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周欣雨)“現在的網際網路醫療,已經可以將患者的整個診療過程串聯起來,可以解決實際的醫療問題,已經實現了診治病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資訊部主任衡反修向健康時報介紹,自2020年7月正式上線以來,至2021年10月29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線上網際網路累計接診量達10.8萬,線上收入高達1.4億元。
聚焦醫院業務,精準細分病人
“我們從一開始做的時候,就是想用網際網路來創新診療的方式,現在醫生已經可以在線上開處方、開檢驗檢查,以及收住院,做隨訪,這樣就能將診前、診中、診後流程串起來。我們也在逐步進行探索,看看我們醫院內部有哪些業務適合與網際網路結合。”衡反修談到。
比如說化療,化療是有周期的,並且化療之前有很多檢查,“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化療日曆,上面包含檢查、檢驗和化療,這樣病人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自己做了哪些檢查,之後何時要做哪些檢查,非常的清晰,實現患者的全流程管理。”
“北腫雲病歷”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的APP,在這個APP上,患者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自己的病程。衡反修介紹“我們的APP結合病人的病程,將人群分得特別精細,比如說穿刺,會專門設立穿刺複查號,只有穿刺結果出來了才能掛這個號。”
“我們的目標是最大可能地將線下的診療場景線上化,但是要保證適合線上的線上,適合線下的線下。何謂適合?就是指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能夠合理的利用醫療資源,不浪費。”
結合腫瘤患者特殊性,彌合醫療資源差距
由於醫療技術的發達,現在多數腫瘤都是可控可治的,腫瘤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病。而腫瘤患者的忠誠度高,依從性高,一般都願意找原來的醫院複診。
“這樣導致了我們患者複診的雪球越滾越大,複診率高達80%多。而網際網路診療解決了無效的奔波看病,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
衡反修介紹:“當患者的診療過程被網際網路串聯起來之後,整個治療行為都變得有序了。”之前都是患者自發的掛號,然後再安排檢查專案,而現在整個流程、每個時間點已經被安排好。
除此之外,北大腫瘤醫院外地患者佔很大比重,網際網路醫院就很好的解決了外地患者就醫的痛點,對於初診患者,可以走線上諮詢,後臺的醫生根據患者之前已有的檢查,進行初步判斷,如果有缺少的檢查,就告訴病人去補,這樣線下首診的時候效率就會更高。如果患者檢查完備,則由醫師直接給患者約線下專家號。而對於複診患者,也會根據病程的不同安排線上或線下。
“據我們初步估算,患者每線上就診1人次,平均能夠節約4895元”衡反修自豪的說,這真正實現了節約患者的就醫經濟支出。
彌合醫療資源差距,實現真正的便民惠民,這是衡反修做網際網路醫院的初心和目標,也是網際網路醫院應理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