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說,她們夫妻吵架已成家常便飯,慘烈程度外人無法想象。
他們五歲的女兒,哇哇大哭地站在他們中間苦苦哀求:你們別吵了,求求你們別吵了,爸爸,你就別說了,媽媽再說,你也別說了。
忽然就喚醒了童年那些慘痛的記憶:希望用哭聲引來奶奶或者鄰居勸架,父母吵完架後,家裡的空氣都是凝滯的,自己儘量小心翼翼地不出聲響,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又會引發一陣暴怒,以及好幾天都是讓人無法預知的餘震,人在課堂上內心卻一直在擔心:媽媽會不會離家出走或者尋死?
家庭本該是讓孩子學會愛與包容之地,最後都成了他們早早見識人間至親如何互相傷害的修羅場。
如果說,以前的婚姻因為都是相親認識無法保證情投意合而吵架,那麼,自由戀愛的當代人為何也在婚姻中做困獸之鬥?
01 不同的生活方式是無法彌合的裂縫
人們會用三觀不合來形容彼此之間的巨大分歧,但是“三觀”這個詞終歸太抽象,但是生活方式是大家最為熟悉都有直觀感觸的。
大到生活裡需不需要創造節日的儀式感,旅行時住民宿還是酒店,孩子是走傳統教育路線還是上國際學校,小到牙膏從根部擠還是從中間擠,內褲和襪子能不能用洗衣機洗,事事都在零敲碎打著婚姻。
不幸的婚姻都是早有徵兆。
同事曾經說過自己的一個真實經歷,前男友曾經在一個情人節送了她一大束玫瑰,她還未來得及開心,對方就甩給了她一句話:讓你裝逼的成本越來越高了!
她整個人瞬間如墜冰窖,手裡的一大束玫瑰花更是是一束刺手的荊棘,在這之前,她想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也被男友看成是裝逼。
只是想做點讓自己開心的事,認為情人節禮物是一種表達愛意的方式,對方卻認為那是作為秀給別人看!
那位同事後來終於和前男友分手了,契機是她答應男友正月去給男生的奶奶過生日,但是卻不巧趕上了自己家裡的長輩過世不能赴約,前男友很惡毒地質問她:死人重要還是活人重要?
她是幸運的,至少在婚前就看出來了兩個人三觀不合,可是很多人往往都要在婚後才能發現。
在熱戀中,彼此都把對方當做心尖上的人,會有意識地隱藏自己的缺點,以及刻意地遷就對方,戀愛時可以遷就,並不代表婚姻裡也會。
現代人太忙,忙的只剩下微信上的彼此問候,加班後匆匆忙忙的一頓飯,來不及好好地相處, 可能因為單身太久、可能因為年齡到了對方的條件剛好合適、又或者是因為某個契機而結婚了,問題都還來不及充分地暴露出來。
有人說,在結婚之前一定要一起去旅行一次,回來之後要麼分道揚鑣要麼長相廝守,更有甚者說,一起裝修一次,更能看出來雙方到底合適不合適。
總結成一句話,儘量一起合作一些複雜的、不能簡單做決定的、週期長一點的事情,考驗雙方到底是不是真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能夠契合。
畢竟,決定後半生命運的婚姻,怎麼謹慎都不為過。
02 不對等的付出與成長讓雙方越來越疏遠
好的婚姻,既要有風花雪月的情思,也要有面對煙火人間的能力。
即便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已久,從戀愛到婚姻,仍然是切換到了迥異的軌道。從前只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婚後,要為家庭裡每一個成員、為更長遠的生活負責,說直白一點就是雙方要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
一個女生能夠接受裸婚,不是甘於一無所有,而是相信眼前這個人不會一直如此。一個男生在戀愛時會認為女生的粗心大意是可愛,但是他終歸不願意一生都做個保姆。
婚前一遇挫折就拍桌子裸辭看可以被看作是少年血性,但是婚後還這樣就是不負責任;戀愛時,一擲千金只為雙方開心是浪漫,但是婚後卻要為應對未來風險做好長遠的規劃和準備。
有太多的人在婚後放棄了自我成長,許多人一旦結婚就進入了一個心理上的舒適區:不再管理自己的形象,不再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明明知道職業生涯已經危機四伏卻仍然心存僥倖得過且過。
從人性的角度來講,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投入產出比,我為家裡貢獻了這麼多,我也應該得到一些什麼,而付出少的那一個,也要有理由享受這個成果才可以。
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我的閨蜜,為了供兩套房貸長期加班到半夜,反觀她老公,幾年如一日守著一份薪資都不能按時發的工作,卻在家務事和照顧孩子上與她斤斤計較。
所謂的成長,並不僅限於獲得更高的職務賺得更高的薪資,也可以是人格上更加成熟包容,成為對方的精神依靠,也可以是擁有圓滿處理家庭事務甚至家族事務的能力,讓對方節省一些心力。
就像古人的琴瑟和鳴也是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基礎至上,每個人都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家庭需要每個成員的維護和付出,更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更好的伴侶以及好的婚姻,可以允許一個人慢一點,但是不能忍受一個人故步自封。
03 解決問題的目標優先於想贏的心態
吵架,是一種極端的溝通方式,每一次吵架都是積怨已久,但是究其根本,我們只是想解決問題,希望對方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或者商討出合理的方式。
也許是我們從小隻見過互相嘲諷貶低的溝通方式,或者是日常不屑於溝通只等到情緒積累到了爆發點才去溝通,最後每一次溝通都發展成了吵架。
很多人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都是:我已經和你說過很多次了……話說出來的確是很解氣,但是也很激化矛盾,最後發現雙方都想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你聲音大,我就比你聲音更大,你戳我的痛處,我就扒你的陳年傷疤。
解決問題的初衷變成了我要吵贏你!
人類的大腦很懶,每次都想循著相同的路徑去解決問題,吵架會成為一種習慣,直到對方只要想發表意見,無論態度如何,另外一方都能渾身戒備。
只要不想離婚,總要有一個人先做出改變,不要等到問題來臨時才去溝通,可以選擇一個氣氛相對緩和的時機,也可以專門約一個時間來溝通,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想解決問題的動機,避免讓對方覺得自己在找茬。
溝通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看起來是無懈可擊的鐵板一塊,那樣的姿態是在明確地暗示對方:問題都是你的,我現在要糾正你。一個活生生的人,本身就是有瑕疵的、有點脆弱的,也需要對方去諒解的。
再好的態度也難免會發展成互相指責,如果都變成自我檢討的方式,自我檢討的時候也一定要誠懇,不要把“欲揚先抑”作為一種手段,那樣對方也能看出來你自我批評時的言不由衷。
不要指望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每一次的溝通都要聚焦在核心問題上,也不要去追根溯源,”是你先這樣的....“,”那你之前還如何如何.......“,諸如此類的話術都是在把對話引向另外一場爭吵。
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限於兩人之間的單獨溝通,婚姻不需要他人做裁判,其他家人的在場,會讓雙方都陷於對“面子“的執著。
最後要說,婚姻僅僅是自己的事情,僅僅是夫妻雙方的事情,不要指望別人的介入,不要指望用孩子來化解婚姻的矛盾,更不要讓孩子做兩人的裁判,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濟於事,還會讓孩子日後重演你的婚姻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