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一筆的古城正已慢慢褪去往日那繁華的影子,展示給人們的只有高樓遍地的現代城市樣貌。各種充滿著時代氣息的古建築、老房子,都在城市化程序中被無情的拋棄。有人說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有人說這是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孰是孰非很難鑑定。不過在我看來,能代表一座城的歷史和文化,不是鋼筋水泥打造的高樓,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古建,因為它是歷史的見證,更能述說一座城市的文化,就比如我今天要說的揚州丁家灣。
拍攝於江蘇省揚州市。
說到揚州,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李白那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那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景緻,不僅流傳了千年,也刻畫在了無數人的腦海中。所以每當人們提起揚州,就與詩情畫意、古色古香、文化濃郁等詞語聯絡在一起。讓人嚮往,讓人痴迷。
確實,揚州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曆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中國運河第一城”等諸多美譽。揚州地處長江中下游,交通便捷、物產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在過去的二千多年時間裡,經歷了通曆式的繁華,被稱為富甲天下之地。
然而進入新時代後,揚州與國內眾多的歷史名城一樣,進入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現代化高樓林立成為主旋律,留給我們那純正的老揚州味道似乎是越來越少。那麼哪裡才能看到曾經的老揚州味道呢?跟我來,在這裡,丁家灣。
當你走進揚州時,領略了瘦西湖的美景,品嚐了揚州眾多的美食,感受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獨特文化後,那麼我建議你去位於廣陵區的丁家灣走走。一座完整保留的城中老城,青石板的路、青磚砌的牆、黑瓦蓋的房、還有那難得一見的老手藝。
古路、古建、古樹、古井、古牆門,這是最富煙火氣的揚州老巷子。磨得有些光亮的石板路,被無數人撫摸的磚牆,以及被繩子勒出深深凹痕的古井口......經過上百年歲月的洗禮,造就了揚州最富煙火氣息的老巷子,有著現代建築無法比擬的美。在這裡你能看到百年前揚州城的樣子,彷彿是一座活著的歷史博物館,讓人更好地、更直觀地瞭解揚州。
整個丁家灣是由兩條長長的街道相交,組成一個大大的“丁”字形,所以當地人就稱其為丁家灣。街道很長,但又不寬,騎個電瓶車、三輪車的沒什麼問題,但是小轎車就過不去了,這也是恰到好處。當你走在街道上時,偶爾能遇上騎著腳踏車的居民,卻看不到汽車的身影,這也讓老街變得更加的原始淳樸,也少了現代城市的一份喧囂感。
走在街上,街道兩側時常會有各種小鋪子,理髮店、裁縫鋪、木匠鋪、燒餅店、油條攤、修車攤等,這些都是幾代人曾給的記憶。店鋪都不大,大多是本地人為營生所開,一代接一代才傳承至今,這是一種手藝,更是一種文化。
鋪子的門還是老式的小塊門板,早上開門營業前一塊塊拆下,晚上關門時再一塊塊裝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儀式。透過鋪門,一位頭髮花白的大爺正在做裁縫活,這樣的畫面對於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是很少能見到的。然而在過去,裁縫大師傅基本都是男人,對於這位大爺來說,他是對這份手藝的一種堅守。
當然,丁家灣能完好儲存至今,除了市井生活,還有許許多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在揚州輝煌的歷史中,鹽商絕對是其中的締造者之一。這些富甲天下的鹽商積累了鉅額的財富,為揚州的富庶與繁華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留下了眾多的豪宅府邸。
位於丁家灣118號的“四岸公所”,在歷史上可是相當的有名氣。在清朝時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的食用鹽都需從兩淮鹽區漕運,而這些省份的鹽商都聚集於此,“四岸公所”就成為了定價、供、產、運,銷等事的商議地。這樣的地方,其豪華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丁家灣的歷史、文化與故事遠遠不止我所寫的這些,那需要你慢慢地去走、靜靜地去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