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某一天,中央收到一封神秘來信,信中的內容講述著當年蔣介石被抓的詳細過程,結尾的地方是這樣寫到:西安事變至今已有43年載,而我信中所述的所有內容,均可從提出的見證人進行書面見證,這樣就會真相大白。
這封來信自然傳到了葉劍英的手裡,長達6000多字的書信,看完後讓葉劍英不得不重視起來,早在之前的報紙上,就已經刊登了《“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抓過程》的相關新聞,而信中的內容與當前的新聞大致相同,一開始葉劍英以為是來信者隨口編造,但是透過信中結尾所述,葉劍英反而相信其內容。
於是,葉劍英便吩咐下去,讓遼寧省委立即展開調查,一定要查清楚事情的原委,若能找到書信中人,便邀請他前來北京做客。
收到葉帥的任命後,遼寧省委書記便立即開始行動,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將這件事情全部調查清楚,而其中信中所述的內容全部屬實,而書信的人也已經找到,是一個83歲的老人。
當年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個老人又是誰?新來的朋友可以長按點贊按鈕觸發特效,關注和評論則是對我最大的動力,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走進當年的崢嶸歲月。
這個老頭名叫王玉瓚,1896年出生於遼寧的一個農民家庭中,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就連填飽肚子都是問題,因此他小的時候便經歷了不少的苦難。
1914年,他加入到張作霖的東北軍,開啟了他這一生的軍旅生涯,雖然年紀尚小,但是他在部隊中學習很好,訓練時又特別優秀,因此便被張學良所看中。
當時張學良經常出入講武堂,除了給學生們上課之外,還會去進行視察工作,而每次他都會被王玉瓚所吸引,因此便在他畢業的時候,親手送給他一把指揮刀,甚至還下令讓他來到自己的身邊工作。
之後張學良就被安排到東北軍擔任中校副官,因此兩個人分道揚鑣,對於張學良,王玉瓚還是很感激,並且非常想在他身邊共事。
隨著局勢發展的變化,日寇關東軍愈發猖獗,而蔣介石竟然還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將整個民族置於危險中。
東北是王玉瓚的老家,因此對於日寇侵華的行動,讓他很是揪心,但又迫於蔣介石的政策,導致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老家被強盜入門,甚至還要跪著求饒,這讓他非常的憤恨,不過好歹機會到來,上級將他調到東北擔任衛隊營營長,這一次他再一次與張學良重逢,也就是這樣,王玉瓚才會成為“西安事變”的關鍵。
王玉瓚的衛隊營大約有1200人左右,其中又被分為多個連隊,若是拿出去的話可以作為一個獨立戰地加強營了,而在部隊安排妥當後,王玉瓚就前去拜訪了張學良,當時剛剛來到張學良所在的地方時,就被衛兵攔了下來,不過好在他穿戴軍裝,衛兵看到後經過簡單詢問,知道他是尋找張學良的,於是便開始向上級彙報。
而當張學良知道了他來尋找自己很是激動,畢竟兩個人已經很久都沒有再見面了,而這一次,兩個人時隔許久終於再見,內心自然會有很多的想法,而兩個人也暢談了很久。
蔣介石為了自己的政策能夠得到落實,於是便親自動身前往改名,張學良因為軍職原因,因此便與其一起討論,不過這時他已經看出,蔣介石剿滅紅軍的決心很大,壓根就沒有想要抗日的心,於是決定發動兵諫,強迫要求蔣介石進行抗日,畢竟當年“九一八事變”時,他丟了東北,此時絕對不允許自己再一次犯下錯誤,因此才會出此下策。
在蔣介石到了此地之後,便入駐到了華清池內,這裡有近30名的護衛擔任安保工作,而在外面擔任安保工作的,則是張學良的部隊,而其中的營長就是王玉瓚。
既然要實施兵諫行動,王玉瓚這支部隊的力量很是重要,其中是有兩個要素,第一個就是他負責蔣介石的安保工作,因此距離蔣介石非常的近,第二就是他是自己的手下,絕對不會出現生變。
1936年12月11日下午,張學良從蔣介石的住所出來,將正在巡邏的王玉瓚叫到身邊並說道:你跟我來,我有重要的事情跟你說。
