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壽光的古八景之中,也就只有“宋臺神釜”的咼宋臺還殘存著部分臺基。其它景物或天災或人禍,已經淹沒於滄海桑田了。
關於咼宋臺,民國壽光縣誌是這樣記載的:“過宋臺在今縣城南十五里,命名之義無所考。臺前數十武,相傳古神人埋一巨釜於下,湮塞海眼。故宋臺神釜為八景之一”。
看看!今人寫的“咼宋臺”民國壽光縣誌記載的是“過宋臺”。依我的理解我還是傾向於“過宋臺”的寫法或說法。咼宋臺北有“金馬寨”、有“金駙馬冢”有“七村營城”,此地為宋、金戰場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有人說咼宋臺的外形是兩層構造,臺基上小下大似“咼”。(哪個臺基不是上小下大?難道還有上大下小的土臺?估計那是雨傘☂)認為“咼宋臺”的名字來歷就是外形像“咼”的宋臺,我覺得這種說法太膚淺,是“望文生義”。(望字生形)
過的繁體字是“過”,嘉慶壽光縣誌關於咼宋臺的記載,一會兒是“過宋臺”,一會兒是“咼宋臺”,也很混亂。既然古人都沒弄明白“過宋”、“咼宋”的來歷,我們也就不必為這一方土臺費心勞神了。
壽光境內的土埠高臺不少,但能保留到現在的不多,消失原因基本是經歷兩個過程(或運動)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田改造,大興水利。二是八十年代的村莊規劃,建築取土。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蔬菜大棚的興起,土地利用到了極致,加快了土埠高臺的“蠶食”。好在隨著人們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及政府的重視、資金的投入,近幾年這種“蠶食”“盜挖”現象得到了遏制。(咼宋臺上安了監控,也是一種有效的震懾)
咼宋臺,是一處商周遺址,文化層深達四、五米,層層疊疊。上世紀八十年代,省文物考古所進行過試掘,採集文物數百件,有銅器、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貝幣等。(部分文物存放於壽光博物館)1977年12月,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咼宋臺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光“國保”僅此一處)
咼宋檯曆史厚重,也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感受四季輪迴,憑弔古人舊事。
咼宋臺對我來說,一年都要登上那麼一兩次,今年夏天來過,前幾天又去,時隔兩個月又有了變化。臺基下鋪上了草皮,臺南建起了“咼宋臺文史游園”。門樓、石刻、廣場、長廊……就連路邊的公路上也用油漆噴上了咼宋臺的“出土文物”,讓人耳目一新。
暮秋時節,我看見,巍巍高臺,千年風霜,文史游園,恬靜安詳……
(壽光老卜圖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