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九龍,很多人都會在前面加上“香港”兩個字,的確,現在的九龍地區正是香港的一部分,但在過去100多年的歷史當中,香港跟九龍卻並非一家,香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就被劃給了英國,但是九龍地區,卻一直以來都屬於中國管轄。
時間回到1840年,虎門銷煙之後給到了英軍一個入侵的藉口,在這一年時,英軍就帶著自己的堅船利炮開到了廣東沿海並一路北進,炮口直抵京津地區,逼得清朝不得不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香港島就此割讓給了英國。
香港島雖然進入了外敵之手,但隔海相望的九龍半島還在清朝手中。為了防止英軍以香港為據點再次進兵大陸,清朝開始派遣了一波官員和駐軍駐紮在了九龍半島之內,並開始在這裡建設住所作為辦公與駐軍之地,而這就是九龍城寨的前身。
清軍派遣這支軍隊到香港半島,自然不是為了讓他留在這裡發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雖然戰敗,但道光皇帝並沒有意識到彼時清朝跟英國軍隊之間戰鬥力的差距,曾經就下過多道諭旨想要將香港拿回來,甚至不惜動用九龍上面駐紮的清軍,可惜大多數時候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一方面是清軍武器裝備和戰鬥能力本就不如英軍,另一方面是道光皇帝不敢徹底開戰,因此九龍半島上的清朝駐兵跟英軍最多隻能算是摩擦,根本算不上是戰爭。
但在這樣的摩擦頻繁發生的情況之下,卻讓九龍半島上的清軍成為了一支堅定的反對列強的軍隊。尤其是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之後,九龍半島南部也劃給了英國,此前到底還有海水之隔,現在雙方直接在陸上做了鄰居,摩擦就更容易發生了。
因為駐九龍半島的清軍多年來的反抗,加上九龍城寨位於大陸與香港租界交界之地,清朝不想管,英國沒法兒管,香港管不了,於是九龍城寨成為了一個三不管地帶,變得愈發魚龍混雜難以管理。
所以1898年時,清朝與英國正式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確定了香港、新界、九龍南部三處地方的租界時間——英國將會在1997年將此三地盡數歸還中國,但是英國卻沒要九龍城寨周圍的地界。
於是就出現了九龍城寨被新界、香港島、九龍半島南部的英租界合圍的情況,成為了一塊飛地,這就讓清朝更加難以管理此處了,除了例行替換駐軍維持最基本的治安之外,九龍城寨基本成為了一塊被遺忘之地。
而到了1912年時,清朝垮臺了,位於九龍城寨的清朝駐軍卻沒有選擇離開,一方面是他們已經在這裡住習慣了,一方面是他們也想要守住這份故土。從此之後,這批清朝遺兵依然自發武裝於此處,在九龍城寨繼續繁衍生息,直到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在這裡還依然保留著清朝衙門等等設施,清軍依然駐紮於此。
但時光流逝,光陰輪轉,此前年輕計程車兵也逐漸老去,而他們的後人卻不願意選擇駐軍這條路,在九龍的清軍也就逐漸瓦解。而隨著這支遺兵的瓦解,九龍城寨的治安也變得愈來愈差,因為其本身位於三不管地區,於是這裡成為了三合會等等黑幫盛行的地方。
直到1984年時,我國跟英國才開始正式聯合處理九龍城寨的問題,在1987年時終於決定清拆城寨,並在1993年時正式開始動工。於是,自1912年開始,遺留於九龍城寨中整整81年的清軍和清軍後人,也就終於離開了九龍城寨,遷居到了其他地方,這清軍最後的餘暉也就此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