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新聞
紅網時刻11月4日訊(記者 何青 通訊員 譚浩)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1月3日上午在北京舉行,共有30項農林領域成果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這些成果裡,不乏有湖南農業科技人的身影。
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柏連陽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糧食作物主要雜草抗藥性治理關鍵技術與應用”專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柏連陽教授為第一完成人。
榮譽的背後,離不開柏連陽教授等人“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不懈努力。33年來,柏連陽一直致力於雜草科學研究,針對我國農田雜草發生面積廣、危害隱蔽性強、防控難度大等生產難題,系統開展了雜草生物學及防控技術研究。他解析了稗草抗草甘膦機理和成災機制等科學問題,研發了系列多靶標除草劑和植物源安全劑,研創了高活性低成本一次性化學除草、雜草抗藥性高效精準治理、生態控草等關鍵技術,構建了農田雜草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
他帶領的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雜草防控創新團隊,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雜草學研究團隊,授權發明專利23項,研發的26個除草劑產品均獲國家農藥登記,團隊技術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據悉,這次獲獎的“糧食作物主要雜草抗藥性治理關鍵技術與應用”專案,主要完成單位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青島清原抗性雜草防治有限公司、湖南農業大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農業大學、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經歷了20年持續攻關。
柏連陽表示,該專案針對我國糧食作物抗藥性雜草種類多、抗藥性機制和田間進化規律不明確、抗藥性早期快速檢測技術及抗藥性治理技術缺乏等問題,揭示了主要雜草抗藥性新機制和田間進化規律,突破了雜草抗藥性早期快速檢測的技術瓶頸並率先建立了監測平臺,研創了“快速檢測-析因尋靶-對靶施藥”為核心的雜草抗藥性治理關鍵技術體系並在生產中大面積應用,治理雜草抗藥性效果顯著,有效延緩了我國雜草抗藥性的發展。
此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項文化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一項科技成果“南方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多功能經營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成果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牽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作為主要完成單位,依託會同杉木林國家生態站,在亞熱帶植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功能關係及調控技術、杉木人工林大徑級木材培育和固碳提升技術體系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突破,為保護湖南省天然林生物多樣性、提升杉木人工林質量以及實現林業的“碳中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項文化介紹,該成果針對南方典型低效人工純林和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提質增效、協同提升木材生產與多種生態功能的關鍵技術問題,歷時20餘年長期定位研究和經營實踐,首次建立了基於樹種多樣性及特定功能樹種組配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多功能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突破了長期以來南方森林單一用材林經營的侷限性,以及低質低效人工林改培與珍貴樹種大徑材培育中的多項技術瓶頸;解決了退化次生林結構調整與多功能快速恢復的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南方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森林經營轉型升級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履約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本文來自【紅網-時刻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