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的一天,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乞丐模樣的男人來到瑞金中央蘇區,聲稱要見周恩來。他一張嘴,明顯看到中間四顆門牙都折斷了,依稀還有一些模糊的血跡,兩側臉龐都腫脹得碩大無比。來人自稱身上帶有重要情報,必須要馬上見到周恩來。驗明身份後,他被帶到周恩來面前。
周恩來見到這個乞丐模樣的來客,上下打量了半天,始終還是沒有認出來是誰。“周副主席,我是項與年啊,你不認識我了?”來人見到周恩來,顯得非常興奮。周恩來仍是一臉疑惑,“你是項與年?特科的那個項與年?”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周恩來趕緊將來人請到屋子裡坐下,親自給他倒上水,連稱“辛苦了”。
項與年是福建連城人,1925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被委派到南洋領導華僑的工人運動,成為當地華工群眾的領袖之一。1927年,33歲的項與年被驅逐回國,進入周恩來組建的中央特科工作,成為黨在隱秘戰線上的一員主力。
在中央特科,項與年是“紅隊”的主要隊員,專門執行懲辦叛徒與敵特的任務,曾參與營救彭湃、楊殷的行動。因為武器未能及時運到,營救行動失敗,項與年等人很快就讓叛徒白鑫受到了應有的處罰。1931年,顧順章被捕叛變,中央特科尤其是“紅隊”相關人員被迫轉移,項與年也不得不將家人託付給他人照料,獨自離開了上海。
正在這時,國民黨元老莫雄受到共產黨理念感召,跟項與年的領導李克農搭上線,願意為黨工作。1933年10月,莫雄被蔣介石委任為江西德安區專員兼剿共保安司令,並放權讓他自己組建班子。項與年根據組織的安排,進入莫雄的司令部擔任情報參謀,他利用莫雄的關係網,將特科的情報人員安插在國民黨的各個部門,甚至包括大特務頭子康澤的手下。
1934年10月初,蔣介石在廬山牯嶺召集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東五省主席和軍長開會,在德國顧問的協助下,部署進攻中央蘇區的所謂“鐵桶計劃”,妄圖徹底消滅蘇區。當時的中央紅軍正在第五次反圍剿的關鍵時刻,由於執行左傾錯誤路線,跟敵人打陣地戰,損失慘重。若蔣介石如願實施“鐵桶計劃”,而中央沒有任何準備的話,那對中央紅軍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
莫雄拿到相關計劃檔案後,不惜冒著被發現後殺頭的危險,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項與年等地下黨員,將一份份寫著“絕密”的檔案交到他們手上,讓他們務必想辦法送到中央蘇區。那些檔案足足有二三十斤重,幾位地下黨員連夜將關鍵資訊用特殊藥水密寫在幾本學生字典上。因為項與年會說客家話,跟當地群眾打交道更為方便,因此運送情報的任務就落到他頭上。
項與年打扮著教書先生的模樣,帶著幾大本學生字典,一路上晝伏夜行,穿山越嶺。經過多日的風餐露宿,忍飢挨餓,原本體型壯碩的項與年,也消瘦得不成樣子,步履艱難。即便是這樣,一路上的封鎖越來越嚴,山林裡幾乎佈滿了鐵絲網和暗堡,項與年必須要想一個可行的辦法,否則插翅難飛。
短暫地停留了一陣,項與年邊休息邊思考如何透過關卡,片刻過後,他突然拿起身邊的一塊石頭,猛地一下砸向自己的嘴巴,接著又狠狠砸了幾下,一大口鮮血活著四顆門牙從嘴裡吐了出來。疼痛難忍的項與年在叢林裡打了幾個滾,扯了一把樹葉塞進嘴裡,堵住仍在不斷流著的鮮血。此時的項與年臉色蒼白,雙頰腫脹,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走在路上,大家都當他是髒臭不堪的乞丐,避而遠之。就這樣,項與年順利進入了中央蘇區,出現在了周恩來的面前。
這一路,項與年花了六天時間,從某個層面上講,可以說是挽救了中央蘇區及10萬紅軍。周恩來跟博古、李德三人團傳閱了所有檔案,都看出了其中的重要性,不由得抹了一把冷汗。接下來,中央根據檔案內容,馬不停蹄做各種決策與部署。
