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中最尷尬的一個人是誰?
毫無疑問就是戴安娜了。
作為一個外國來的媳婦,她最晚進入康家,與康家其他三媳婦的交往也不深,哪怕是和後進門的黃菲相比,她的戲份也很少。最後,她離婚後連帶兒子也一同消失在了康家,可以說是最慘的康家媳婦了。
戴安娜是來自美國的洋人美女,昌盛街最耀眼的“外來媳婦”。
她所代表的的是當時中國人所認知的外國人的形象,有著不錯的學識和素養,性格方面也是比較直來直去的,很有原則但容易較真。
當然戴安娜也入鄉隨俗,對於康家這種大家庭式的相處模式也是認可的,同時又會很積極參與到家庭事務討論和街道公益事務中去。不過終究沒有克服文化上的差異,和康家上上下下都有點“水土不服”的矛盾。
戴安娜和康祈祖的離婚也是康家中最前衛的,就是覺得不愛了就放手,並且還能夠繼續成為朋友。
很多人覺得戴安娜和康祈祖的離婚是遲早的事情,其實編劇很早就在醞釀兩人的離婚,早在第四部的時候就開始了,可以說是郝蓮露的堅持讓康家再一次的離婚來得晚了一點。
戴安娜郝蓮露的中國傳奇故事
戴安娜的飾演者郝蓮露在中國的經歷可以說是傳奇。
1990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讀書的郝蓮露因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而萌生了想去中國看一看的想法。
兩年後,她透過德國政府文化交流機構頒發的獎學金來到北京大學攻讀普通話與古漢語。
因為學習能力強,加上又是學語言學出身,郝蓮露能夠花了一個星期學了別人一學期修的課程。所以她能夠熟練地掌握五門語言,“我學語言一般都會從理論系統入手看書,音標、語法、音調,我會系統學習,絕不迷信所謂的只是語境。”她就是透過普通話和粵語的對照音調學會粵語。
郝蓮露在北京的時候,很快就適應了中國的生活,她喜歡那時候中國淳樸的感覺。
郝蓮露在中國的成名其實也得益於她極強的語言天賦,她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和澳門衛視等電視臺主持過節目,並多次參加央視和一些地方臺的春節晚會。
在北京的時候,師從相聲大師丁廣泉,她算是為數不多在中國走紅的外國人。
對於走紅這件事情,郝蓮露一直看得很淡,“其實我沒什麼野心,我自己也不是有特別深的功底。所以當時紅了就紅了。現在這樣就很好。”
她不喜歡參加活動,所以一般都會宅在家裡看書。
她自己也預想了如果沒有成為藝人,她覺得自己應該是在大學裡搞研究。“我喜歡看書。”
從北京到廣州,郝蓮露也是順勢而為。
當時在全國已經有點名氣的郝蓮露在廣東主持一檔旅遊節目。憑藉一口“洋粵語”,她成為《外來媳婦本地郎》裡“戴安娜”的扮演者,迅速被廣東人所熟悉。
對於自己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走紅,郝蓮露看得很淡。她只是個劇組“成員”,談不上啥明星。整個劇組是從不同的單位抽調人來演出,固定時間去拍片子。其餘時間各有各忙。上下兩集一般花費幾天時間,很歡樂。
而在不拍戲的時候,她會接一些商業演出或者雙語主持、配音。
如今的郝蓮露為了家庭慢慢地不再演戲了。
郝蓮露的婚姻生活:做中國媳婦26年,全職在家教孩子
郝蓮露的婚姻生活在很多人看來有點門不當戶不對。尤其是在她成名之後。
郝蓮露嫁給了一位北京的的哥,王宏業。
當時郝蓮露對北京還不熟悉,王宏業帶著她四處遊玩,每到一處,王宏業都充當導遊,耐心講解。就這樣子,兩人熟悉了起來,也就處成了男女朋友。
每次出去吃飯,王宏業都主動買單。在國外習慣AA的郝蓮露覺得不好意思,就會在桌子底下偷偷塞錢給他。郝蓮露說:“我知道他兜裡沒錢,但又不能讓他沒面子。”
三年後,郝蓮露結束了北大的學習,她也決定嫁給這個北京男人。這段跨國戀並沒有想象中的容易和浪漫。一邊是傳統的老北京家庭,一邊是受西方教育成長的西方女性。很多時候都會有觀念上的衝突。
不過,愛就是包容。雖然王宏業從不說“我愛你”這樣的話,但他都是把愛放在每一件做的事情上面。婚後,郝蓮露來廣州工作,王宏業也追隨而來,把家安在廣州。
婚後兩人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外來媳婦本地郎》中飾演過嬰幼兒時候的康保羅,後來這個角色由謝恩代替了。
戴安娜的兩個小孩她都選擇自己在家教。她覺得中國填鴨式的教育只注重成績而不關心實際的功用性。“你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說什麼,想什麼,這樣不行。”
而她自己的教學方式就是跟孩子交流,講背景和內容,跟著書本學,在生活中學,透過做手工也可以學。
當然,老人家很不能理解這件事,在教育內卷嚴重的中國,大家都在搶好學校,為的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但對郝蓮露來說,孩子在家學習這件事情,是沒得商量的。
郝蓮露對待婚姻的態度一直都是尊重對方。
“全世界的男人都一樣,需要被重視需要被尊重。在家裡給他這個位置,女人要做的是,聽他說話協助他。”郝蓮露說。所以當得知丈夫要開牛雜店的時候,郝蓮露大力支援,而在往後的日子裡,除非丈夫說,不然她絕口不問。
兩人相愛26年,平凡但幸福。
現在的郝蓮露已經沒有了明星的光環,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裡教孩子和做家務。她覺得這樣就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