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漢最偉大的帝王,十之八九會異口同聲說出漢武帝劉徹的大名。
漢武大帝乃一代雄主,偉人在評價古代帝王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被同時提及,可見已經把漢武帝放到了另外三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開國之君同等的地位來看待。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銳意進取。憑藉卓越的戰略眼光收復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通道,切斷了匈奴的命脈。
後又再接再厲,北擊匈奴,南平南越,開疆拓土,締造了鐵血大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千百年來,成為每名華人的心靈圖騰。
即使晚年因為窮兵黷武導致國力虛耗,下了輪臺罪己詔,也絲毫沒有影響其一世威名。
也許是漢武帝太有存在感了,以至於一說西漢,除了高祖劉邦就是武帝劉徹,華麗麗地忽視掉了夾在其中的文景二帝。
漢景帝時好歹還有一個平定七國之亂的功績,至於漢文帝,大多數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極度勤儉,衣服破了打著補丁穿,沒捨得給自己蓋一棟大房子住,連吃飯都是能省就省,對大臣更是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怎麼看都是一位勤儉持家,慈眉善目的鄰家老者。
就連他的皇位,也不是自己爭取,而是平白掉下來砸到頭上的。天上掉餡餅的好運氣,說的就是漢文帝這樣的“天選之人”。
這樣一位無趣、平庸,看起來甚至有些軟弱的人,又怎能在諸侯國林立,權臣環伺的西漢初年,穩坐帝位24年,並奠定了之後強漢根基的呢?也許,我們都被漢文帝的“假象”所欺騙。
用原配和親子做投名狀,不狠怎能登基
漢高祖劉邦開國之初,砍了一匹白馬,惡狠狠地讓眾大臣跟著自己發誓,非劉氏子孫不得為王,這就是著名的白馬之盟。
白馬之盟的效果怎樣?說實話很不怎樣。因為劉邦死了沒幾年,就被自己的老婆呂雉給推翻了。
呂雉當權後,辦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把當年的情敵戚夫人削成了“人彘”,捎帶著氣死了自己當皇上的親兒子漢惠帝劉盈;第二件則是大封孃家人為諸侯王,而自己則垂簾聽政。
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劉姓諸王和朝廷那些開國功臣的不爽,呂后剛一死,在齊王劉襄的串聯下,裡應外合,殺光了掌握朝廷大權的呂姓諸人,對外則宣稱呂姓人要造反,即所謂的“諸呂之亂”。
盡誅呂氏後,下一個難題就來了,讓誰當皇上呢?
凡是跟呂后沾親帶故的絕對不行,大夥已經和呂氏有了血海深仇,將來萬一反攻倒算,誰都別想有好下場。
當時的皇上是漢惠帝的幼子,也就是呂后的親外孫,這個首先pass,剩下的入圍人選有三個,分別是齊王劉襄、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
下面就是一道選擇題,平定諸呂之亂的關鍵,絳侯周勃、曲逆侯陳平為代表的功臣集團會怎麼選呢?