1934年10月16日,蔣介石在廬山牯嶺召開會議一週後,“鐵桶計劃”尚未完成部署,中央紅軍主力突然度過於都河,開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蔣介石指揮大軍按照“鐵桶計劃”順利推進,接連佔領寧都、會昌等蘇區重要城市,直到佔領“紅都”瑞金後,才發現紅軍主力早已轉移。
毛主席事後稱讚莫雄與項與年,稱二人功績巨大,我們如今都知道,長征對於紅軍,對於共產黨,乃至對於後來的新中國意味著什麼。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說莫項二人做了一件關乎中國命運的大事,似乎也不為過。
紅軍長征後,項與年隨大部隊一起上路,但考慮到蔣介石正調集大軍圍追堵截,特科決定調項與年回上海,繼續從事情報工作。項與年離開大部隊,經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匆匆看了一眼留在上海讀書的兒子項南後,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
根據中央特科的指令,項與年將率領爆破組到江西南潯鐵路上炸燬鐵路橋和南昌飛機場,以截斷蔣介石的後勤補給線,為紅軍主力的轉移儘可能創造便利。項與年帶著爆破隊員匆匆出發,年僅16歲的項南看著來去匆匆的父親,很是困惑,他不清楚自己的父親到底做的是什麼工作。而從那以後,項南將有14年的時間得不到任何關於父親的訊息,對他來說,父親就像是一個謎一樣。
項與年離開上海後到了南京,然而剛到南京就遭到國民黨密探逮捕,但他始終沉著應付,矢口否認自己是共產黨人,只是受到矇騙的同路人。國民黨特務也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慢慢地也就相信了項與年的一套說辭,對他的看管也就放鬆了。一天夜裡,項與年趁守衛不備,悄悄逃離了看管所,找到了地下黨組織。重獲自由後,項與年化裝成商人到了贛江,繼而又北上河南信陽,輾轉又回到了上海。
項與年的身份已經暴露,在國民黨控制的上海也難以久留,更別說再潛回國民黨內部了。至此,項與年的名字連同他那些傳奇故事,一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梁明德”的名字。梁明德南下香港,北上天津華北聯絡局,西往長安八路軍辦事處,在東北軍和西北軍中積極開展統戰工作。
抗戰期間,梁明德先後在延安抗大、黨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在習仲勳手下,擔任陝西關中地區黨委統戰部長。梁明德到西北工作後,便與習仲勳成為患難之交,此次到一起工作,也進一步加深了兩人的感情。
抗戰勝利後,梁明德隨部隊進入東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之後一直留在東北工作。至此,革命道路越發通暢,梁明德也時常會想起自己的家人。長期以來作為黨的地下工作者,尤其是離開上海南征北戰這些年,他早已失去了家人的音信。妻子兒女的形象,只能一次又一次在項與年的腦海中閃現。
當年在上海時,梁明德以生意人的身份掩護,終日與特科的同志們往來。每次他們因工作相聚時,妻子王村玉便擔負“看家護院”的重任,在梁明德身份暴露後,妻子也因此被抓入獄,年幼的女兒跟著一起進了監獄,卻在獄中染上重病不幸離世。妻子後來流落他鄉,早已不知去向。而在梁明德的家人中,兒子項南成了唯一的倖存者。
項南與父親分別那年才16歲,之後他一直勤奮求學,抗戰爆發後也投身革命,成為新四軍的一名幹部,他也思念著父親,卻連父親到底是什麼身份都一無所知。就這樣,父子倆天各一方,彼此思念,卻又誰也不知對方當下的身份,即便想找也無從找起。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後,梁明德才隱隱約約打聽到兒子在安徽,已經是一名黨的青年幹部。
