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主任、杭州華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駱建軍領銜完成的“固態儲存控制器晶片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近年來,我國晶片技術不斷提升,積體電路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在這個領域,駱建軍帶領團隊十年磨一劍,給中國資料儲存和資訊保安帶來了一系列“中國芯”。
如何在固態儲存控制器晶片領域創造出一片天空?天目新聞記者採訪到駱建軍。
中國“芯”,中國造
作為半導體核心產品,積體電路應用廣泛,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積體電路被稱為電子科技產品的“心臟”。駱建軍團隊研發的固態儲存控制器晶片,就是電腦硬碟的“心臟”。
2000年以前,由於我國積體電路起步晚、發展慢,大多產品的核心技術都受制於人,電腦硬碟也不例外。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微電子專科班出身的畢業生,駱建軍曾師從中國半導體著名專家鄧先燦,接受過系統紮實的學習。畢業以後,他在東方通訊從事產品研發,並在2001年去美國矽谷工作,不久,在美國開始晶片設計方面的創業,逐步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產業化經驗。
2011年,駱建軍帶領團隊回到杭州,建立了華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研發資料儲存和資訊保安領域的積體電路晶片。事實上,本次獲獎團隊的核心成員除了駱建軍之外,樊凌雁博士、樓向雄博士都是鄧先燦教授的學生。他說,這是一個兩代人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成果。
有賴於從學生時代起的經驗積澱,在杭州紮根後,駱建軍很快帶領團隊取得了技術突破,當年9月便成功推出SD/TF卡主控晶片、MMC/eMMC主控晶片,後者被鑑定為“我國第一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eMMC片上系統晶片”。
2012年6月,華瀾微SATA固態硬碟主控晶片誕生,成為我國第一顆自主設計的固態硬碟控制器晶片。當時,主持鑑定的專家倪光南院士評價道:“這是從構思、設計、驗證、加工、測試、生產、應用……地地道道自主產權的‘中國芯’。” 這枚晶片讓華瀾微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固態硬碟(SSD)控制器產品的公司之一。
中國研,世界銷
駱建軍團隊的成就,很快就在業界傳開了。
2013年,母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拋來橄欖枝,整體引進駱建軍團隊,建立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與華瀾微方向一致,打造晶片設計產學研高地。
有了新的舞臺,駱建軍團隊在固態硬碟的研發上不斷佔領新高地。2014年,團隊推出支援5TB容量固態硬碟的控制器晶片及硬碟產品,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業界同期固態硬碟的容量最大隻有2TB,“而現在,我們已經能做到20T,始終保持業界領先。” 駱建軍說。
駱建軍及團隊在研發上高歌猛進,在應用推廣上卻並非一帆風順。
初創業時,國記憶體儲產業還處於萌芽狀態,很多投資者對此一竅不通。聽聞駱建軍團隊做的是固態硬碟,甚至有人會問他是否有“液體硬碟”,這讓他哭笑不得。
在各級政府的支援下,駱建軍團隊得以繼續深耕,並延伸發展了固態硬碟的加密業務。駱建軍介紹,“很多安全加密技術都是用軟體加密,容易被木馬病毒破解,但我們在硬體上加密,很難破解。”
這種特性使得團隊研發的產品在加密安全這一細分市場上獨佔鰲頭,“全球市場上加密的電腦硬碟、行動硬碟、隨身碟,相當一部分是我們的控制器晶片”。駱建軍說。
掌握了大資料儲存、安全加密儲存等核心晶片技術,駱建軍帶領的華瀾微和研究中心一躍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上具有特色解決方案能力的儲存控制器技術團隊。如今,團隊研發的控制器晶片也出口給歐美國家,國際儲存主流廠家都是其合作伙伴或者客戶。
穩步走,與日進
積體電路核心技術,不僅需要長期積累,更需要與日俱進。“(在這個行業)三年不進步,我們就要落後了,但至少到現在為止,這十年我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駱建軍不無驕傲地說。
目前,駱建軍團隊已經解決了消費級電子裝置等硬碟的國產化問題,接下來,他們將轉向研究企業級硬碟儲存問題,“怎麼把幾萬個、幾十萬個硬碟管理起來,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這項工程,晶片更為複雜、工程更為浩大。” 駱建軍說。
這種交換擴充套件的大型晶片,既需要具備很快的傳輸速度,又要能滿足遠端的災難備份等高可靠的要求。為了打造這方面的硬科技,華瀾微預備將其陣列的控制器晶片直接瞄準升級到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各大網際網路雲端儲存系統、資料中心都在朝這個方向演變,這是未來的資料儲存硬核科技高地。駱建軍表示:“我們現在做的東西不是全世界第一名、最具創造性的,而是要解決發達國家有、而中國沒有的問題。”
目前,華瀾微已經是儲存產業的隱形冠軍企業,正在努力掌握全方位的數碼儲存控制器晶片技術,打造中國的硬碟產業基地、大資料硬碟陣列產業基地,以晶片級的硬核科技夯實浙江省的大資料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