首先是齊王劉襄,平定諸呂立了大功,有能力有資歷,稱帝的不二之選。也因此第一個被周勃陳平排除在外。
理由是劉襄的舅舅勢力太大,一旦稱帝沒準會出來第二個外戚當政,不妥不妥。其實真正原因大家都明白,劉襄太有能力,難以制約。
其次淮南王劉長,脾氣暴躁,性格兇悍。最關鍵是他從小喪母,由呂后撫養成人,感情深厚,以後會不會搞清算很難說,也不合適。
最後就剩下代王劉恆了。為何會選劉恆呢?別的不說,看看封地就知道了。西漢時的心腹大患是北邊的匈奴,代地正處在漢匈邊境,跟富庶的齊地和淮南完全不能比,不光土地貧瘠而且還隨時有刀兵之禍,一個疏忽甚至有性命之虞。
而且他六七歲就被封到這個地方了,十幾年都沒換過地,屬於爹不疼娘不愛,不光劉邦不喜歡,呂后也看不上,可有可無的透明人。
這樣的人一旦當了皇上,一方面好控制,另一方面也會對擁戴之人感恩戴德,利益多多。
於是這塊大蛋糕最終落在了最不可能的劉恆身上,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史稱漢文帝。
以上是史書上記載的漢文帝登基全過程,可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這背後會不會還有什麼疑點?透過史書的蛛絲馬跡,我們還是能看到歷史背後那些不能說得殘酷與無奈。
據《史記》記載,劉恆還是代王的時候,有個正妃,兩人結婚沒幾年就接連生下四個兒子,感情不可謂不好。
但是就在劉恆被請到長安做天子前沒多久,王妃死了,更為詭異的是,劉恆登基後幾個月內,四個兒子相繼去世。
又過了幾個月,有大臣請劉恆早立太子,要知道劉恆這時候才二十多歲正值盛年,有那麼著急立太子麼?雖然他百般推脫,但還是拗不過大臣們的再三進諫,最後立了八歲的庶長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
這些事情如果都是單獨發生,還沒什麼,但是串在一起看就很耐人尋味了。
先說說代妃之死,此事的神奇之處第一在於死的時間,第二在於死後的待遇。
代妃死在平定諸呂之亂後,呂后當政之時,深知自己有鵲巢鳩佔之嫌,為了鞏固統治,開始採用聯姻手段將呂氏女子嫁給各劉姓諸侯王和功臣勳爵。
比如劉邦五子趙幽王劉友,娶的就是呂氏女,因為夫妻感情不和被呂后活活餓死;
還有六子趙共王劉恢,娶的呂產之女,此女飛揚跋扈,殺了劉恢最愛的寵妃,劉恢殉情,也讓此女成了寡婦。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呂后在位時眾人敢怒不敢言,呂后剛一死,皇族間就掀起了一股跟呂氏劃清界限的風潮,不光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出口惡氣。
由此我們不難推斷出劉邦四子劉恆的狀況,他之所以能在呂后的淫威下得以自保,很大可能性也是娶了呂氏之女,而且夫妻間應該感情極好,所以也被呂后放了一馬。
那麼這個救了劉恆之命的呂氏之女是誰呢?答案呼之欲出,應該就是代妃。
代妃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和任何資料,但正因此,更能佐證她和呂氏間的關係,劉恆之所以在呂氏倒臺後忍痛殺了自己的愛妻,正是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和呂氏勢不兩立。
其次我們再看看代妃死後的待遇,作為一代帝王的正妃,居然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資料,甚至司馬遷的《史記》中都沒有做任何記載,這是十分違背常理的一件事情。
而且在漢文帝登基後,也沒有給代妃追封,甚至完全不提及此人,彷彿當年的恩愛都是一場夢,這正常麼?
