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5日訊(記者朱佳琦 通訊員汪慧)當前,湖北省正加快建立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在東湖科學城的核心區域,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夙夜匪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貢獻戰略性科技力量。
為挖掘這些“創新動力源”苦練內功、高質量發展的故事,今起,特別推出“創新引擎 領航未來”系列報道,走進國家級創新平臺,解密東湖科學城“光芯屏端網”萬億叢集崛起背後的戰略支撐。
在位於武漢未來科技城的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賙濟、李培根、柳百成、丁漢和譚建榮等5位院士組建起陣容豪華的首席科學家團隊。2018年9月,創新中心在武漢落戶,是我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一步。
近年來,我國啟動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方面開展創新技術研發。目前,該中心聚集多位院士、專家和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為提升我國數字化智慧化製造技術貢獻力量。
近日,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自主研製的“兩機”複雜曲面零件加工數控程式設計CAM軟體Turboworks、數字化測量裝備PowerBlade、柔性力控磨拋裝置PFCD三款國產自主可控產品在第十三屆珠海國際航展亮相,受到業界極大關注。
“這是兩機關鍵零部件先進製造技術創新團隊圍繞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實現的一系列技術突破。”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總經理彭芳瑜教授介紹,創新中心以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導向,肩負著為我國高效高品質製造提供核心工業軟體與核心工藝裝備的使命,聚集鐳射與新型顯示等裝備、機器人化裝備的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化升級、核心工業軟體三大工程。
圖說: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總經理彭芳瑜教授。
截至9月30日,創新中心牽頭或參與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4項,其中工信部高質量發展專項7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3項、省市攻關專案4項……從2018年9月落戶到現在,短短三年時間,創新中心聚焦三大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突破最核心的工藝,研製出來的裝備和國外採用的是不一樣的技術路線,相當於這不是‘彎道超車’,而是‘開道超車’。”彭教授介紹道,圍繞大型光學曲面的超精密加工、高功率厚板的鐳射焊接,以及可捲曲的柔性電子屏的核心工藝和裝備上,創新中心的技術路線不是簡單地延續國外工藝,是牢牢依託高校科研力量在核心工藝上有所突破。
圖說: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自主研製的“兩機”PowerBlade複雜曲面數字化測量機。
今年10月,國內首臺(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顯示噴印製造裝備正式下線。該裝備歷時15年,以自主研發的電流體噴印技術為基礎,已實現“印刷顯示高解析度噴印技術與裝備”的千萬級成果轉化,並與TCL、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合作成立國內首家新型顯示噴印裝備公司。
此外,機器人化裝備的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化升級工程方面,創新中心攻克了機器人移動加工、全場景感知測量、多機器人協同控制等機器人自律加工關鍵技術,並建立起多機器人協同自律加工新模式。
35歲的創新中心智慧所總工程師周林博士介紹,不久前,團隊歷時多年研發的“大型水輪機在位機器人修復加工裝備”已下線,並在長江流域某知名水電站進行了應用。
圖說:中試車間裡的1:1水輪機模型。
大型水輪機轉輪直徑達到10米以上,重達上千噸。維修時,要先把上游水攔住,下到數十米深的機坑內,站在檢修排架上進行施工。傳統的人工修復,即便5—6個作業人員同時鑽進去施工,也至少需要幹1個星期,而且現場施工環境十分惡劣,不利於作業人員職業健康,修復精度也難以保證。
而這套機器人在位修復裝備,能夠縮短修復時間,且修復精度高,一致性好。彭教授談到,創新中心依託“公司+聯盟+網路”的模式組建和執行,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得益於這種全新的科創生態模式。
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中心執行中建立起了能形成“貼近式服務”的網路,針對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汽車、航天火箭軌道交通、能源重大裝備等國家戰略支柱行業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發展重大需求,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融深度融合,構建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跨界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彭芳瑜表示,希望透過這種模式,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建設成為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領域科技力量的重要節點。
為應對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變革,搶佔全球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2016年起,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承載國家使命,相繼應運而生,成為推動我國邁向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錨定科技創新高地,除了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中心,未來科技城還匯聚著2家國家創新中心。
圖說:國家先進儲存產業創新中心落地未來科技城。
2018年,國家先進儲存產業創新中心獲得國家工信部批覆,中心透過引進培育高階科研人才和團隊,加快晶片全流程智慧化製造和國產化程序,著力構建以晶片為基礎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鏈,打造積體電路“產業航母”。
今年4月,國家數字建造與安全技術創新中心(籌)透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論證,選址光谷科學島。中心由丁烈雲院士領銜,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清華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以及中建、中交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共同組建,將瞄準數字建造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集中攻關,推動我國傳統工程建造產業轉型升級。
圖說: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當前,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正如火如荼。這些創新中心作為東湖科學城創新能力建設的國家級創新軍團,將透過加快建設高階能創新平臺,開展高水平科技攻關,產出一批高價值科技成果,成為東湖科學城的戰略性科技引擎。
【編輯:肖翩】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