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刀舞,景頗語稱“閃欠戈”,是景頗族極具特色的男子民間舞蹈,流傳久遠、分佈廣泛,具有景頗族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特點。它準確地體現了景頗族爽直熱情,粗獷豪放,愛憎分明,萬眾一心,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民族精神、民族氣質和民族性格。
2006年,景頗族刀舞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頗族與長刀
景頗族是個崇尚武力的民族,無論男女老幼,皆潛移默化地從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中浸透了尚武神精。
景頗族的長刀,不僅是一種裝飾品,也是生產、生活和抗敵自衛的工具、武器,還是記載和貯存景頗族民族文化的寶庫。
歷史上長刀是景頗族的主要生產工具。當時景頗族主要耕種旱地,使用“砍倒燒光”、“輪歇丟荒”等“刀耕火種”的技術。至於其它生產工具,也都是用長刀製作出來的竹、木器具。因此,長刀是景頗族生產力的標誌。在景頗族的《布滾戈舞》中,透過形象的動作,再現了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過程,從砍地、燒地、播種、作物生長、到防止獸害保護農作物等全過程,使人可以一目瞭然地體驗到長刀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景頗族刀舞的分類
功能性質
按其功能性質的角度來分類,可分為慶祝性刀舞、娛樂性長刀舞及祭典性刀舞。慶祝性刀舞僅在祝捷、慶豐收、婚禮、進新房及節日時跳。娛樂性刀舞通常只在閒暇時或勞動之餘在田間地頭即興跳。祭典性刀舞又可分為出征刀、祭祖刀舞及喪葬刀舞等。
使用數目
按使用道具長刀的數目來分類,有單刀舞、雙刀舞、三刀舞、四刀舞(單人持四刀,其中兩把時而挾於腋窩,時而挾在膝窩)據說尚有六刀和十刀舞,即為使用六和十把飛刀,顯然,它們已融合了雜技技巧。
參與人數
按參與跳舞的人數來分類,有單人刀舞、雙人刀舞……小集體刀舞、大集體刀舞。個體與小集體刀舞的基本特點是:動作複雜,速度變化快,較為活潑自由,技巧高,難度大。其舞蹈語彙通常流於簡單的對生活、生產與戰鬥格殺的模仿。其基本程式為:獲得了一把長刀,愛不釋手,如獲珍寶,急不可待地尋磨石磨刀,以手指觸覺試刀刃鋒利否?取頭髮搭在刀口上吹氣試刀刃鋒利否?以歡愉的心情模仿長刀的用途,主要是要防身與進擊的武打招式。步伐靈活,主要有挪、跳、騰等動作。上身動作主要有閃、轉等。
大集體刀舞因受參加舞蹈的人員多,個人素質不一等客觀原因的制約,其特點是動作簡單,速度變化慢,較為簡單。參加舞蹈者一律右手接刀柄,刀刃向前,踏著鼓點僅用手腕之力左右轉動刀身。其主要的動作變化在於下身擺動,腳步的停頓、向前、向左、向右與向後移動,但無論如何,腳步始終是穩健地向前方邁進。這種大型集體刀舞更能展示景頗人雄渾磅礴的陽剛之美。
音樂與伴奏樂器
景頗族刀舞的伴奏樂器有:竹笛、象腳鼓、鋩鑼、洞巴、木鼓等。其伴奏樂曲,是以跳躍歡快的文崩旋律來表現的。文崩是景頗人民喜愛的一種樂器,即景頗族竹笛,流傳於隴川、盈江、瑞麗一帶,其笛身較短,音孔有六個,沒有笛膜,發音清亮、曲調優美歡快,有獨特風格。
不同種類的刀舞也有著不同的伴奏音樂。其中,出征刀舞音樂具有號召性;狩獵刀舞,音樂特點為剛強、有狠勁,以混合節奏為主;喜慶刀舞多出現在目瑙縱歌中的集體舞,因此其伴奏音樂與目瑙縱歌的音樂相同,伴奏樂器以管絃樂器為主,音樂節奏自始至終沒有變化,為進行曲式,但是在旋律上有變化,音樂喜慶歡快。
象腳鼓
目瑙縱歌
景頗族刀舞的社會功能
舉凡民族節日、祭典和婚喪儀式等,都有刀舞的內容。民族節日為刀舞提供時間和場所,刀舞亦能使節日增輝,日久不衰。
景頗刀舞雖系舞蹈,卻包容了武道的精華,是二者絕妙地融合。它既有舞蹈的情感植入的表演,又有武道中臨場發揮的娛樂性質的花刀表演。刀舞不僅可以起到鍛鍊民族體魄的作用,還能起到訓練士兵,培訓生產勞動技藝之目的。
刀舞伴隨著景頗族社會經濟、文化與軍事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漸進的成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又反過來促進了人們的審美功能的形成與發展。
結語
景頗族刀舞是在生產、生活及鬥爭中形成的粗獷而優美的舞蹈藝術。景頗族刀舞與景頗原始先民的生產、宗教、戰爭等民俗密不可分。它再現了景頗族先民的生產、宗教及戰爭,曲折地反映了景頗族先民同自然和社會的鬥爭史,不但具有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折射出景頗人的傳奇歷史和別具風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