種種反常都指向一個解釋,那就是,代妃是呂氏家族成員,是呂后許配給劉恆的,而劉恆為了登上皇位,選擇了殺掉代妃向周勃陳平等權臣表明自己立場。
對這個結論,可能有人不信。沒關係,我們再往下看。
劉恆登基後不久,代妃為其所生四個兒子幾個月內全部病死。幾個月內連續死四個壯小夥,這要是自然死亡,機率恐怕比劉恆登基都要低。
不是自然死亡,那就是被人害死了。誰敢殺皇上的兒子,而且一殺就是四個。答案只能是皇上本人,目的就是讓擁立他上位的眾人放心,以後繼位者絕不會和呂氏有半點關係,也不會為了代妃一事而秋後算賬。
為了坐穩皇位,劉恆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痛,殺妻殺子,但是這還遠遠沒有結束,就在他登基的當晚,還發生了一件事情。
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恆山王及少帝於邸。文帝還坐前殿,夜,下詔書赦天下。
梁王、淮陽王、恆山王和少帝都在住所被處死,這四個人是誰呢?就是他哥哥漢惠帝劉盈的四個兒子,劉恆的親侄子,也是對他皇位最大的隱藏威脅。只有全部殺掉,才能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至此,漢文帝劉恆這份投名狀才算徹底完成,這是一份慘絕人寰的狀書,上面是他的原配妻子、四個兒子和四個侄子的鮮血。
帝王心術,釣魚執法誅殺弟弟
漢文帝的心術和隱忍遠不止這些,在捧殺自己的弟弟劉長上,更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深沉心機。
漢文帝登基時,在呂后多年來不遺餘力的迫害下,劉邦的八個兒子只剩下了兩個,就是劉恆和淮南王劉長。
劉長母親趙姬本是趙王的嬪妃,被劉邦寵幸一次後幸運的生下劉長,後來因為受到趙王謀反的牽連,獄中自殺。劉邦便把孤兒劉長交給了呂后撫養。
這倒讓劉長因禍得福,因為有呂后這層關係,不但成功逃過了呂氏當政時的迫害,還受封淮南王,比受封代王的哥哥劉恆不知道要甩出多少條街去。
許是呂氏從小的養育,讓劉長性格極其驕橫,飛揚跋扈,誰都不看在眼裡。即使對這個當了皇上的哥哥,也從不尊稱,而是一口一個“大哥”,讓眾人瞠目結舌。
最不可思議的是,劉長居然用鐵錘擊殺了闢陽侯審食其,擅自擊殺朝廷重臣,這可是大罪,但是漢文帝愣是一聲沒吭,赦免了他。
漢文帝營造出來的,是一個慈愛的大哥形象,長兄如父,把這個唯一在世的弟弟當兒子一樣關愛著。
可事實真的如此麼?顯然不是,劉恆八歲就被封為代王,趕到了偏僻的代國。此後一直到登基都沒有回過長安。劉恆走的時候劉長才2歲,兩人沒有過任何交集,更談不上深厚感情。
對自己的愛妃和親子都能痛下殺手的劉恆,面對這個無法無天的弟弟,怎麼就忽然仁慈起來了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劉長是目前對劉恆皇位威脅最大之人,是一定要除去的。
這時的漢文帝不同於登基之初,已經以仁孝之名而聞名天下,想要殺弟弟必須要有一個妥當的理由,而劉長雖然驕橫,但是之前的小錯都罪不至死,此時的劉恆不但不對其嚴加管教,反而加倍放縱,目的就是縱容他犯罪,在等一個合適的理由。
劉長愈加的跋扈,他在自己的封地淮南搞起了“一國兩制”,另制文法,模仿漢天子的陣仗,這幾乎已經是大逆不道了,可是劉恆依然在忍,絲毫不予理會,只把他當成小孩子不懂事的胡鬧。
終於,漢文帝一直等待的機會來了,公元前174年,據《史記》記載,劉長組織了70多個小混混打算謀反,計劃北聯匈奴,南聯南越,共同出兵長安。可惜還沒行動,就事發被朝廷治罪。
漢文帝這次依舊沒有治其死罪,只是廢了劉長王位,並將其一家老小發配蜀郡。一路上劉長被關進囚車,打上封條,驕橫一輩子的他哪裡受過這窩囊氣,居然絕食而死。
至此,劉恆的釣魚執法完美地實現了最終的目的。不過這還沒完,為了表示對弟弟劉長的憐憫,劉恆把他的三個兒子劉安、劉勃、劉賜封為王,偌大一個淮南國一分為三,從此國力大減,再也無法形成對朝廷的威脅,而劉恆也博得了對兄弟仁至義盡的美名。
可誰又知道,就在數年前,在他的默許下,四個侄子還曾慘死住所呢。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多年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廢除了各種酷刑,對百姓不可謂不好。漢朝國力大增,開創了文景之治,是有名的仁君。
只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仁君面目的背後,又有著那麼多殘酷的抉擇,心酸的無奈,極致的算計。這些隱藏在歷史背後的東西,不管何時都是如此的讓人不忍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