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文無第一。”就是說,文學作品很難分出個絕對的高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但主觀的評價也很難獲得公認。話雖這麼說,但自古就不乏有人對詩人或詩歌進行排名。
南朝梁鍾嶸的《詩品》開了我國詩歌評論的先河,將漢代至梁代的122位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點評。不過,這只是個大致的分類,並沒有排出個一二三四五來。
後來倒是有幾個評論家根據自己的看法,評出了一些詩歌之最。關於七律第一,就有幾種不同的看法。比如,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推崔顥的《黃鶴樓》為唐人七律第一,而明人胡應麟在《詩藪》中認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另外,他還認為杜甫的《登岳陽樓》是盛唐五律第一。可見他有多麼推崇杜甫。
關於到底哪一首詩排第一,歷來爭論不絕,但古代從來沒有人一首首排下去,做個排行榜。而就在十年前,中華書局居然出版了一本由中南民族大學王兆鵬教授等人編寫的《唐詩排行榜》,排出了唐詩前一百名。
這本書的腰封上赫然寫著“顛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傳統,千百年來第一個唐詩排行榜橫空出世”,非常吸引眼球。不少讀者對這本新奇的書感到好奇,就買來一探究竟,結果卻大失所望。
王兆鵬教授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解釋,這個排行榜是用統計學和傳播學的方法得出來的。即統計古今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論文篇數、文學史入選次數,甚至還包括網路連結數,然後賦予各項指標不同的權重,最後透過計算評出由唐至今最具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前一百首唐詩。
但很多讀者並不買賬,因為這個排行榜不僅顛覆了“文無第一”的傳統,還顛覆了讀者們對唐詩的認知。很多我們覺得很優秀的詩作,排名卻不靠前,甚至根本沒有上榜,而一些冷門詩歌卻上了榜。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詩仙李白排名最靠前的《蜀道難》只排第十,差點就跌出前十了。
有讀者對此打趣道:“李白感到壓力很大,杜甫表示相信作者,王維認為排名神馬都是浮雲,白居易承認奪冠有困難,唐太宗宣佈本人及家屬不參加比賽,駱賓王、王勃表示讓孩兒們折騰去吧!”
這種揶揄還算客氣,而大多數讀者的批評可是毫不客氣。有人不敢相信中華書局居然出了這麼一本無聊的書,說中華書局喝醉了;有人直言此書只有資料價值,對提升文學欣賞品味無益;有人痛批文學專家成了數字的傀儡;還有人懷疑王兆鵬教授因為自己是湖北人就把崔顥的《黃鶴樓》放到了第一……
歸根結底,關於這個排行榜的爭議主要在兩方面。一是該不該用理科的方法來研究文學作品,二是這種看似客觀的方法是否真的科學。
關於第一點,大多數人都覺得不應該,因為資料並不能完全反映作品的藝術水平。其實,王教授的本意也不是以此來評判作品的優劣,而是要反映不同唐詩的影響力和傳播度。這一誤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書名造成,他曾考慮以“唐詩影響力排行榜”為書名,但出版社覺得太學術了,不夠簡明和醒目。
關於第二點,有人覺得這一看似客觀的方法也不完全科學,仍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在賦權上,各項指標的權重大小就很難衡量,完全取決於統計者。不過,王教授表示,他們曾對權重做過幾次調整,但得出的排名結果並無太大差異。
面對批評和指責,王教授在接受採訪時一一作了回應。他說,推出這個排行榜是普及經典的策略和探索,並非大家所認為的惡搞和博眼球。唐詩排行榜不是按照文學標準來排名,而是根據影響力和傳播度來排名。他覺得那些批評者沒有認真看這本書,不是自己在惡搞經典,而是自己被惡搞經典了,他更歡迎理性的批評。
在我看來,這個排行榜也不是沒有一點價值。上榜作品基本上都是唐詩中的經典作品,用這種形式來普及經典,也很新穎。讀者們的大跌眼鏡,也證明了這本書的學術價值。這個排行榜之所以與我們所想的差異較大,是因為一些唐詩在流傳過程中的影響力是不斷變化的。比如,有的詩歌剛問世時沒有什麼名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卻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欣賞。透過這個排行榜,我們能夠看到古今選本的變化,對唐詩的接受史和不同時代的文學標準有更深入地瞭解。
不知大家對這種研究有何見解,歡迎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