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偉人的離去,他是否會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被世人所遺忘?
最後徹底沉寂於歷史長河之中?
可如果這位偉人的後代,將承載他的榮光繼續在歷史長河中發光發亮,那世人在看到這些發亮的明珠後,是否又會連帶著憶起他呢?
那麼中國大文豪魯迅子孫後輩中,是否有人可以繼承他的榮光,將“文豪之路”繼續鋪展下去呢?
實際上,魯迅先生的後代中,一位成為高官,其餘的,多數都活出了真實的自我。
魯迅之子,一代高官
熟悉魯迅的人都知道,魯迅實際上“娶”過兩任妻子,一位是明媒正娶的商家淑女朱安,一位是自由戀愛的文學才女許廣平。
朱安雖說是魯迅過了門,蓋了印得正娶妻子,但是魯迅對她卻毫無感情,甚至自朱安過門的那天之後,魯迅便未曾與這位正妻發生過任何深入的瞭解和接觸,更遑論肌膚之親了。
所以朱安這個正妻,對魯迅而言堪稱名存實亡,即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
朱安
許廣平是魯迅的學生,同時也是魯迅第二任“妻子”,她是在魯迅不惑之年時,才開始與魯迅同居的,同居後不久,許廣平便懷上了魯迅的孩子,這個孩子便是後來的周海嬰。
周海嬰在幼年時期,非常喜歡一款名為積鐵的玩具,它類似於現代的積木,只不過是用金屬材料製成的,周海嬰在組裝積鐵時,可以將它們組裝為小火車、起重機等等形態,還能裝了再拆,拆了再裝,反覆操作直至熟練。
周海嬰8歲時,魯迅去世,致使他只能與母親許廣平相依為命,家庭的經濟因魯迅的離世,一度陷入了窘境,但周海嬰對玩具組裝的興趣依舊未減,甚至還擴充套件成為更深度的機械、電路等等相關技術的興趣。
特殊的童年經歷與家庭環境,造就了周海嬰後來的堅毅性格,致使他在對人待物中,都保持著一股嚴謹、認真的態度,隨著年齡的日漸成長,他報考了南洋無線電夜校,並用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壓歲錢交納了學費。
1952年,周海嬰憑藉自己的實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物理系後,他的學術生涯和科研道路便就此拉開了序幕。
在周海嬰看來,父親魯迅的確是一代文豪,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和父親並不一定要一樣,他不想一直活在父親“文豪”的這一個光環之下。
人生可以選擇的路有很多,周海嬰也有自己喜愛的路要走,因為他不想乘著父母的餘蔭生活,就此虛度自己的光陰,所以他才選擇了無線電,選擇了物理,選擇了靠自己的努力與成績,去獲得社會的認可。
周海嬰的人生道路,可以說跟“文豪”二字毫不相關,他的大學生涯是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度過的,學的是無線電專業,畢業後繼續在無線電的領域深造,後成為了無線電專家。
他也先後擔任過原國家廣電總局副部級幹部,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高官之位。
另外與父親魯迅所經歷的坎坷情路相比,周海嬰的婚姻算得上是良緣天配,事事諸順,他的妻子名為馬新雲,是他的青梅竹馬,也是他攜手相伴一生的愛人。
不幸的是,周海嬰在2011年4月7日的凌晨,因病逝世,享年81歲,但他和妻子在婚後誕下的三男一女,孩子們既是他們愛的結晶,也是他們生命的延續。
魯迅之孫,路各不同
周海嬰的四個孩子分別是長子周令飛、次子周亦斐、三子周令一和小女兒周寧,也許是受到父親的“自己人生的路要自己走”的觀念影響,這四個人所邁上的路完全不同,但終究不負父母的期望,在各自的領域中過著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長子周令飛從事媒體行業,次子周亦斐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在商界裡赫赫有名,三子周令一將興趣發展成了職業,成為一名攝影師,小女兒周寧留學日本,最後在日本與丈夫田中正道結婚生子,婚後生活幸福美滿。
在周令飛出生之時,魯迅早已經逝世了,但如果要說在魯迅的後輩中,提起誰便能讓人一下就想起魯迅,那這個誰就非魯迅的長孫周令飛莫屬了。
因為周令飛的相貌可以說是跟祖父魯迅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若不是他傲人的身高,也許還有人會將他與魯迅認錯。
由於跟祖父過於相似的外貌,讓周令飛無論去到哪裡,都會被人拿他來跟魯迅做一番對比,就連在課堂上,教導他的國學老師都會語重心長地跟他強調:你是魯迅先生的長孫,你要好好學習國學,不要在寫作這個方面,丟你祖父的臉。
國學老師的話令他感覺到,自己並不是“周令飛”,而只是一個“魯迅先生”的替身,可他對寫作並不像魯迅那樣,存在很大的熱情,反而更像他的父親周海嬰那般,只走自己想走的路。
大概是不想再被“魯迅”這個名字所籠罩,周令飛16歲時便入伍參軍,後給部隊的畫報社當攝影記者,轉業後又去了人民美術出書社任職,於1980年自費赴日本富士電視臺進行深造。
在日本人生地不熟,還得挑戰語言難關,周令飛屢次產生過回國的念頭,但卻總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因為這是他自己選擇的路,不可以輕易放棄。
好在周令飛的運氣不錯,在他的同學裡,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女孩子,名叫張純華,她向周令飛伸出了善意的援手,主動幫他補課,攻破語言難關,甚至陪他聊天,以緩解他日常緊繃的情緒。
照周令飛的話來說,和張純華相處的時候既舒服又輕鬆,她便是他生活裡突然照進的一束暖陽,既暖在身上,也暖在心裡。
而張純華也被積極向學、陽光帥氣的周令飛所吸引,就這樣兩個心中都對彼此有意的年輕人,他們之間的情愫也在日夜相處中不斷積累。
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魯迅的文章、書籍等等,都是不允許在臺灣售賣和登報的,更遑論臺灣的女孩張純華,愛上的人竟是魯迅的長孫周令飛!