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曾希聖是梁明德的老戰友,又曾一起在延安抗大學習,有了兒子的訊息,他第一時間就找到這位老戰友,請求他幫忙尋找。曾希聖對於老友的這一請求非常重視,他想著項與年的兒子也是一個年輕人,就找來時任安徽省團委書記項南談話,讓他幫忙在團幹部中找尋一位姓梁的青年。項南欣然領命,翻遍了花名冊,姓梁的幹部有數十人,就是不知道具體哪位是曾希聖要找的人。
就在曾希聖跟項南詳細描述梁明德的情況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項南發現這位梁明德跟自己一樣,也是福建人,曾在上海生活。曾希聖便隨口問了項南在上海的情況,卻發現他跟自己那位遠方的戰友有著太多的相似性。曾希聖不由得仔細打量著項南,竟發現他的臉型也與梁明德有著幾分相似。
為了進一步確認,曾希聖開始有意無意地跟項南聊起往事,果然有許多重合之處。最後,曾希聖突然問項南,當年經常去你們家裡的,是否有一位鬍子叔叔。一提到鬍子叔叔,項南印象深刻,當年那位鬍子叔叔不僅經常來家裡,還經常帶著他出去逛。聊到這兒,曾希聖也就可以確定了,他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項南:“你仔細瞧瞧,我像誰?”經曾希聖一提醒,項南突然大聲叫道:“鬍子叔叔!”
就在這樣一個戲劇化的情節中,項南找到了自己失蹤14年的父親的訊息,並終於知道了永遠保持神秘的父親的真實身份,原來他是一位黨的傳奇特工。遠在東北的梁明德,也很快就收到了曾希聖的回信,終於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兒子。但由於解放初期工作繁忙,直到1953年,父子倆才在北京相見,距離他們上一次見面,已經過去了整整18年。
父子久別重逢後,卻又匆匆離別,就跟當年在上海匆匆離別一樣,梁明德跟項南各自返回自己的單位,忙於工作。
1956年,梁明德在東北偶然從廣東的報紙上看到一篇署名“莫雄”的文章,他趕緊給廣東省委書記陶鑄打電話,確認這位莫雄是否就是當年粵軍那位莫雄。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梁明德大喜過望並告知老上級李克農,隨後銜李克農之命親自到廣東,將莫雄接到北京參加當年的國慶典禮。黨中央和毛主席都沒有忘記他們曾經為紅軍立下的大功,李克農、葉劍英分別代表中央軍委和黨中央,設宴款待了兩位英雄。
表彰過後,梁明德仍然在東北繼續自己的工作,兒子項南則先後在團中央、農業機械部、機械工業部任職。父子倆一個在東北,一個在北京,始終沒能等來團聚的機會。梁明德退休後回到福建老家,項南曾多次想要接老人來京贍養,卻一直沒能解決老人的戶口問題,兩人也都不願麻煩組織。
1978年10月2日,梁明德(項與年)病逝於福建龍巖,享年84歲,遼寧省委在瀋陽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時任農機部副部長的項南聞訊趕到瀋陽,當他出現在追悼會現場時,遼寧省委書記任仲夷、梁明德的老戰友黃火星、羅青長等人都不知道他們是父子關係。任仲夷甚至好奇地問項南夫婦:“你們怎麼來了?你們是怎麼認識梁明德同志的?”當項南說明自己的身份後,在場的人無不恍然大悟。
習仲勳因故無法出席梁明德的追悼會,他為此感到十分痛心,親筆寫下1000多字的唁電,寄到了遼寧省委,以表達對老戰友的哀悼。18年後,習仲勳還曾專門撰文追憶梁明德,他表示:“他生前對自己的歷史從不宣揚,連向自己的子女都很少談及。正因為這樣,所以人們很少知道梁明德(項與年)這個名字,以及他的傳奇歷史。”
無論他的名字叫項與年還是梁明德,他都曾為革命作出莫大的貢獻,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著他以及像他這樣千千萬萬個奮鬥在隱蔽戰線的英雄們的一份功勞。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