發現血管的鈣化和狹窄。並且它快速——來了就能做、便宜——一千元左右、不需住院,是冠心病篩查的重要方法,但是它也有一個致命缺點:準確性略差。
當冠脈CTA顯示未見異常時,醫生可以排除冠心病;但是,當存在狹窄病變時,受心率、偽差、鈣化等影響,狹窄的程度就難以精確判斷了。通常醫生把握這樣的尺度:
- 1.冠脈CTA顯示輕度狹窄,我們可以放心地選擇藥物治療;
- 2.但是顯示中度以上狹窄時,就必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因為實際血管狹窄情況“會輕也會重”。
三、最後“拍板”的心臟造影
心臟造影,也就是冠狀動脈造影。它才是冠狀動脈檢查的“金標準”,最終決定是否需要植入支架等介入治療。
當醫生高度懷疑患者為冠心病時,便會建議進行心臟造影檢查。接受該項檢查需住院,術前要完善心臟超聲、肝腎功能、心功能、甲狀腺功能在內的一系列檢查,明確沒有手術禁忌後方可進行。
發現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不要怕,赴專業的心內科就診,因為你的“病”不一定是真的!
我是心血管內科張醫生,如果喜歡我的科普文章,就請點贊吧!還可以轉發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關注我還可以看到更多心臟病的健康知識!#長城心血管健康周##非常病例#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