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和介紹
十二代酷睿採用Intel最新的10nm ESF工藝,首次採用效能和能效核心混合X86架構,並和微軟實現了深度合作,在Windows 11系統中可以更好調動不同核心協調工作,更加帶來了PCIE 5.0和DDR5記憶體的首發支援,IPC效能綜合提升了19%,當然CPU針腳介面也變成了LGA 1700,上一代的Z590主機板也就當然不適用了。
硬核手上拿到了最高階的十二代酷睿i9-12900K,除此之外,就用十一代酷睿i9-11900K作為對比來看看提升到底有多大吧,下面介紹一下本次測試的部分硬體,可以瞭解下賣點和特性,如果覺得沒必要跳過看對比測試即可。
PU就不需要露臉了,直接看主機板吧,這次選擇了華碩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定位是玩家國度中的電競流派,採用經典ROG辨識度極高的紅黑包裝,下方羅列了Z690晶片組的一些特性,比如說支援WiFi 6E、為Windows 11適配、支援DDR5以及PCIE 5.0等。
上一代相比,這款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採用了全新ID外觀設計,但相同的理念都是打造電競風格,最明顯的一點是I/O裝甲上採用亞克力材質導光層,ROG LOGO並分割成不同平面,RGB燈效立體效果也就更強。
這款主機板屬於中高階梯階,自然就是擁有四根DDR5記憶體插槽,基本上只有入門級或個別Z690主機板才會配備DDR4,官方稱最高支援雙通道DDR5-6400 Mhz(OC),支援英特爾X.M.P 3.0規範,最大容量128GB。
Z690-E GAMING WIFI是ROG STRIX系列裡面的旗艦型號,自然用料是最好的,供電模組採用18+1供電規格,每一組能承受90A,並且配備碩大的VRM散熱裝甲+內建熱管設計,即便搭配最高階的i9-12900K也是毫無壓力。
雙8Pin ProCool II高強度外接電源介面,有利於延長主機板和介面壽命,可以承受超過600W的CPU供電。
主機板下半部分就是全覆蓋散熱裝甲了,從上往下說起,首先第一根帶金屬加固的就是支援PCI-E 5.0X16,通道來源於十二代酷睿,第二根支援PCI-E 4.0X16,通常是給配件中的ROG HYPER M.2 CARD擴充套件使用,第三根支援PCI-E 3.0X4模式,擴充套件其他非核心裝置使用。另外可以看到一個比較超前的設計,那就是第一個M.2插槽居然是帶熱管輔助的,畢竟是支援PCIE 5.0X4這種未來可期的SSD。
在很多實際情況中,玩家可能會夠不著PCI-E插槽的卡扣,從而導致難以拆卸顯示卡,只要你裝機次數足夠多,這個問題就反映越多,本次Z690晶片組的ROG和ROG STRIX系列大部分都擁有一個貼心的小設計—ROG顯示卡易拆鍵,其實它的原理很簡單,可為什麼現在才出現呢?所以說明玩家反饋真的很重要。
主機板上的M.2插槽有三組,第一組是支援PCI-E 5.0X4的,帶有導熱墊設計,而第二組位於左下方,支援PCIE 4.0X4,也帶有導熱墊,第三組同樣支援PCIE 4.0X4,不過沒有導熱墊。每一組M.2介面均採用卡扣免螺絲設計,非常人性化。
配件中的關鍵—ROG HYPER M.2 CARD擴充套件卡,是單槽設計,外殼是一塊金屬材質的覆蓋件,被動散熱也是很強。
ROG HYPER M.2 CARD使用四顆螺絲固定,拆開之後發現是支援兩組M.2插槽的,規格最高都是PCI-E 4.0X4,也帶有導熱墊設計。
主機板I/O介面,比較特別之處是擁有兩組Type-C介面,一組是支援USB 3.2 GEN 2X2,另一組是USB 3.2 GEN 2。USB Type A有兩組USB 3.2 GEN2、四組USB 3.2 GEN 1以及四組USB 2.0介面,除此之外Z690已經全面支援Wi-Fi 6E無線網路,功能鍵方面帶有BIOS FlashBack以及Clear CMOS兩個。
既然是測試最頂級的酷睿i9-12900K,那麼自然就搭配360mm規格的水冷,這次選擇的是九州風神堡壘360EX WHITE,包裝還是GAME STROM獨特的綠灰色,官方宣傳最重要的賣點是獨家支援動態平衡防漏液技術,通俗來說就是不會漏液,當然這也需要玩家用時間來驗證。
水冷頭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鏡面設計,外殼部分是純白色的,並且附有一圈導光層設計,這款水冷透過一個客製化LOGO降低成本的方式,來達到一種類似LCD螢幕的效果。
