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均可儲存。
《養育男孩》的讀書筆記基本上都在圖中了,如果家有女兒,我推薦合著《養育女孩》一起讀,會有1+1大於2的效果,篇幅有限,下本分享《養育女孩》的讀書筆記。
《養育男孩》整體上可以算一本育兒科普書,但是我更想把它分類為到“教育觀念”。因為書中多次提及的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我提倡老爸帶娃的原因,除了能增益家庭關係以外,更深層的原因是爸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自信心、自控力和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對家庭、對爸爸而言,這可能是比書中知識更重要的啟迪。
藉此機會,再討論一個篇外話題:談談我如何看待“母親守門效應”。
研究指出,母親更容易受到“社會觀念”的綁架,這種陳舊的社會觀念將“好媽媽”的標準與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學習等各方面的“成績”深度捆綁。
很少有女性可以脫離這種充滿壓力的評判“標準”,它將女性推向另一個極端:無法容忍孩子接受“不合格”照料方式。
這種限制性信念和行為對父親教養投入的負向阻礙作用,表現出關門的特徵,即稱為“母親守門效應”。
雖然這個研究是在西方社會中發現的,但是我們可以明顯體會到我們的社會中同樣的老舊觀念,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就把照顧家庭和孩子主動分為內的那一塊。
於是我們通常會看到爸爸可以為了賺錢加班而犧牲親子相處的時間,哪怕回到家裡也可以加班或玩遊戲,因為“分內”的責任已經完成,而“分外”任務自然就會顯得興趣缺缺。
但其實隨著社會進步,女性的獨立地位也在受到認可,與之帶來的工作機會反而變成媽媽們工作帶娃兩手抓。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社會有一種觀點,拿“母親守門效應”作為“老爸不喜歡帶娃”的藉口。這完全屬於斷章取義,違背了研究者的初衷。
在原本充滿壓力的評判“標準”中再加一條“媽媽的不願放手”,在媽媽的身份認同上再壓一座道德高山。
或許“母親守門效應”應該換個名字叫“父親放棄效應”,會有不錯的警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