知道張學良的脾性,見到他並沒有給自己多說什麼,王玉瓚也沒有說話,跨上摩托就跟著他一起回到了公館內。
由於沒有收到指令,所以王玉瓚就站在院內,張學良則進去開會,不一會兒,張學良就走了出來,之後便讓他跟著自己走進了公館內。
王玉瓚沒有隨手關門的習慣,張學良見狀,便特地囑咐他將門關上,等到他關上門後,張學良就開始打量起他來。
過了一會兒,張學良突然開口說道:我現在命令你,務必將蔣委員長請進城內。一開始王玉瓚愣了一下,因為他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之後便立即反應過來,張學良話述中的那個“請”字背後的含義,立即明白了過來:保證完成任務。
之後,張學良再次提醒道:注意,無論如何都不能打死他,一定要活著帶過來。
王玉瓚自信的將蔣介石周圍的警衛部署告知,並稱自己只需要300人,即可將蔣委員長請回城內,見他如此自信,張學良緊張的心也放鬆了下來:明天的事情很嚴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們一定要時刻準備著,另外你去跟二營的營長商量好,無比要將這件事情完成。
在王玉瓚還未出門之前,張學良再一次說道:蔣委員長所穿的衣服是黃色的,我們也是黃色的,容易混淆,你去把衣服換成藍色的,這樣就能分辨出來敵我了,具體的情況,你前去找譚海副官,他會跟你說明的。
當王玉瓚走出了張學良辦公室的大門,剛出大門迎面走來的就是譚海副官,手裡端著的就是已經準備好的衣服,再見到王玉瓚時便說道:所有的東西已經準備好了,你先把衣服換上吧。
換衣服的時候,王玉瓚就想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此次的任務非常危險,不能出現任何的紕漏,一旦被有心人抓住把柄或者惦記,那麼這次的計劃全部泡湯,於是他就在譚海的辦公室裡居住,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這期間他入寢難安,腦海中一直都在思考著,這項計劃有沒有什麼漏洞,因此,一夜未眠的他迎來了行動的開始。
一開始他是來到了早已定好的作戰位置,然後立即下令,將騎兵連包圍華清池的外圍,防止那些逃出來的人員,之後便率領著手槍排一點點的靠近華清池,而這個時候的蔣介石還在睡夢中,並不知道外面已經將他全部包圍了起來。
之後他們就發動了槍戰,一開始王玉瓚的部隊並沒有完全壓制蔣介石的護衛隊,但是他們還有二營的火力,突襲的二營瞬間就將局勢控制了下來。
槍戰自然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他看到了外面的情況後,連忙收拾好自己逃離此處,所以當王玉瓚來到他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早已逃離,於是便立即下令,讓戰士們開始進行搜查,經過一夜的尋找,終於找到了蔣介石,並且將他請回了城內。
同年年底,周恩來還親自來到西安,為這次的事變進行善後,王玉瓚也就是在這時見到了周恩來、葉劍英等人,並且他在如今還堅信著,葉帥會還歷史一個公道。
那麼為何他最後還是要書信給葉帥,這其中還是有一定的誤會所在的,當時外國的記者來進行採訪時,大多數都是從二營營長的口中得知,再加上他當時並沒有提及到王玉瓚,因此就這麼被人流傳了下來,甚至還有人稱他為“捉蔣第一人”。
在看到這個新聞後,王玉瓚氣急敗壞,直接將手裡的報紙扔在地上,他的兒子見到後便詢問到:父親,什麼事情讓你如此生氣?
王玉瓚看到兒子後,內心瞬間平靜,想到了自己一不小心變得如此激動,也覺得這並不應該,畢竟從那之後,自己已經離開了東北,其他的人並沒有找到自己,自然會去問當時的二營營長的。
但為了能夠還原當時的歷史真相,他顫顫巍巍的拿起了手中的筆,書寫了6000多字的書信,送到了中央,最後轉到了葉劍英的手裡,因此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儘管西安事變已經遠去,卻值得我們去銘記,對我國來說,這場西安事變,就是扭轉戰局的一個重要紐帶,值得每個國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