客製化LOGO設計很巧妙,周圍一圈都是透明導光層,中間只要安裝一片LOGO片就能達到RGB客製化效果,配件中準備了額外一片,可以自行添置自己喜歡的LOGO(貼紙)。
本身這款水冷不是新上市的,所以是不支援LGA 1700,其實就是孔距不一樣而已,不過只需要透過廠家申請就沒問題了,大多數散熱器廠商都會免費提供LGA 1700新扣具,這方面玩家不用擔心。
既然處理器是酷睿i9級別,那麼就選擇最高階的RTX 3080 Ti進行搭配吧,索泰旗下有三款RTX 3080 Ti在主賣,這次就使用了PGF OC旗艦系列,它在供電用料、散熱規模和GPU體質上無疑是最好的,當然PGF系列價格也是更高的,
索泰RTX 3080 Ti PGF OC從外觀延續了"排骨飯"的設計風格,採用銀黑灰三種顏色混合搭配,顯得力量感和線條感很強,它採用了16+3相SEP供電非常奢華,ARGB燈光區域大面積覆蓋顯示卡正面,包括PGF的LOGO字眼,一點不浮誇屬於點綴式的RGB效果
金屬背板區域,採用主流方方正正的造型,在尾部保留了一個環形ARGB燈效便於側裝展示,背面PCB上的Power Boost晶片是索泰旗艦的傳統特色,可以進一步增強供電穩定性。
側面看著就覺得很厚實,層次感也很豐富,索泰RTX 3080 Ti PGF OC破天荒地提供了三個8pin供電介面,不僅因為配合其豪華的供電體系,更重要是它擁有更高的功耗上限以及更大的超頻空間。
影片介面擁有三個DP 1.4a以及一個HDMI 2.1介面,最有意義就是支援HDMI 2.1,整卡長度達到31釐米,並且屬於越肩設計,玩家需要注意相容性啦。
部有一定的包邊保護處理,索泰RTX 3080 Ti PGF OC內部採用8根6mm複合熱管,這樣的設計促使它成為三槽厚度的顯示卡,在同級RTX 3080 Ti產品中散熱用料也是屬於頂級上流的水平。
於i9-12900K+RTX 3080 Ti這樣的頂級配置,那麼電源品質也不能落下,這次測試選擇了振華LEADEX G 1000W,振華本身就是老牌電源廠商,也是很多品牌的代工廠,加上產品擁有10年質保妥妥的穩當。
源採用LLC半橋+DC-DC的主流架構,日系電容+定製版英飛凌MOS,100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單路+12V可以實現999.6W的輸出功率,91.23%轉換效率比較接近白金認證,高配置也可以堅持環保節能的理念。電源長度達到200mm,裝機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相容性。
LEADEX G 1000W採用14CM雙滾珠風扇,並且支援ECO節能溫控,透過使用背面的小開關,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靜音或者散熱優先,這也是大部分中高階電源的標誌功能了。
LEADEX G全系列都採用振華獨有的九宮格模組介面,除了主機板線材以外其他一律通用,在接線和理線的時候就方便多了,並且介面是水晶透明設計的,介面工作時從內部會泛出白光,這一款LEADEX G應該是最早在電源燈光上做文章的產品。
九州風神堡壘360EX WHITE 鏡面RGB效果
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主機板,I/O裝甲上亞克力材質的RGB效果,
索泰RTX 3080 Ti PGF OC的正面ARGB燈效有一種賽博朋克的味道
上機測試
Intel十二代酷睿處理器採用硬體執行緒排程器協助自身的混合架構,尤其是和最新Windows 11已經實現深度的軟硬協調,這次測試也是使用最新的Windows 11 21H2版本來配合,估摸實際使用感受和Windows 10應該差別不會很大,至少在前期是這樣。
CPU-Z規格圖,左邊是上一代酷睿i9-11900K,右邊是十二代酷睿i9-12900K,且不論擁有DDR5和PCI-E 5.0這兩項戰未來的技術,光是核心數量翻倍,IPC效能大幅提升就很香了,畢竟都是非常接近5K的發售價格,只是時間點上相差了大半年,加上受顯示卡行情長期影響,玩家做這一波等等黨可是非常理智且勝利。
CPU-Z跑分,單單來看單執行緒效能,上一代i9-11900K擠爆牙膏也只才超越ZEN 3一些,這一代i9-12900K完全巔峰的狀態,直接飆升至827分,相比之下提升足足有20%之多,多執行緒效能會和5950X相差一點,其實超頻一下就能解決的事情。
