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釋,人類的衰老來自於dna端粒體的縮短,最後導致細胞無法分裂,最後走向個體的死亡。
這樣看來,人類的衰老可能是不可逆的,這是我們人類認知裡毋庸置疑的。但是,科學最崇尚的精神就是不迷信任何真理或者定律,所有的基礎論,也都是相對的,包括時空相對,時間相對,那麼我們的意識是否也是相對的呢?
這裡做一種假說,有一隻螞蟻,被帶到了太空,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後來這隻螞蟻被送回地球,假設它去跟同類去描述它所看到的,同類會相信它麼?
這就像宗教的起源一樣,少數的開悟者,修為,意識層超越了人類的傳統認知,然後開始給其它人講解,佈道,開悟,但是很多人沒有他的經歷,也沒有到達那個層次,就會懷疑,甚至嘲笑。這裡,就出現了一天規律,那就是人類的所有認知,方大看,都是錯誤的,只能是階段性的,也就是我們在低維度所有的認知都只是假象。
就像我們看待衰老,出生,死亡,我們在這種認知裡喜怒哀樂,其實,在高維度,這只不過是一剎那的,不真實的,甚至虛幻的。
那麼意識的反作用真的可以改變客觀存在,或者客觀規律麼?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在堅信一件事情,意識的能量會不斷累積,直到達到一定的量變標準,我們所期待的奇蹟就會出現。這看似偶然,其實,確是意識積累一定程度的必然。
我們內心強烈渴望的,我們才配擁有,這是稻盛和夫70參悟的一條規律,後來他信奉佛教。因為,宗教裡有太多神奇的地方。
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得不到,這些苦難,得不到解脫,其實,都是我們被經驗主義所遮蓋。一切的變化都在向合理轉化,我們順著能量,我們就會變得快樂,如果違背規律,我們就是痛苦,疾病,衰老,死亡都是,我們不迴避,而是依存,接納,我們的意識就會神奇的主導這些,佛說,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形的色,只是意識的折射,我們的五蘊都是空的,宗教的很多理念,都能應用到心理學。
它完全可以更好的服務我們,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年輕,更豁達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