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的繪本閱讀時間,因為沒有好好排隊,糖豆被老師從一群小朋友中拎到一邊罰站十多分鐘,一直到解散後自由活動,糖豆才自己跑開。飯後的遊戲時間,糖豆被安排單獨坐在一張長條桌的一端,轉來轉去看別的小朋友分成組玩耍。過了一會兒,糖豆直接起身走到離他最近那個小組和小朋友玩了起來。玩了兩下,又蹦跳著回來把自己的凳子搬到了他們那邊。剛坐下,一直在旁邊的老師走了過來,把糖豆的凳子搬回了原處,糖豆也耷拉著頭走了回來。
我心裡有些不舒服。
就因為沒有好好排隊,罰站之後,還要被和小朋友隔開來。這種懲罰是不是太過了?
當媽的,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或者疑似受委屈。
跟豆爹說,“糖豆一定很難過,我的孩子我知道,他的那個樣子就是傷心的樣子。”
“是他犯錯在先,老師沒必要針對一個5歲的小朋友吧。”
“是,他犯錯了。但是懲罰是不是不能過度?罰站十多分鐘我能接受,為什麼還要孤立他?這樣很可能對一個小朋友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啊。”
“可能老師覺得他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吧。”
“什麼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馬上跟老師說'我錯了',如果不說,就叫沒有認識到?必須要立竿見影馬上認錯馬上低頭才叫接受了教育?”
“小孩子嘛,犯錯受罰不是很正常嗎?你太誇張了,哪裡就造成心理創傷了?”
“你不懂你不懂,我從小到大經常被同學孤立排擠,那種感覺太難受了,我覺得我都有心理陰影,何況糖豆還那麼小,這種事怎麼可能對心理沒有絲毫影響?”
“影響歸影響,也到不了創傷的程度。你要是不放心,晚上可以問下兒子,也可以跟老師電話溝通啊,沒必要這會兒反應這麼激烈啊。”
我:……
算了,沒有人懂我,我不想說了。
晚上,糖豆告訴我,老師不讓他和小朋友玩,說著還癟起小嘴,眨巴了幾下眼睛,哭了。我心疼地把小孩摟進懷裡,哄著他說,“嗯,媽媽知道了,我的寶貝委屈了。”我的話剛落,糖豆忍不住大聲地哭起來,“是呀,老師這樣做真的讓我傷心了,都把我弄哭了。”
晚上打通了老師的電話,先問了糖豆最近的表現,然後委婉說起了今天下午的事。老師說她確實沒有讓糖豆和小朋友坐一起。理由是糖豆自己淘氣,把自己的桌子跟別的小朋友拉開了距離,並且在老師的要求下也不同意拉回去,還說不要跟別的小朋友坐一起。所以當後來他又要跟小朋友湊一起的時候,老師就阻止了,讓他為自己的話承擔後果。
聽完老師的話,我放下了心,覺得這種處理方式沒什麼問題。
晚上,我和豆爹又聊起這件事。
一方面,我當然知道小孩子會犯錯,犯錯就要教育,這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詞。糖豆的性格,作為媽媽我也很瞭解。和同齡的小朋友比起來,他說話做事顯得有些“成熟”,有時候並不怎麼聽大人的話,還會說:“你不要安排我,我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前的幼兒園,老師覺得這是糖豆的特點,只要用適合的方法去引導,並不需要被“特別”關注甚至改變。但在現在這個幼兒園,老師覺得糖豆想法太多,跟集體不同步,老師要為此付出額外的精力,所以三番五次跟我打電話表示糖豆需要更嚴厲的“管教”。
作為媽媽,我希望糖豆能成長為一個會獨立思考,能自主決定自己人生的人。但他畢竟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之中,當然也需要遵守規則。所以在“自主”和“聽話”之間,怎麼去拿捏尺度,常常讓我感嘆“好難”!
好在,成長不是一夕之間,雖然困難,雖然難免焦慮,但只要朝著對的方向一直努力,我想結果一定不會太壞。我知道成長就是跌跌撞撞踉踉蹌蹌,但我也總想為他多擋一些風浪。寫到這裡又突然覺得,或許接下來,我也要學著去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