CINEBENCH R20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跑分,i9-12900K相較於11900K分別提升是25%和77%
CINEBENCH R23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跑分,i9-12900K相較於11900K分別提升是23%和81%
CINEBENCH這個專案一直可是AMD的強項,i9-12900K在這方面提升非常大,核心數量翻倍,多執行緒提升是肯定的,但相較於對標的5950X也是毫不示弱的,至少在Windows 11上確實是這樣,而單執行緒效能就是這一代的亮眼點,基本打遍無敵手。
加測一個生產力專案V-Ray Benchmark,這款軟體是比較出名的渲染引擎,i9-12900K會略低於5950X,也許是受執行緒數量影響,但是預估差距也只有10%,而相比i9-11900K還是提升太多了,就完全是兩個量級的生產力工具。
3DMARK物理測試之前,先執行一下TIME SPY壓力測試,最終這款RTX 3080 Ti PGF OC是以98.8%的成績透過,最高頻率達到1950Mhz(平均也是1900Mhz左右),最高溫度達到77℃,畢竟它是400W功耗上限比一般非公要高,GDDR6X視訊記憶體溫度稍微高點達到84.8℃,風扇噪聲感覺完全能接受,最高轉速在2000RPM左右。
Fire Strike專案,i9-11900K物理分數為27576,i9-12900K物理分數為40522
Time Spy專案,i9-11900K物理分數為12580,i9-12900K物理分數為18169
Time Spy Extreme專案,i9-11900K物理分數為5937,i9-12900K物理分數為9252
在3DMARK不同專案中,i9-12900K領先幅度大致上達到了50%,而且確實在Windows 11系統上跑分會高一點,可能對於這種混合架構排程會好很多,不過關鍵還是得看具體遊戲具體最佳化吧,以下是五款不同型別的遊戲在2K解析度中的對比,非1080P解析度那種極端情況,但也很能說明這一代的實質提升了。
《CSGO》2K解析度最高畫質,i9-11900K平均幀數為385fps,i9-12900K平均幀數為497fps,提升幅度達到了29%,原本這款遊戲AMD ZEN 3處理器絕對優勢專案,i9-12900K超凡的單核效能也成功把頭把交椅奪回來了,另外仔細看OSD資訊,可以發現後面八顆能效核心完全是不負載遊戲,說明系統執行緒排程性很好。
《騎馬與砍殺2》2K解析度非常高畫質,i9-11900K平均幀數為135fps,i9-12900K平均幀數為183fps,提升幅度更是達到了35%,這款遊戲本身就依賴核心和執行緒數量,且單核效能也很重要,所以才有著如此誇張的表現差異。
《全面戰爭:三國》2K解析度預設極高畫質,i9-11900K平均幀數為105fps,i9-12900K平均幀數為110fps,這款遊戲本身就是依賴顯示卡多一些,所以提升也只有5%左右。
《絕地求生》2K解析度三項超高(抗鋸齒、材質和可視距離),其他非常低,120渲染比例,i9-11900K平均幀數為253fps,i9-12900K平均幀數為320fps,提升幅度達到26%,再次可以充分體現i9-12900K單核效能的遊戲,可以確定已經超越AMD ZEN 3全家,並且其實和使用DDR5-5200這樣的高頻記憶體沒有關係,畢竟記憶體延遲比DDR4還要高很多,只是記憶體頻寬暴漲而已。
最後一款遊戲,《漫威銀河護衛隊》2K解析度預設極高畫質,i9-11900K平均幀數為144fps,i9-12900K平均幀數為173fps,提升幅度達到20%,這款遊戲其實對顯示卡要求並不是特別高,所以也是依賴一定CPU效能,並且它可是一款新遊戲來的。
總結
十二代酷睿被稱之革命性的X86架構,在i9-12900K身上體現了淋漓盡致,又重新回到了那個單核王者之位,在遊戲中相比上一代提升明顯,尤其是對於那些電競和網遊來說,發燒遊戲玩家必備,除了這些,還搭載了PCI-E 5.0和DDR5這些超前的技術,不過目前DDR5量產情況一般,估計得要些時間才能普及。如果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來個支援下再好不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