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週末回家,遇到孩子輕微感冒,吃藥又成了飯後必須面對的難題,有小孩的應該都知道,一歲多這個年齡讓她吃藥需要費盡心思,甚至很多時候需要多人配合,一個人捏鼻子,一個人拿著吸管往嘴裡塞進去之後趕快把藥擠出來,三番五次,孩子掙扎的到處是藥,做父母的也累的不行。
週五晚上我們又一次嘗試了連哄帶騙外加捏鼻子之後,實在無能為力,無意中對孩子說了一句:“要不然寶寶自己拿著吸管吃藥好吧?”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同樣那些藥她不再排斥,在我們的幫助下,她自己拿著吸管,然後放進嘴裡擠進去,隨後還開心的不得了,再然後兩天,我們只是不斷幫她掌握用吸管吃藥的幾個步驟,“吸藥,鬆開,放在嘴裡擠”,每次吃藥就變得輕鬆快樂了。
這個無意的舉動,讓我感觸頗深。更加驗證了我對管理思路的堅持——激發天性。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大家的天性是:都願意為自己認可的事情進行投入和嘗試,都排斥強壓給自己的種種,你要我做和我想做是兩個本質的區別。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其實只是一個發心的問題,你相信不相信他自己可以做好,直接決定了接下來的行動,不相信的人會將管理變成要求和監督,相信的人會讓管理激發主動性並適當輔導。
拿工作舉例,領導A想要某業務員做一個分享,這時候他說:“小王,本週的例會需要你做個分享,自己準備一下,到時候提前發我看看,這可是咱們部門這個月的工作任務”,是不是小王心裡會想:“哪這麼多事兒,總是給我安排任務,煩。”而領導B是這麼說的:“小王,近段時間大家都覺得你XX事兒做的比較好,也都想聽聽你是怎麼做的,週六晨會你給大家做一個分享吧?”同樣的一件事,只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就解決了是我讓你做,還是激發你想要去做的意願性問題。解決了意願問題,我們再解決方法的問題就很簡單了。我認為這就是天性,成年人只會努力做自己認可的事,極少會認可做被動安排的事兒。
所以,管理是要“捏鼻子”還是要去鼓勵大家自己拿“吸管”呢?小小分享,希望對你也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