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女子自學植物染為漢服染色 復原古詩詞中的絢麗色彩
近日,一名博主釋出的採集四季草木為漢服染色的影片走紅。影片畫面唯美,主人公用植物染出的衣服古典雅緻,斑斕絢麗,引來不少網友讚歎:“有返璞歸真之感。”紫牛頭條記者聯絡到影片的釋出者,她是一位80後的雲南女子,網名“棲藍”。因為熱愛植物染,她自學研究這項傳統技藝6年,花了兩年時間採摘四季鮮花、野草等原材料,在白色布匹上染出中國傳統色彩,製作成漢服。她說:“我把這些古詩詞裡的色彩染出來,穿在身上,感覺這些古詩裡描述的色彩真正鮮活了起來。”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閆春旭 笪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女子採集四季草木為漢服染色
拍攝百餘條影片走紅
紫牛新聞記者看到,網上走紅的影片分為《春之染》《夏之染》《秋之染》《冬之染》四個篇章,主要介紹了“棲藍”在這兩年裡用不同的植物染出了不同的顏色。她採集的草木除了鼠麴草、野艾、密蒙花、萬壽菊外,還有灰灰菜、荷葉、梭梭草、虎杖、松樹皮等。
影片中每一個場景都可以找到一首描寫顏色的古詩相對應。“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棲藍”身著藍衫和杏黃裙,用香墨勾畫出彎彎的眉毛,將胭脂淡淡地塗在臉上,彷彿古詩中的人物。
《春之染》介紹道,春暖花開,“棲藍”和女兒到田野裡去,三月金燦燦的鼠麴草和密蒙花、四月茂盛的灰灰菜都是很好的染料。在《夏之染》裡,她又用松樹皮和松針為原料,給衣服染色。
《秋之染》中說道,秋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染布的好時節。金黃的萬壽菊、隨處可見的梭梭草、水邊的鳳仙花、山林裡的梔子,都是很好的染料。
“棲藍”在過去兩年時間裡採集了數十種草木,拍攝了百餘條影片,收穫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用6年時間自學植物染
體驗詩詞裡的色彩美感
揚子晚報紫牛頭條記者採訪瞭解到,“棲藍”是一名80後雲南女子。2009年,學語言的她從北京一所高校畢業,前往深圳從事茶葉相關工作。因為自小喜愛鄉村生活,2011年,她搬到了深圳梧桐山居住。同時,在深圳福田經營一家小茶室。
因為平時有較多閒暇時間,她開始研究用各種植物染色,染了絲巾掛在茶室裡售賣。2018年,她乾脆把茶室搬到了山裡,同時開始自己製作白坯衣服,再染色。2019年秋,她嘗試拍攝短影片。2020年,她帶著孩子回到了雲南鄉村,繼續著自己的植物染事業。
“棲藍”至今記得,小時候過節,母親會摘一些野菜染成彩色糯米飯。她說,母親用天然植物染出來的彩色糯米飯,是她童年裡最美味的食物。可能正是這樣的成長背景指引她走上了探索植物染的道路。2015年,“棲藍”偶然看了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古都》,被裡面有關植物染的畫面打動,“當時覺得植物染出的顏色太漂亮了,就去網上搜了相關資訊,發現原來我們祖先幾千年前就開始用植物染色了,一下激起了我的興趣。”
“棲藍”告訴記者,6年前國內鑽研植物染的人不多,她從網上搜集資料,買來書,靠自學摸索植物染的工藝技法,“第一次看到自己染出的成品,感覺古詩詞活了!忽然明白‘揉藍衫子杏黃裙’究竟是什麼樣的了。”
2018年,“棲藍”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植物染上來,成立了工作室,工作室的名字也是“棲藍”,意思是“詩意地棲息在一片藍色的柔媚中”。2020年,她回到雲南鄉村,把自己試驗彩染的過程記錄下來,想把古詩詞裡的色彩之美,透過短影片方式,分享給更多人。
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
想做中國傳統服飾的植物染色卡
“你知道用枇杷葉做染料會出現肉粉色嗎?”“棲藍”告訴記者,在她的試驗經歷中,一般樹葉染出的顏色都是黃色,最近無意中拿了枇杷葉做試驗,沒想到竟染出了粉色。現在,她一有空就會去田裡轉一轉,看看這個季節哪些植物可以用來染色。
在“棲藍”看來,用植物染出的漢服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她向記者介紹,用同一種植物、同一種染料、同樣的劑量和同樣的布料會染出不同的顏色,“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就像在田裡隨處可見艾草,如果在夏季採摘,染出來的布料顏色偏綠;如果在秋季採摘,染出來的布料顏色偏黃。”
“植物染就是這樣,把田邊隨處可見的野草拿來染色,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像變魔法一樣,嘗試的過程充滿了驚喜。”正因為很難控制顏色的穩定性,“棲藍”也發現用植物染的衣服是不能夠量產的,“製作一件衣服要用兩週到兩年不等的時間,需要根據季節、天氣調整染色的進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植物彩染要用真絲去染,顏色會漂亮一些,但相對來說色牢度、顏色的穩定性沒有那麼高,會導致試錯的成本高昂。”“棲藍”表示,化學染可以複製成千上萬件同樣的衣服,但植物染出的衣服只有一件,它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它的美感所在。
經過長達六年的實踐摸索,“棲藍”逐漸有了一套自己的染色方法。目前,她在嘗試做中國傳統服飾植物染色卡,梳理不同植物在不同的媒染劑作用下,能夠在不同的布料上染出什麼樣的顏色。雖然這個工作在短期內很難完成,但“棲藍”仍在堅持。
家人並不看好這份工作
女兒的陪伴是她最大的動力
遠離城市的喧囂,住在山裡的“棲藍”過著非常忙碌的生活。由於植物染費手工、費時間、成本很高,很難商品化,“棲藍”也坦言,自己的家人其實並不看好這份工作。“棲藍”表示,在爺爺奶奶一輩人眼中,“用草木染布匹,是沒有讀過書的人都會幹的事,一個大學生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呢?”
對於家人的不解,“棲藍”看得很開,“我沒有想過要說服他們,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選擇了我熱愛的工作,並且想要堅持下去。”她說,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植物染是怎麼回事,“我想透過我的努力,復原古詩中的絢麗色彩,讓人看到中國傳統染色技藝的美。”
對於“棲藍”來說,能夠在大山深處堅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有女兒的陪伴。她拍影片的時候,女兒會在一旁幫忙,“媽媽,你幫我做的衣服我想染成這個顏色,你什麼時候染,我也要和你一起染。”
“棲藍”說:“女兒每次穿上我做的漢服後,都特別開心,孩子喜歡這個東西,還嚷嚷著要我再給她做一件。”
未來,“棲藍”想搬去大理一個小鎮,繼續做她喜愛的植物染,“植物染出的色彩真的太美好了,以後我想繼續從古詩詞和文學作品中尋找靈感,嘗試去染出更多的色彩。”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