得知此訊息的張純華的父親,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將愛女召回了臺灣,並警告她一定要跟周令飛斷絕來往。
反覆想要說動父親同意自己與周令飛的感情的張純華,在屢次都以失敗告終之後,只能假意選擇了妥協,答應父親再不跟周令飛來往。
雖然得到了愛女的口頭保證,但是張父還是放心不下,又將張純華留在臺灣半年之久,這才將她放回日本繼續深造。
而此次在日本的重逢,令周令飛和張純華的感情更加深厚起來,並一同許下了攜手共度一生的祈願。
經過不斷的努力,他們終於在1982年於臺北舉行了婚禮,為了這場婚禮,周令飛還向整個社會發出聲明,意為他與張純華結婚的這個舉動,純粹是為了愛情,與他的父母無關。
周海嬰夫婦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已經為時已晚,迫於社會的壓力,他們只能宣告與周令飛斷絕血緣關係,從此劃清界限,但好在後來經過親朋好友的幫助,他們還是看到了兒子婚禮現場的照片。
宣傳“魯迅”
待結婚的風波過去之後,周令飛回到大陸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探望父母,在此次探望中,周令飛發現了父親許多自己拍攝的膠捲照片,於是便有了幫助父親將這些照片呈現給世人看,讓大家瞭解父親內心的真實世界。
在網路上搜索周令飛,可以看到在2021年1月份有一段關於他的採訪影片,提到了這件往事,在影片中,他向主持人闡述到,當時父親在得知他的想法後,便告訴他說:
“不行,這是我隨手拍的,我不是專業的,拿出去讓人笑話。”
周令飛回答父親道:“你讓我試試看。”
結果這次關於父親的“攝影展”,周令飛舉辦得非常順利。
周令飛說,開展的那天,父親特別地高興,那種高興是溢於言表的,是他從未見過父親所展現出來的另一面,他似乎能夠感覺父親當時是抬頭挺胸的。
因為這個“攝影展”是屬於父親個人的成就。
另外,年邁的周海嬰還周令飛說過:
“魯迅文化基金會是大家的,我們也可以去堅守這塊陣地。我們應該為他做點事情,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子子孫孫,我們是他的家人。但是我做不動,你能不能幫幫我?”
而這句話中的這個“他”,周海嬰說的正是周令飛的祖父:魯迅先生。
透過父親的話,周令飛說:“我想,透過我的祖父,讓我跟我的父親更近了,透過我的祖父,讓我跟我父親做了一些我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而周令飛也藉由父親對他的囑咐,對自己的祖父的一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翻閱魯迅的書籍和一些文章作品,想透過此來更貼近祖父的內心世界。
就這樣,周令飛在魯迅的字裡行間中,讀懂了魯迅的心中溝壑,也明白了魯迅能夠取得“一代文豪”這樣傲人的成績,全來自於魯迅本身的拼搏努力,還有就是一個人的成就一定是來自他的不斷刻苦專研,徒有虛名的人是絕不可能在寫作這條冗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的。
對魯迅的瞭解越深,周令飛也就越發萌生出“我就是魯迅的長孫”的這種自豪與光榮感。
周令飛說,祖父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令他記憶頗深:“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真是糊塗蟲。”
魯迅總想讓世人忘掉他,但周令飛說,其實世人不會忘掉他的因為他永遠都在世人的心裡,世人會永遠記住他。
在周海嬰臨終之際,周令飛前去醫院探望,感覺自己已然時日無多的周海嬰,在長子的掌心中用一支手指頭開始輕輕地敲擊,而這個舉動的前提是,周令飛對他說了一句:“基金會批下來。”
周海嬰敲手指的意圖不外乎是想告訴長子,他知道這件事情了,他很開心。
在周海嬰去世之後,周令飛得到了父親給他的一份遺囑,其中有幾句話的大意是:
魯迅是我們祖祖輩輩的驕傲,希望周家的後人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關於魯迅的弘揚活動中去,另外請在我離開之後,把我的骨灰灑在魯迅的墓旁,這樣我便能夠永遠陪伴他了。
為了謹遵父親的遺囑,也為了將祖父的“文豪精神”傳承下去,周令飛開始不停地舉辦各種公益展會、宣傳會,並在宣傳會上,向觀眾們普及魯迅的作品,還親自站上講臺,為觀眾們講述,他的祖父魯迅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後來,魯迅文化基金會在周令飛的努力下,創辦了起來,其目的是為了傳承和弘揚魯迅的精神文化遺產,讓更多人的人瞭解到魯迅,瞭解到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一些故事,還有魯迅身上永不衰敗的“文人精神”。
現在的周令飛既是魯迅文化基金會的會長,同時還任北京語言大學“魯迅與世界文化研究院”院長一職,專心致力於魯迅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有些人會覺得,周令飛的做法其實就是在“啃老”,利用“魯迅長孫”這個噱頭來賺取錢財,以此來作為謀生的手段;
但更有大多數人認為,周令飛的做法是正確的,不存在什麼“啃老”一說,魯迅的“文人精神”確實就應該由他的子子孫孫繼續傳承和弘揚下去。
不論外界如何評判周令飛的行為,他本人則說:“希望所有的後代,都能有一份使命感和責任感,無論你的使命是大還是小,責任是大還是小,堅守——為了這個家。”