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跟家人微信影片,聽說正在上二年級的侄子,學校組織抽血體檢,但醫院出檢驗結果時沒有他的名字,原來他當時躲起來了,沒有去抽血。
家裡人聽了之後,鬨堂大笑,用似誇非誇的語氣說:“你真是聰明!”
第二天,侄子他爸帶他去打預防針,他爸在家人微信群裡發了一個侄子準備打針的小影片。
一個護士握著侄子瘦小如柴的左手臂,正在給他做思想工作。侄子則坐在床沿上嗚咽,即使戴著口罩也掩飾不住他無助與害怕的神情。
可正在拍影片的他爸,語氣裡只有不耐煩。
家裡人看了這個小影片後,也紛紛笑話侄子:“都長這麼大了,打針還哭,班裡頭有幾個像你這樣哭的?”
可我們都不是他,不能感同身受他面對“扎針”時的恐懼,就好比,我們大人生病了需要做手術,在上手術檯前的那種緊張感,而這種感覺是其他人體會不到的。
可能孩子這些不屑一顧的小事,在我們大人眼裡只會當做一個笑話來閒談。
但我們大人有沒有問過孩子,他們是怎麼想的?再回想我們的小時候,是不是同樣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而我們當時的感受又是怎麼樣的?
我們大人也是從小孩長大的,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可能都淡忘了自己年幼那會感到害怕時的無助。
而當現在,這種無助出現在我們孩子身上時,我們卻渾然不知,甚至無意中助長了孩子的懼怕情緒。
對於這種處在恐懼中的孩子,我們大人不能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他們,認為抽血打針都是小事。
我們可以看到,在醫院輸液室,很多小孩打針時會哭得聲嘶力竭,而有的則一邊嚎哭一邊拼命地掙脫家長的手腳夾攻。一個人恐懼到什麼程度才會爆發如此極端的情緒?
其實,孩子的思想很單純,還不會理性地思考,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表現出來的只是當時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當孩子因為這些“小事”感到害怕的時候,如果我們大人不理解與鼓勵他們,反而責備或者譏笑,這樣,除了會給孩子增添多一種不好的情緒體驗,並無其它益處。
但可惜的是,在當代,仍有家長持著“棍棒下出孝子”的舊教育理念,為了讓孩子順從自己,甚至用打罵來威脅孩子。
而更可悲的是,當孩子在這樣的威迫下,聽話地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了,部分大人還會為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感到驕傲。但可知,小孩只是因為恐懼而屈服罷了。
然而,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在如何正確地陪伴孩子成長這一方面,或許我們大人更應該學習。
那麼,孩子怎樣才不會因為抽血打針而感到害怕呢?如果你有經驗或者建議,歡迎留言區分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點個贊吧[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