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為了領會這三句話的深刻內涵,我們向立德立功立言的陽明先生請教。
第1句話,天命之謂性。字面上,我們理解就是天命就是天性,可是天性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學習陽明先生的教誨我們逐漸明白了,“天命之謂性”,在這裡可以補上一個字,“天命之謂吾性”,吾就是我的意思。“天命之謂吾性”,為什麼加這一個字呢?儒家一直在講天理天道,但我們一直都找不到這個天理他究竟在哪裡。聖賢始終在教誨我們,不能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在我們看來有時候老天爺他也看不見,那些幹了壞事的人不是也掙了好多錢,活的好好的?針對這個千古難題,陽明先生為我們捅破了這一層窗戶紙,給了我們一個大道至簡的答案。陽明先生鄭重的教誨我們,良知即天理。這五個字真是醍醐灌頂,震驚百里啊!“天命之謂吾性”,“良知即天理”,也就是說,當一件事讓你覺得心裡有所不安的時候,這就是良知在看著你,也是天理在警告你。天理和良知是一回事。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終於就能從內心深處把那份僥倖徹底的去除掉了。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會經歷一些很艱難的時刻。有時候人生不如意,往往就是因為一兩個重要的決策出現了失誤,造成了極高的人生成本。小到今天我們和誰去共進午餐,大到換一個崗位,一家公司去就職,這樣的決策背後,是不是也有章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聖賢的教誨,我們明白了,在千變萬化之中有一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也就是說變化的規律不變。只要我們能夠把握住這個不變的規律,就能以不便應萬變。這就好比我們知道了春夏秋冬的變化,根據這個規律來耕種莊稼,就算我們笨一些,也都會有不少的收穫。但如果我們不相信不遵循這個規律,就算我們再聰明也很難種出糧食來。所以在此前,良知是良知,天理是天理,今天我們明白了,良知即天理。從此之後,我們就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因為我們可以透過主宰自己的良知,與天理同頻共振。假如說,你有兩位同事,一位希望多勞多得,另一位希望少勞多得,這時,你的良知就會告訴你,遠離那個少勞多得的人,與那個勤奮努力的人為伍,這時候就是在按良知辦事,也是在按天理行事。依照良知,依照天理去做出決策,是不是很輕鬆自在,充滿自信呢?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就是在說,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
第2句話,率性之謂道。這個問題在500年前,陽明先生的弟子就已經請教過了。“率性之謂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先生說“率性之謂道屬聖人份上事”,也就是唯有聖賢的率性才是道。孔子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距”,真正達至了良知,所以率性而為,走在了道上。準確的說關於道,不是說聖賢有道是一分,我們普通人沒有道是零分。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道,聖人是100分,那麼我們普通人8分、10分、15分不等,只是處在了不同的層面上。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對客戶好,而是真的讀不懂客戶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明明我們都已經非常努力了,但客戶就是不領情還是要離我們而去。那這就說明了我們的道行還不夠高,智慧不夠高,我們能給客戶提供的方案和建議的水平,自然也就是很有限的。如何才能夠擁有更高層面的道,擁有更加清澈的良知呢?下面,我們學習更高層面的良知,那我們就要來學習第3句話。
第3句話,修道之謂教。“修道之謂教”就是在說引領我們如何達致良知。真正能夠幫我們達致良知的其實是功夫,透過功夫去祛除障礙我們良知的不明和貪慾,才能讓自己的道上升到更高的層面。道的層面越高,良知越清澈,意味著我們就越能心明眼亮。假如一個人就是很懶惰,那麼對應著的就是一雙渾濁的眼睛,那麼就算是機會近在眼前,他也抓不住,因為沒有這個能力和本事,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算有機會也早就被別人搶走了。具體練功夫的方法,明天的課堂上為大家呈現。
今天學習的重要內容,
第一,天命之謂性,就是良知即天理。我們有怎樣清澈的良知,便能體會到怎樣深邃的天理。客戶關係的層面不取決於客戶而取決於我們自己。
第二,率性之謂道,是指啟用良知。啟用自己清澈的良知,才能心明眼亮,自然心生萬法,讓我們更有智慧。
第三,修道之謂教,是說達致良知的功夫,唯有下真功夫,才能回到我們原本清澈的良知,進而才能啟用良知。
明天我們繼續學習《中庸》的第三小節。
商業案例
沒人拒絕,你真誠對他好。今天我們學習第2個客戶接觸點:電話邀約,主題是:決定成敗的10秒鐘。
有這樣一個案例,來自湖北的4s店店長何嘉欣近期犯了愁,看著新店開業已經半年了,顧客到店零零星星,嘉欣和幾位員工做起了電話邀約。他們學習了很多話術,但是有的情況仍然是剛撥通電話,就被客戶結束通話,好不容易說上話又被對方問得啞口無言,客戶明明答應上門,結果又沒來。這可怎麼辦?其實關於電話邀約,在國內有一二十年的經驗,在發達國家更是有四五十年的經驗了。這些經驗當然也包含著許多教訓,歸納起來是三個至關重要的關鍵詞,你可務必要記在心裡。這樣三個關鍵詞也稱之為三個基本原則,第一原則是信任,第二原則是價值,第三原則是安心。我們一起重複一遍。第一原則是信任,第二原則是價值,第三原則是安心。
首先看如何建立信任呢?有一位小夥子叫鑫洋,他的第1份工作就是電話邀約。他口才不好,也不懂什麼話術技巧,可他比較實誠,他給自己立了個規矩,只要打邀約電話,就要站起來,穿整齊,態度認真莊嚴,他說這樣做有精神,也尊重客戶,對客戶表達一份真心,自己心裡也踏實。夥伴們,或許你願意學習鑫洋站著打電話的方法,或許不願學。但我想對你說,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能夠為你帶來生意的美德。因為尊重客戶,你將贏得客戶對你的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無價之寶。我們想想疫情那一年農夫山泉的案例,當時人不方便去大超市,農夫山泉一舉在全國各地推出5000多個無人售賣便民點。礦泉水整箱的擺在街邊,然後靠自己拿水,自己掃碼付款。這裡除了人心暖人心,就是彼此的尊重與信任。在危難時期,農夫山泉你信任我,我一定向你展現我是一個值得你信任的人。信任與被信任,尊重與被尊重都是美德。在你心底尊重他人,就有機會贏得他人的信任。
再來說打一通邀約電話,怎樣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尊重呢?假如是陌生電話,對方大體上只會給我們3、5秒的時間視窗,但我們可以努力將其延長到10秒,可說的話不超過30個字。如何講好這30個字呢?第一,說你的名字。先說出你的名字,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尊重自己的名字,所以在說出你自己名字的時候,你更有能量,而這份能量你的顧客會收到。設想一下,一個陌生電話打進來,“謝謝您接聽電話,我是陳東宇。”對方這樣跟你講話,你是否會多給他一些講話的機會呢?很可能你會的。第二,要講肺腑之言。在10秒之內,你講一句肺腑之間,肺腑之言就是心裡話,它不是話術,不是好聽的話,是你心裡的話。所以,要反覆琢磨哪一句話是自己的心裡話,你最想對客戶說什麼,卻對他又有價值了?相信這句話在你的心底裡。以上我們大塊說了第一原則信任。有了信任這個基礎,我們就可以談價值了。這裡有兩個關鍵點,第一,呈現價值要清晰,要把你的內容分成1、2、3,根據心理學原理,這樣第一,第二,第三呈現要點,對客戶是愛護,是尊重,也是對下面內容的期待。有時你只說了兩個,他的內心會去追問第三個是什麼。人啊就是這樣,答應給的東西可不能少。A第二,講話不帶水分。有水分的話給自己減分,你會說,反正我說什麼客戶都會打折扣,所以乾脆多說點。那我們想一想,客戶為什麼打折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還不是惡性迴圈導致的嗎?你加水分,客戶打折客戶打折扣,你又加水分,迴圈往復,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讓雙方都陷入了困境。講到這大家會不會眼前一亮,因為我們找到了癥結所在。癥結是,第一原則缺位,嚴重缺位,缺失信任,所以客戶才將你講的話打折扣。有信任才有價值,才會有第三原則,叫安心。再次,我們再重複一遍這三個原則,第一原則是信任,第二原則是價值,第三原則是愛心。這三原則的比例是40% ,30% ,30%。也就是說信任佔40%,價值佔30%,安心佔30%。
那第三原則,安心是什麼?愛心是安客戶的心,降低他們的風險。若通話即將結束,這個句號沒有畫好就很可惜。也許在最後那一刻客戶放棄了到店計劃。那怎麼使他們安心呢?最要緊的是你要確認客戶所說過的話,你要用他的原話去確認,去重複,去認可。你聽懂了他的話,他就放心安心了。還有一點,表達感謝怎麼感謝?有時感謝變成了客套恭維,讓人渾身不自在起雞皮疙瘩。表達感謝時,要做到有理有據,說話靠譜,是真心實意,不是恭維,否則自己也會很難受,我們的自信就是這樣被摧毀的。
好了,以上三原則在國際上幾十年來經過廣泛實踐,是被再三見證且行之有效的。簡單實用,可謂大道至簡。最後,將邀約電話這個接觸點的方法和心法呈現給大家。
方法:1、鄭重的講出你的名字;2、講話不帶水分;3、表達謝意有理有據。
心法:你的心對方聽得見。
實踐作業:按照上面的方法和心法,將今天接下來要打個電話,爭取成功率提升30%,從當下努力,並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